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年
本年年表
中國大事記
公元461年:著名天文學家祖沖之在南徐州(今江蘇省鎮江)刺史府里從事,先後任南徐州從事史、公府參軍。
公元461年4月:孝武帝頒詔,命令開始興建明堂,並且大殿必須建在丙、己方位,形制如同皇家祖廟,只有十二間和祖廟不同。
公元461年:道教大師
陸修靜,在廬山金雞峰下構築簡寂觀,靜心頤神,採藥煉丹,開闢道場,創立“道釋同尊”,編撰藏道經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礎,並創立了道教靈寶派。簡寂觀至唐代,彪炳輝煌,聞名天下。
公元461年:劉宋朝廷規定,凡是豪門士族與平民人家通婚的,都要補為武職。與平民通婚的一些豪門士族,大都為躲避兵役逃往他處。朝廷為此又進一步嚴格制定了法律,抓到逃亡者,立即斬首,於是,逃亡者常常是投奔江河山澤之中,當了強盜。
沈懷文勸阻,孝武帝未接受。
公元461年7月24日:
北魏孝武帝封立他的弟弟拓跋小新成為濟陽王,加授征東大將軍,鎮守平原;
拓跋天賜為
汝陰王,加授征南大將軍,鎮守虎牢;拓跋萬壽為樂浪王,加授
征北大將軍,鎮守和龍;拔跋洛侯為廣崐平王。
西方大事件
公元461年——羅馬教皇公元461年:教皇制正式建立。
公元46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這時的中國處與南北朝時期。
公元461年:匈奴大單于
阿提拉的幼子鄧吉希克妄圖恢復父親大業重建霸權,率領軍隊與拜占庭在
多瑙河下游地區發生激戰,可惜他不是阿提拉,戰役的結果就是鄧吉希克的人頭被帶回了
君士坦丁堡。隨後,生活在南俄羅斯草原的匈奴人分裂成數個小部落互相征戰,最後被來自亞洲的另一民族汪達爾兼併。其他散布的部落則逐漸被當地人同化。這是歐洲歷史對匈奴的最後記載。
公元461年:教宗良去世,公推希拉利繼任。希拉利在教宗任內,致力整頓
高盧和西班牙教會內部紀律。決定主教無總主教許可,不可擅離職守,而且不得自己指定接班人。這些決定一直沿用到現在。
公元461年:
勃艮第人重建勃艮第的王國,以宮朵尉希為國王,他命里昂為首府,地域自羅納河至
索恩河流域。
出生名人南北朝將軍
張彝:字慶賓,於
北魏文成帝(拓跋浚)
和平二年(公元461年),出生於清河東武城(今清河縣境東北部)張氏這一名門望族。該族原系西漢
留侯張良後裔。三國
曹魏時太山太守張岱從
河內遷居此地。
張彝自幼秉性公正好強,氣宇軒昂,且博覽經史。因父親靈真早亡,他於
魏高祖孝文帝元宏(拓跋氏改姓為元氏)登基之初,就襲承了祖父的侯爵,入朝為官。在朝中廬淵為主客令,
李安民與
張彝並為散令,三人結為親友,禮尚往來,朝堂聚會,常相追隨。
張彝正值少年,性格豪放,出入殿庭,昂首闊步,斜目傲視,無所顧忌。魏世宗宣武皇帝
元恪初登龍位之時,
張彝被封為正尚書,兼
侍中。不久,又升為正
侍中,其後進號
撫軍將軍。後人評價
張彝“風力謇謇,有王臣之氣,銜命擁旄,風聲猶在”。是北魏很有才幹的一個大臣。
逝世名人
供列利奧一世遺骸的梵蒂岡大教堂北魏假
