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年

245年

公元245年,農曆乙丑年,吳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爭權,陸遜因受牽連被孫權責問,憂憤而死。孫權顧承張休到交州,孫弘又追賜張休自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245年
  • 農曆:乙丑年
  • 事件陸遜孫權責問,憂憤而死
  • 事件:馬茂圖謀殺害孫權及大臣以降魏
概述,歷史紀事,吳國兩宮之爭,馬茂謀反,吳鑿破崗瀆,魏課試《易傳》,出生逝世,繆襲卒,陸遜卒,趙儼卒,蔣琬卒,董允卒,《資治通鑑》記載,

概述

245年 農曆乙丑年,魏齊王曹芳正始六年,蜀漢後主劉禪延熙八年,吳大帝孫權赤烏八年。
吳國內亂,兩宮相爭,大臣被殺。

歷史紀事

吳國兩宮之爭

吳國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同住一宮,禮儀和俸祿完全一樣,群臣對此頗有議論。吳大帝於是命令兩人分宮居住,僚屬也加區別。由此,兄弟之間產生了感情上的裂痕。
衛將軍全琮讓兒子全寄侍奉魯王,寫信告訴丞相陸遜,陸遜回答說:“你的兒子如果真有才幹,不必擔憂不被任用,不宜出任私門幕職,邀取榮華。如果才力不佳,最終也會招來災禍;況且聽說兩宮勢均力敵,必定各要黨羽,這是古人最避忌的。”全寄果然攀附魯王,輕率地與之結交。陸遜寫信給全琮說:你不學漢朝金日嚴格對待兒子,反而庇護阿寄,最終會為你的家門招來災禍。”全琮不僅不回答陸遜,反而與陸遜發生了裂痕。
魯王一心要結交當時知名人士。偏將軍朱績以有膽力著稱,魯王親自到他的官署,挨近他坐下,想要與他結好。朱績走下座位站在一旁,推辭不敢承當。朱績是朱然的兒子。
從那時起,從侍從到賓客,形成對立的兩派,仇視敵黨,猜忌貳心,逐漸蔓延到朝廷大臣,全國分為兩派,大帝聽說後,藉口讓他倆專心學習,斷絕與賓客的往來。督軍使者羊上書說:“聽說陛下公開頒詔剝奪兩宮的衛隊,斷絕了賓客,使四方禮敬再不能表達,遠遠近近為之震驚,大大小小感到失望。有的說這是由於兩宮不遵守法典禮儀。即使確如所懷疑的那樣,也應多加補救,嚴密斟酌,不讓外人說三道四。我恐怕猜疑積多變成毀謗,時間一長,必將四處流傳,西方和北方,距離我國不遠,將說兩宮有不能調和的過錯,不知陛下將如何解釋?”
大帝的長女魯班嫁給左護軍全琮,小女魯育嫁給驃騎將軍朱據。全公主魯班與太子孫和的母親王夫人有隔閡,大帝想要立王夫人為皇后,公主加以阻止。後又恐怕太子即位後怨恨自己,心裡感到不安,便多次毀謗太子。大帝病重在床,派遣太子去長沙桓王孫策祭廟祈禱。太子妃的叔父張休在廟附近住家,邀請太子順便來家坐坐。全公主派人監視,因而報告說:“太子不在廟中,只去了妃家商議事情”,又說,“王夫人看到陛下病重臥床,而有喜色”。大帝於是發怒,王夫人因憂慮而死,對太子的寵愛更為衰減。
魯王的黨羽楊竺、全寄、吳安、孫奇等一起誣陷毀謗太子,大帝感到迷惑。陸遜受了孫和指示,上書規勸說:“太子是正統,應該有堅如磐石的穩定地位,魯王是藩國之臣,對他寵愛俸祿應當有所差別,彼此各得其所,上下才能安定。”連續上書三四次,辭情激切,還要去京師,當面陳述嫡庶的大義,吳王不快。
太常顧譚陸遜的外甥,也上書說:“我聽說無論是國還是家,一定要明確嫡庶的區別,使尊卑之禮各不相同,高下有別,等級不可超越。只有這樣,內肉的恩情才能保全,奪嫡的邪念才可斷絕。從前賈誼陳述治安之策,議論諸侯的形勢,認為勢力太重雖是親族也必有叛逆的危險,勢力輕微雖然疏遠,也必有保全的福分。所以淮南王雖是文帝的親弟弟,但沒能終身享受他的封邑俸養,是失之於勢力太重;吳芮是疏遠的臣僚,世代在長沙做官享福,是得益於勢力輕微。從前漢文帝讓慎夫人與皇后並坐,袁盎讓慎夫人座位後退,文帝面有怒色;等到袁盎談論起上下尊卑大義,陳說戚夫人被砍成人彘的警戒,文帝已然面有喜色,慎夫人也醒悟。今天我所陳述的,並不偏袒任何一方,實在是打處穩定太子並便利魯王。”由此,魯王與顧譚有了隔閡。
芍陂之戰,顧譚的弟弟顧承張休都立有功勞。全琮的兒子全端、全緒與他們爭功,向大帝誣謅顧承、張休,大帝貶顧承、張休到交州,又追賜張休自盡。
太子太傅吾粲請求派魯王出鎮夏口,逐出楊竺等人,不要讓他們留在京師,又多次向陸遜通報訊息。魯王與楊竺一起誣陷吾粲,吳王大怒,拘捕吾粲下獄處死,屢次派遣中使責問陸遜,陸遜憤懣而死。陸遜的兒子陸抗擔任建武校尉,代管陸遜的部隊,送葬東行回吳郡。大帝又拿楊竺指控陸遜的二十件事一一質問陸抗,陸抗一件一件地作出回答,大帝怒意才稍稍化解。

