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事件介紹,員工猝死,加班爭議,網友呼籲,事件調查,類似事件,案例,信號,事件反思,從業員心聲,相關調查,保健建議,社會評論,法律關注,
事件介紹
員工猝死
2012年9月4日,金山公司西山居一名員工在工作時間猝死。在我們的印象里,IT從業者是高科技行業的弄潮兒且收入不菲,這或許是事實,但局外人總是“只見歡喜不見愁”,IT行業還有不為人知的艱辛、悲苦、淒涼。
加班爭議
在員工猝死訊息熱傳的時候,網友翻出了金山公司2012年8月28日發布的一條“鼓勵”加班的微博。
2012年9月4日,金山公司“鼓勵”加班的“玩笑”又引發網友爭議。網友認為,任何一個公司都要珍惜員工,為員工的健康多考慮一些。
網友呼籲
訊息傳出的半天時間內,至少有十幾位網友稱聽說自己的同學、同事或是朋友猝死的訊息,死者年齡大多在30歲左右,而說到猝死原因時,往往與加班聯繫在一起。網友也呼籲,一定要注意身體,不要用生命加班。
事件調查
2012年9月5日下午7時30分,一條微博開始在網上瘋傳:金山集團旗下遊戲工作室西山居一名員工於2012年9月4日上午在北京公司辦公室內猝死,具體死因正在調查中。據了解,該員工為《西山居》遊戲的運營部員工,年僅25歲,死亡時正是工作時間。下午7時40分,金山軟體官方微博證實了上述訊息,並稱“公司已第一時間向其家人通報了情況、表達了慰問,並積極配合警方調查事件原因。目前警方調查仍未結束。我們將本著負責、坦誠和人道主義的原則對其家屬進行撫恤及安排後續工作。”
西山居公司一名離職員工向記者透露,該死亡員工屬於北京運營中心的職員,4日早晨被發現死亡,發現地點不是在座位上而是在公司值班室。目前屍檢結果還沒出來,初步判定是心臟病,法醫說需要經死者父母申請死亡鑑定,才能鑑定出具體死因。
2012年9月5日晚上11時,該名死亡員工的家人接到通知後趕到了北京。
類似事件
案例
2005年2月24日,域名註冊系統頂尖專家、中國頻道的CTO黃柏林在37歲初為人父時病逝。
2005年9月18日,正值中秋,年僅38歲的網易代理執行長孫德棣猝死。
2005年11月18日,摩托羅拉副總裁兼首席行銷官格利高里-弗洛斯特突然死亡。
2005年12月中旬,46歲的前IBM大中華區政府及公眾事業部總經理李清平突發心肺衰竭去世。
2011年11月14日,年僅25歲的百度技術研發人員林海韜因心臟衰竭死亡,他進入百度工作僅僅4個月。
信號
1.“將軍肚”早現
2.脫髮、斑禿、早禿
3.性能力下降
4.頻頻去洗手間
5.記憶力減退
6.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7.注意力不集中
8.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後也不解乏
9.經常頭疼、耳鳴、目眩,檢查也沒有結果
10.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並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事件反思
從業員心聲
程式設計師壓力確實較大
程式設計師壓力的確較大,公司一般都會不定期組織活動讓員工們減壓,最重要的還是控制每日工作時間。一種很不好的情況就是一些企業一方面宣傳不主張加班,一方面又把例會放在下班後,實際上形成制度性加班。這其中不乏業內較知名、具有影響力的企業,這在小企業中造成跟風,令整個業內工作環境更為惡劣。
相關調查
上海社科院社會學所助理研究員劉漪曾對92個過勞死案例進行分析,發現近年來“過勞死”發病率直線上升、男性人群居多。 IT行業“過勞死”年齡最低,平均只有37.9歲。 IT行業人士分析,頻繁更新是整個IT業的主旋律,這就造成節奏快、壓力大的行業環境。
被稱作“IT民工”的人們,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是一個殘酷的世界,不進則退,失去了競爭力的人連生存的機會都沒有。所以,關懷IT從業者,還是從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寬鬆的工作氛圍開始吧。
保健建議
醫學專家認為,IT人士長期接觸電腦,很容易帶來肥胖、下肢靜脈曲張、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神經衰弱等疾病。激烈的就業競爭使他們長期超負荷地勞心勞力,精神總是處於緊張狀態。有專家建議,IT人士保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定期體檢: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健康體檢,體檢項目包括頸椎正側位拍片、腰椎正側位拍片、眼科檢查、顱頸都卜勒、心功能檢查等。