梁郡公游雅:字伯度,公元403年生於任城,少有高才,天資聰穎,素有過目不忘之稱,且練就一手好書法,十五歲便成為當地名士,後仕官北魏,歷任中書博士、
著作郎、
太子少傅、
雍州刺史、秘書監等職,晉爵假梁郡公,公元461年卒,終年58歲。
利奧一世:教宗良一世,又稱大利奧(Leo I,拉丁文Papa Leo I),被稱為初期教會與中古教會承先啟後的一位教皇。在位期間:公元440年9月29日—公元461年11月10日。原居托斯卡尼,但出生地是羅馬。父親昆諦亞諾,是羅馬貴族。他將
羅馬教會提升至西方教會最高的地位,並從
羅馬皇帝手中取得羅馬主教的合法地位。是一位傑出的行政家和講員。在神學理念上強烈反對基督一性說(此派認為耶穌的人性為神性所吸收),為此還寫了一份對基督位格的教義聲明,又稱“大卷”,主張基督具有完整人性與神性。由於他辦事公正賢明,貧人和富人,神職人員和在俗朋友,羅馬人與外國人,均對他懷有莫大的尊敬和愛戴。
利奧一世於公元461年11月10日去世,遺骸現供列
梵蒂岡大教堂大堂內。聖良才學淵博,著作豐富,尤以闡述聖子降生奧跡的真諦,是他最大的功績。其死後十五年,西羅馬帝國為“蠻族”滅亡。
大事
(1)春,正月,戊午朔,朝賀。雪落太宰義恭衣,有六出,義恭奏以為瑞;上悅。義恭以上猜暴,懼不自容,每卑辭遜色,曲意祗奉;由是終上之世,得免於禍。
(1)春季,正月,戊午朔(初一),劉宋朝廷新年朝賀。雪花飄落在了太宰
劉義恭的衣服上,雪花有六個瓣,劉義恭啟奏孝武帝,說這是一種吉祥的兆頭。孝武帝大為高興。
劉義恭因為孝武帝善於猜忌,又很殘暴,害怕自己不能被容納,所以每次他都言辭謙恭,面色恭順,曲意奉迎,因此,在孝武帝在位時期,他一直得以倖存,免於大禍。
(2)二月,辛卯,魏主如中山;丙午,至鄴,遂如信都。
(2)二月,辛卯(初四),北魏國主前往中山。丙午(十九日),到達鄴城,爾後又前往信都。
(3)三月,遣使如魏。
(3)三月,劉宋朝廷派遣使節前去北魏。
(4)魏主發並、肆州民五千人治
河西獵道;辛巳,還平城。
(4)北魏國主徵發并州、肆州五千民工,修
河西狩獵的專用道路。辛巳(二十五日),返回平城。
(5)夏,四月,癸巳,更以西陽王子尚為豫章王。
(5)夏季,四月,癸巳(初七),劉宋朝廷改封西陽王劉子尚為豫章王。
(6)庚子,詔經始明堂,直作大殿於丙、己之地,制如太廟,唯十有二間為異。
(6)庚子(十四日),孝武帝頒詔,命令開始興建明堂,並且大殿必須建在丙、己方位,形制如同皇家祖廟,只有十二間和祖廟不同。
(7)
雍州刺史海陵王休茂,年十七,司馬新庾深之行府事。休茂性急,欲自專處決,深之及主帥每禁之,常懷忿恨。左右張伯超有寵,多罪惡,主帥屢責之。伯超懼,說休茂曰:“主帥密疏官過失,欲以啟聞,如此恐無好。”休茂曰:“為之奈何?”伯超曰:“惟有殺行事及主帥,舉兵自衛。此去都數千里,縱大事不成,不失入虜中為王。”休茂從之。
(7)
雍州刺史、海陵王
劉休茂,這年十七歲,當時,司馬新野人庾深之主持王府事務。
劉休茂生性急躁,總是想要自己專權,庾深之和主師每次都禁止他這樣做,所以劉休茂對二人一直懷恨在心。左右侍從張伯超受
