9劇場

9劇場

“9劇場”,是朝陽區文化館於2003年策劃籌的北京東部小劇場演出中心,2004年9月正式面向社會推出。2005年、2006年進一步完善設施設備,開拓市場。2007年隨著“話劇一百年”的紀念活動,北京戲劇市場的演出空前繁榮,在這樣的契機下,位處朝陽區的“9劇場”經過兩年的經營積累,在北京劇場界形成又一戲劇演出中心,在小劇場話劇領域與北京人藝、東方先鋒三足鼎立,構成了北京小劇場的主要市場,實現了建立“京東戲劇基地”的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9劇場
  • 地址:北京朝陽區
  • 成立時間:2004年9月
  • 修建單位:朝陽區文化館
劇場設施,劇場活動,成立背景,發展過程,經營模式,

劇場設施

“9劇場”的設施包括在朝陽區文化館主樓的:“切CHE·行動” 劇場、 “小梨園”劇場、 “TNT”小劇場、“後SARS”小劇場;“凹劇場”;位於朝陽區三間房鄉的東村和擔才臘農民劇場;位於尚都國際中心的“詩歌”劇場;位於朝陽亞運村的大屯排演場等不同主題、風格的演出場所。其中最小的50平米,最大的1500平米,既有70餘座的黑匣子劇場,也有200至500座的商業劇場。
9劇場

劇場活動

“9劇場”連續策劃舉辦了“思辨主題戲劇節”“交叉現代舞演出季”“青年導演戲劇探索”“大學生戲劇節”“青年戲劇節”“北京國際現代舞演出季”“中韓文化演出季”“亞洲當代戲劇節”“現代藝術節”“中法藝術交流之春戲劇演出”等一系列演出季,吸引了國內著名戲劇導演、表演藝術家、文化策劃人、文化公司及國外藝術團體到此交流、演出。
注重與國際藝術家的藝術交流、探討,開辦過以色列、英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美國、日故葛臘本、韓國、法國、義大利等眾多國際藝術家的工作坊;相繼與英國青年藝術劇院、奧地利維也納電纜廠藝術區、日本文化交流劉協會、愛丁堡藝術節、薩爾斯堡藝術節、蘇黎世藝術節等國際藝術區、劇院團人士、藝術家建立的友好合作關係。
獨立投資出品了實驗詩劇《口供》(2005年7月)、話劇《天使》(2006年5月),話劇《尋找春柳社》(2007年4月)大戲節劇目《春柳社尋找》(2007年8月)。並建立了演出製作機制,每年獨立推出兩部原創話劇。

成立背景

自1996年朝陽區文化館新館落成營業以來,順應國家改革開放的大環境,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朝陽悼去試區文化館發展迅猛,成績斐然,遙遙領先於其他同類單位。2003年文化館又被中宣部列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其發展受到了上至中央領導,下至全國各地基層文化館、文化站的廣泛關注,文化館步入了穩定高速健康發展的黃金期。
此時文化館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大概念,公共服務職能不斷加強,服務方式不斷創新,自主經營創收也被肯定下來。在“服務對象、服務區域、服務層面”這三個方面進行改革,其公共文化服務對象不但針對退休乎享酷老師、家庭主婦、外來務工人員、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群體,更要擴大藝術家、專業院團、國際友人、時尚青年等到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消費人群中去。服務區域,也不再局限於本區,更多的跨區域調動文化資源,從城市到農村,從機關到單位,從外企到寫字樓,不斷擴展服務區域。
要實現這樣的改變,就要改變參與者構成,人群改變了,才可能實現文化館辣蘭晚推行公共文化服務的理念。怎樣才能吸引年輕人進入到文化館?朝陽區文化館選擇了戲劇這個突破口,開辦劇場形成一個融入主流社會消費的平台。戲劇觀眾多為高文化高素質的大學生、時尚青年、知識份子、邊緣藝術者,這個人群是社會中最具活動的。而2000年後北京經常性演出的劇場只有北京人藝、北兵馬司劇場兩個,演出場所相對於演出量和觀眾來量來說顯得十分稀缺。建立話劇演出劇場,技能增加收入,又能聚集社會不同背景的年輕人,一舉兩得。“9劇場”作為文化館推廣公共文化理念,發展創意文化產業的新思路被確定下來。2004年9月18日“9劇場”演出了國家化劇院的《青春禁忌遊戲》,正式對社會營業。