2.強制休息:面對電腦兩小時,至少休息10分鐘,可起身活動頭頸、四肢,目視遠方。
3.調整坐姿:眼睛與顯示器中心點應呈10到15度下視角,保持同一坐姿的時間不宜太長。
4.飲食調節:飲食結構應以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B、不飽和脂肪酸、高碘食物為主,多飲茶,上午一杯綠茶,下午一杯菊花茶,疲勞時一杯枸杞茶,夜間一杯決明茶。
5.運動調節:經常活動手腕、頭頸部、腰部,每周至少一次戶外運動。
社會評論
金山員工猝死背後是整個社會體系缺乏人文關懷的表現。現實中從整個社會體系到企業單元,再到微觀個體自身,都在“不得不成功”這樣虛無的價值觀下,忘掉了最根本的價值所在--人本身。而對人的生存狀況、人的尊嚴的重視,對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本應是小到一個企業、大到一個國家人文精神的基本要求。
25歲的年輕生命悄然而去,場景熟悉得令人心驚。就在1個月前,我們剛被那個同樣年僅25歲電台女主持猝死的訊息震撼過。魯迅先生曾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不否認,這些悲劇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年輕人莽撞的疏忽大意,但是一個個如鮮花盛開般美好的年輕生命的終結,不能僅僅換來人們的唏噓,在這背後的現實原因更值得人們關注。
畢竟,引人聯想的類似案例已經太多。從記憶深處的華為員工連續猝死,到富士康的N連跳,再到24歲淘寶店主的夢中猝死,新舊連續的記憶和圍觀者自身生存的壓力感,讓人們不自覺的想要從這些猝死的訊息中,延伸出更多。筆者也曾有位朋友,是北京一家著名婦幼醫院的大夫,在碩士畢業工作不滿兩年的時候,倒在了手術室外沒再醒來,留下了剛剛結束兩地分居開始新生活的妻子和剛剛裝修好的新房。人們往往如此,媒體上看到的悲劇都只是“新聞”,只有當噩耗發生在身邊的時候,才被這近在咫尺的“真實”觸動。
我們一直在強調無私奉獻,強調為公忘我。就像是家鄉病重的父母會為了不耽誤孩子上班而隱瞞病情,而徒留兒女終生背負“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這幾乎是在那些年裡,最典型也最常見的橋段。但卻忘了,只有人才是最具價值的存在,也是所有幸福感的源泉。
但在這個浮躁而惶恐的時代,讓所有社會成員都在身不由已的追逐,對“強大而富足”的表象的追逐,對高業績高利潤的追逐,對物慾和奢華的追逐。從整個社會體系到企業單元,再到微觀個體自身,都在“不得不成功”這樣虛無的價值觀下,忘掉了最根本的價值所在,那就是人本身。雖然不知從何時起,人們也開始常常把“人文關懷”這四個字掛在嘴邊,但真正的人文理念多數時候都只停留在文字上。
從最基本的概念上講,人文關懷是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懷、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理念。這往往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也是人類自覺意識提高的反映。但是,一個眼睛只盯在業績、數據上要求員工賣命的企業,一個只抱著GDP數字顯示強大,任由百姓生不起病老無所依的的國家,何談人文關懷?
而這種缺失,不僅發生在逐利為本的企業身上,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更應該體現人文關懷。特別是這裡面的“人”,應該不分階級地位、是任何一個公民都享有的平等權利。就像傳說中的為遠離親人職工提供的三年一度的探親假,至今仍在國有企事業單位小範圍內享用,私企外企員工何時才能盡孝?又好比對待流浪漢的態度,是為城市形象一逐了事,還是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庇身之所?再好比政府是選擇建造亞洲最高的摩天大樓,還是選擇為低收入階層建更多的保障房?如果代表普世價值觀的社會體系,率先將人文理念摒棄在外,又如何實現真正的富足?
沒有什麼比人這個存在更重要,只有活著,有尊嚴的活著,才是社會與人共同的追求。而對於每個個體的人,就像是那個流傳很久的典故中說的,那個忙碌一生到死的富翁和坐在海邊享受太陽的窮人,站在上帝面前的時候,很難說誰更成功。
法律關注
律師就“員工猝死”的訊息認為,如果員工“猝死”與此前加班有因果關係,公司難辭其咎,不過在取證方面,員工家屬將面臨難題。但“猝死”的原因有多種,該員工的猝死原因還有待進一步調查,如果員工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去世的,可以按工傷條例規定進行撫恤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