劉休茂寵信,經常作惡,主帥因而也多次斥責他。張伯超很害怕,就遊說
劉休茂說:“主帥正偷偷把你的過失寫在奏疏上,打算奏報給皇上,如果是這樣,恐怕你不會有什麼好結果了。”
劉休茂說:“那該怎么辦呢?”張伯超回答說:“只有殺了庾深之和主帥,爾後起兵自衛。這裡距離京都建康幾千里,即使是大事沒有辦成,你也可以逃到胡虜那裡,他們不會不封你為王。”
劉休茂依從了這一提議。
丙午夜,休茂與伯超帥夾轂隊,殺
典簽楊慶於城中,出金城,殺深之及曲簽戴雙;徵集兵眾,建牙馳檄,使佐吏上己為
車騎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加
黃鉞。侍讀博士
荀詵諫,休茂殺之。伯超專任軍政,生殺在己,休茂左右曹萬期挺身斫休茂,不克而死。
丙午(二十日)深夜,
劉休茂和張伯超率領左右護車衛隊,先殺了在城裡崐的
典簽楊慶,然後,出金城,又殺了庾深之和典簽戴雙。徵集兵眾,豎起旗幟,向全國發表檄文。
劉休茂又讓自己的左右侍從們,擁立自己為
車騎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加授
黃鉞。侍讀博士
荀詵勸諫
劉休茂不要這樣做,劉休茂殺了他。張伯超把持軍政事務,掌握生殺大權,
劉休茂的左右侍從曹萬期突然挺身用刀猛砍劉休茂,但未能成功,被殺死。
休茂出城行營,諮議參軍沈暢之等帥眾閉門拒之。休茂馳還,不得入。義成太守薛繼考為休茂盡力攻城,克之,斬暢之及同謀數十人。其日,參軍尹玄
慶復起兵攻休茂,生擒,斬之,母、妻皆自殺,同黨伏誅。城中擾亂,莫相統攝。中兵參軍劉恭之,秀之之弟也,眾共推行府州事。繼考以兵脅恭之,使作啟事,言“繼考立義”,自乘驛還都;上以為北中郎諮議參軍,賜爵
冠軍侯;事尋泄,伏誅。以玄慶為射聲校尉。
劉休茂走出襄陽城,巡查軍營。諮議參軍沈暢之等率領眾人關閉了城門,拒絕
劉休茂回城。等
劉休茂乘馬回來,進不了城。義成太守薛繼考為
劉休茂全力攻城,最終攻克,斬了沈暢之以及他的同謀,總計幾十人。就在這天,參軍尹玄慶又起兵圍攻
劉休茂,活捉了劉休茂,將其斬首。
劉休茂的母親、妻子全都自殺,他的黨羽們也全被誅殺。襄陽城內一片混亂,彼此之間不能管束。中兵參軍劉恭之是
劉秀之的弟弟,被大家推舉代理府州事。可是,薛繼考卻用武力威逼劉恭之,命令劉恭之給孝武帝奏報,說:“薛繼考匡扶正義”,然後,他就拿著這封奏報,乘坐驛車返回
建康都城。孝武帝見到奏報,立即任命薛繼考為北中郎諮議參軍,封賜爵位為
冠軍侯。這事不久就被泄漏出去,薛繼考被誅,孝武帝提升尹玄慶為射聲校尉。
上自即位以來,抑黜諸弟;既克廣陵,欲更峻其科。
沈懷文曰:“漢明不使其子比
光武之子,前史以為美談。陛下既明管、蔡之誅,願崇唐、衛之奇。”及襄陽平,太宰義恭深知上指,請裁抑諸王,不使任邊州,及悉輸器甲,禁絕賓客;
沈懷文固諫以為不可,乃止。
孝武帝自從即位以後,一直壓制、貶排他的所有兄弟。攻克廣陵後,更打算加重對其兄弟們的控制。侍中沈懷文說:“漢明帝不讓他自己的兒子超過光武帝的兒子,從前的史書上,都把它作為美談來記載。陛下您已經誅殺了
管叔、蔡叔那樣的人,但願此後會推崇周成王封步虞、