發展過程

2004年開業,2005年、2006年是學習積累經驗、打廣告造品牌的階段,這兩年主要以擴大劇場知名度,積累觀眾和業界資源,探索市場經營為主。2007年是快速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劇場使用率提高,演出活動達到平均每天一場,業界和觀眾認知度增加,收入增長。2008年北京演出市場小劇場話劇領腿頌域有13個小劇場(500座以下),一年共演出148劇目,年演出場次2000場。“9劇場”一年演出劇目為62個,占全市比例的42%;演出場次675場,占全市比例的34%。
截至2008年底統計,“9劇場”已經累計接待觀眾90萬人次,累計演出場次1482場,收入累計為1755萬元。

經營模式

作為新興的文化創意產業,9劇場建立後積極拓展多元經營方向,嘗試股份經營、合資、合作經營、固定時段經營、優勢投資經營等多種經營形式,主要合作模式包括:
1、場地出租模式:為演出方提供排練、演出場地,收取場租費用。
2、票房分成模式:對預期市場較佳的項目實行低場租,總票房分成。
3、買斷時間段模式:考察優勢合作對象,建立長期穩定演出合作關係,用陵厚汽妹固定時間段演出相對穩定的劇目,贏得市場的模式。
4、場地投資模式:以場地作為投資形式,無償提供排練及首演場地,參與部分核心製作經營,作為投資人之一經營劇目。
5、獨立製作模式:獨立出資,以投資製作人身份,組織演出,對劇目的市場擁有著作權演出權和市場經營權。
6、自辦演出季模式:邀請、或購買國內外藝術家、演出團劇目,劇場自辦的演出季、藝術節,劇場負責落地後費用和演出場地、宣傳、票務等,融資和票房收入歸於劇場。
7、演出掛靠模式:經過嚴格審核,以經營資質作為合作方式,與個人工作室或沒有本地組台演出資質的演出團體合作本市演出事務。
8、雙贏合作模式:與藝術家工作室、專業藝術院團等深入合作,雙方組成製作體系,製作劇目,進行市場運作。
9、企業融資模式:在劇場品牌和優勢項目方面進行社會招商,在劇場環境、票面票夾、宣傳品、舞台演出等方面跟企業結合,企業通過投資融資對其客戶、產品或企業文化進行宣傳的效果。

發展過程

2004年開業,2005年、2006年是學習積累經驗、打廣告造品牌的階段,這兩年主要以擴大劇場知名度,積累觀眾和業界資源,探索市場經營為主。2007年是快速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劇場使用率提高,演出活動達到平均每天一場,業界和觀眾認知度增加,收入增長。2008年北京演出市場小劇場話劇領域有13個小劇場(500座以下),一年共演出148劇目,年演出場次2000場。“9劇場”一年演出劇目為62個,占全市比例的42%;演出場次675場,占全市比例的34%。
截至2008年底統計,“9劇場”已經累計接待觀眾90萬人次,累計演出場次1482場,收入累計為1755萬元。

經營模式

作為新興的文化創意產業,9劇場建立後積極拓展多元經營方向,嘗試股份經營、合資、合作經營、固定時段經營、優勢投資經營等多種經營形式,主要合作模式包括:
1、場地出租模式:為演出方提供排練、演出場地,收取場租費用。
2、票房分成模式:對預期市場較佳的項目實行低場租,總票房分成。
3、買斷時間段模式:考察優勢合作對象,建立長期穩定演出合作關係,用固定時間段演出相對穩定的劇目,贏得市場的模式。
4、場地投資模式:以場地作為投資形式,無償提供排練及首演場地,參與部分核心製作經營,作為投資人之一經營劇目。
5、獨立製作模式:獨立出資,以投資製作人身份,組織演出,對劇目的市場擁有著作權演出權和市場經營權。
6、自辦演出季模式:邀請、或購買國內外藝術家、演出團劇目,劇場自辦的演出季、藝術節,劇場負責落地後費用和演出場地、宣傳、票務等,融資和票房收入歸於劇場。
7、演出掛靠模式:經過嚴格審核,以經營資質作為合作方式,與個人工作室或沒有本地組台演出資質的演出團體合作本市演出事務。
8、雙贏合作模式:與藝術家工作室、專業藝術院團等深入合作,雙方組成製作體系,製作劇目,進行市場運作。
9、企業融資模式:在劇場品牌和優勢項目方面進行社會招商,在劇場環境、票面票夾、宣傳品、舞台演出等方面跟企業結合,企業通過投資融資對其客戶、產品或企業文化進行宣傳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