康叔於唐、衛的舉動,使國家有所寄託。”等到襄陽被平,太宰
劉義恭探知孝武帝心裡想的是什麼,便先行上疏,請求進一步裁減、限制各個親王,不允許他們統領沿邊各州,並且收繳衛隊的所有鎧甲、武器,禁止各個親王結交賓客朋友。可是,
沈懷文卻堅決勸阻,認為不能這么做,最後才停止。
(8)上畋游無度,嘗出,夜還,敕開門。侍中謝莊居守,以信或虛,執不奉旨,須墨敕乃開。上後因燕飲,從容曰:“卿欲效郅君章邪?”對曰:“臣聞王者祭祀、畋游,出入有節。今陛下晨往宵歸,臣恐不逞之徒,妄生矯詐,是以伏須神筆,乃敢開門耳。”
(8)孝武帝打獵、遊山玩水沒有節制。有一次出城,深夜才回,孝武帝下令打開城門。侍中
謝莊正在值班,他以為這一憑證也許是假的,把守城門不開,一定要看到皇帝親筆命令才開。孝武帝後來在一次宴請上,安閒自若地對
謝莊說:“你是想仿效漢代的
郅惲嗎?”謝莊回答說:“我曾聽說過,皇帝祭祀、狩獵,出入都有一定的規定和節制。如今,陛下清晨出去,深夜才回來,臣怕有對帝王不滿的傢伙假造聖旨欺騙我們,因此一定要看到陛下的御筆,才敢打開城門。”
(9)魏大旱,詔:“州郡境內,神無大小,悉灑掃致禱;俟豐登,各以其秩祭之。”於是群祀之廢者皆復其舊。
(9)北魏大旱。詔令:“各州郡境內,無論神廟大小,全都要打掃乾淨,焚香禱告。等到莊稼豐收後,再按照神靈等級大小,分別祭祀。”於是,各州郡廢掉的神廟,經過整修加工,又全都恢復了昔日的樣子。
(10)秋,七月,戊寅,魏主立其弟小新成為濟陽王,加征東大將軍,鎮平原;
天賜為
汝陰王,加征南大將軍,鎮虎牢;方壽為樂浪王,加
征北大將軍,鎮和龍;洛侯為廣平王。
(10)秋季,七月,戊寅(二十四日),北魏國主封立他的弟弟拓跋小新成為濟陽王,加授征東大將軍,鎮守平原;拓跋天賜為汝陰王,加授征南大將軍,鎮守虎牢;拓跋萬壽為樂浪王,加授征北大將軍,鎮守和龍;拔跋洛侯為廣崐平王。
(11)壬午,魏主巡山北;八月,丁丑,還平城。
(11)壬午(二十八日),北魏國主巡察山北。八月,丁丑(二十四日),返回平城。
(12)戊子,立皇子子仁為永嘉王,子真為始安王。
(12)戊子(初四),孝武帝立皇子
劉子仁為永嘉王,劉子真為始安王。
(13)九月,甲寅朔,日有食之。
(13)九月,甲寅朔(初一),出現日食。
(14)
沈慶之固讓
司空,
柳元景固讓開府儀同三司,詔許之;仍命慶之朝會位次司空,俸祿依三司,元景在從公之上。
慶之目不知書,家素富,產業累萬金,童奴千計;再獻錢千萬,谷萬斛。先有四宅,又有園舍在婁湖;慶之一夕攜子孫及中表親戚徙居婁湖,以四宅輸官。慶之多蓄妓妾,優遊無事,盡意歡娛,非朝賀不出門;車馬率素,從者不過三五人,遇之者不知其為三公也。
沈慶之沒讀過書,目不識丁,家裡素來富有,家產累計有萬金,童僕、家奴數以千計。他再次獻給朝廷一千萬錢和萬斛糧食。他原來就有四座宅院,在婁湖又有別墅。一天傍晚,
沈慶之領著兒孫以及內表親戚,遷居到婁湖居住,而把自己的四座宅院獻給了官府。
沈慶之蓄養了許多歌舞妓和小妾,閒暇無事時,他就盡情地和她們娛樂,不是朝賀時,他絕不走出家門。他的車馬都很樸素,侍從也超不過三五個人,所以,走在路上遇到他的人,都不知他位居三公高位。
(15)甲戌,移南豫州治於湖。丁丑,以潯陽王子房為
南豫州刺史。
(15)甲戌(二十一日),朝廷將南豫州的治所遷移到
於湖。丁丑(二十四日),任命
潯陽王
劉子房為
南豫州刺史。
(16)閏九月,戊子(初五),皇太子的妃子何令婉去世,諡號為獻妃。
(17)壬寅,更以歷陽王子頊為臨海王。
(17)壬寅(十九日),朝廷改封歷陽王劉子頊為臨海王。
(18)冬,十月,甲寅,以南徐州刺史
劉延孫為尚書左僕射,右僕射
劉秀之為
雍州刺史。
(18)冬季,十月,甲寅(初二),朝廷任命南徐州刺史
劉延孫為尚書左僕射,右僕射
劉秀之為
雍州刺史。
(19)乙卯,以
新安王子鸞為南徐州刺史。子鸞母
殷淑儀,寵傾後宮,子鸞愛冠諸子,凡為上所眄遇者,莫不入子鸞之府。及為南徐州,割吳郡以屬之。
(19)乙卯(初三),孝武帝任命新安王
劉子鸞為南徐州刺史。劉子鸞的母親
殷淑儀在後宮最受皇帝的寵愛,劉子鸞受到的寵愛也超過了其他皇子。凡是孝武帝看上或喜歡的東西,沒有不進入
劉子鸞府內的。
劉子鸞被任命為南徐州刺史後,孝武帝把
吳郡也劃歸南徐州管理。
初,巴陵王休若為北徐州刺史,以
山陰張岱為諮議參軍,行府、州、國事。後臨海王子頊為廣州,豫章王子尚為揚州,晉安王子勛為
南兗州,岱歷為三府諮議、三王行事,與
典簽、主帥共事,事舉而情不相失。或謂岱曰:“主王既幼,執事多門,而每能緝和公私,云何致此?”岱曰:“古人言:‘一心可以事百君。’我為政端平,待物以禮,悔吝之事,無由而及;明暗短長,更是才用之多少耳。”及子鸞為南徐州,復以岱為別駕、行事。岱,永之弟也。
當初,
巴陵王劉休若做北徐州刺史時,任命山陰人張岱為諮議參軍,代理府、州、國事。後來,臨海王劉子頊做廣州刺史,豫章王劉子尚為
揚州刺史,晉安王劉子勛為南兗州刺史時,張岱歷任這三個州府的諮議參軍,做這三位王的行事,和
典簽、主帥共同處理事務,他每件事都做得很成功,而跟同屬僚們的關係並不受影響。有人對張岱說:“主王的年紀小,能主事的部門又有很多,而你卻每次都能把公私關係協調好,你說說,你是怎么做到的?”張岱說:“古人說:‘一心可以事奉百君。’我為政公平端正,待人接物總是以禮相迎,所以,讓人追悔莫及的事,也就沒有機會發生。聰明或者愚蠢,笨拙或者能幹崐,更不過是才能的高下而已。”
劉子鸞作了南徐州刺史後,他又起用張岱為別駕、行事。張岱是張永的弟弟。
(21)魏廣平王洛侯卒。
(21)北魏廣平王拓跋洛侯去世。
(22)十二月,壬申(二十日),劉宋朝廷任命
領軍將軍劉遵考為尚書右僕射。
(23)甲戌,制民戶歲輸布四匹。
(23)甲戌(二十二日),劉宋朝廷規定,每戶人家每年向朝廷繳納四匹布。
(24)是歲,詔士族雜婚者皆補將吏。士族多避役兆亡,乃嚴為之制,捕得即斬之,往往奔竄湖山為盜賊。
沈懷文諫,不聽。
(24)這一年,劉宋朝廷規定,凡是豪門士族與平民人家通婚的,都要補為武職。與平民通婚的一些豪門士族,大都為躲避兵役逃往他處。朝廷為此又進一步嚴格制定了法律,抓到逃亡者,立即斬首,於是,逃亡者常常是投奔江河山澤之中,當了強盜。沈懷文勸阻,孝武帝未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