馬茂謀反

吳赤烏八年(245)七月,吳將馬茂與兼符節令朱貞、無難督虞欽、牙門將朱志等合謀,欲乘孫權與公卿諸將入苑射獵,權在苑中,而眾臣在門外未入時,朱貞持節宣詔,盡收眾臣,而由馬茂入苑擊權,分據宮中及石頭塢,遣人報魏。事泄,均被族誅。馬茂原為魏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長,叛降吳,為吳征西將軍,領九江太守、外部督,封侯,領兵千人。

吳鑿破崗瀆

吳赤烏八年(245)八月,遣校尉陳勛率屯田兵及作士三萬人,鑿破崗瀆,開通從句容(今江蘇),以南向東至雲陽(今江蘇丹陽)西城的河道,使航路可從建業直通吳會。並開市以會商旅。

魏課試《易傳》

魏正始六年(245)十二月初五(辛亥),詔以故司徒王朗所作《易傳》課試學者。

出生逝世

繆襲卒

繆襲(186——245)字熙伯,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蘭陵鎮)人。曾任職御史大夫府,官至尚書,光祿勛。歷仕魏四世,有才學,多所著述。魏改漢樂府十二曲為魏鼓吹曲,由襲作詞,為操、丕、睿頌功德;詩作以《輓歌》較著名,另外儲存《喜霽賦》、《青龍賦》等文數篇。原有集五卷,均佚。

陸遜卒

陸遜(183——245),本名議,字伯言,吳郡吳(今江蘇蘇州)人。世為江東大族,孫策婿。初為孫權幕府,後累遷為右部督,攻丹楊山越,得精兵數萬人,漢建安二十四年(219),與呂蒙定襲取荊州之計,擒殺關羽。吳黃武元年(222),陸遜為大都督,率兵五萬西拒劉備,堅守七八個月不戰,等蜀軍疲,乃順風放火,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領荊州牧,封江陵侯。吳黃武七年,又大破魏大司馬曹休於石亭(今安徽懷寧、桐城間)。吳蜀連和,孫權每與蜀書,常先交陸遜,有所不安,便令改定。吳黃龍元年(229)拜上大將軍、右都護。同年,孫權遷都建業,使遜留武昌,輔太子登。吳赤烏七年(244)代顧雍為丞相。仍留駐武昌。時吳太子和與魯王霸爭位,遜數上疏陳嫡庶之分,權不聽。遜外甥顧譚、顧承、姚信亦以親附太子遭流放。遜卒後,孫權以楊竺所白陸遜二十事一一問陸遜子抗,抗事事條答,權意乃稍解。

趙儼卒

趙儼(171——245),字伯然,潁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東漢末避亂荊州。建安二年(197),投曹操,為司空掾屬主簿。從曹操征荊州。建安二十四年,以議郎與徐晃至樊城助曹仁拒關羽。曹丕即位,儼為侍中,領河東(今山西夏縣東北)太守。曹休拒孫權,以儼為軍師,曹睿即位,進封都鄉侯,齊王曹芳即位,以儼都督雍、涼諸軍事。魏正始四年(243)老病求還,六年,遷司空。卒謚穆侯。趙儼與同郡辛毗、陳群、杜襲齊名,號為辛、陳、杜、趙。

蔣琬卒

蜀延熙八年(一說為延熙九年,245——246)十一月,大司馬蔣碗卒。蜀帝劉禪自攝國事。蔣琬(?——245),字公琰,零陵湘鄉人。以荊州書佐隨劉備入蜀,除廣都(今四川成都東南,一說今四川雙流)長。劉備偶至廣都,見蔣琬不理公事,時又酒醉,大怒,欲罪之。諸葛亮認為蔣琬為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為琬求請。劉備堍亮,但免蔣琬官而已。不久,又除什邡(今四川)令。劉備稱漢中王,琬入為尚書郎。蜀建興元年(223),琬為丞相東曹掾,遷為參軍。八年,為長史,加撫軍將軍。諸葛亮數次北代,琬常足兵足食以相供給。亮卒,以琬為尚書令,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牧,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字陽亭侯。蜀延熙二年(239),加為大司馬。卒謚恭侯。

董允卒

蜀延熙八年(一說為延熙九年,245——246),蜀守尚書令董允卒。董允(?——245),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人。劉備立太子,允為太子舍人,徙太子洗馬。後主劉祥即位,遷黃門侍郎。諸葛亮將北伐,駐漢中,慮後主年輕,是非不別,上疏請以允任宮省事。遷侍中,領虎賁中郎將,統令宿親兵。董允事事防制,匡正後主。後主常欲採擇宮女,允以為古時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後宮嬪、嬙已具,不宜增加,終不聽。後主畏怕之。及後主漸長,寵宦人黃皓,允常正色語後主,並多次責問黃皓,皓畏允,不敢為非。終允之世,皓位不過黃門丞。蜀延熙六年(243),加輔國將軍,七年,以侍中守尚書令,為大將軍費禕副貳。卒後,黃皓漸操弄權柄,終至滅國。蜀人無不追思允。

《資治通鑑》記載

烈祖明皇帝下正始六年(乙丑,公元二四五年)
春,正月,以票騎將軍趙儼為司空。
吳太子和與魯王同宮,禮秩如一,群臣多以為言,吳主乃命分宮別僚;二子由是有隙。衛將軍全琮遣其子寄事魯王,以書告丞相陸遜,遜報曰:“子弟苟有才,不憂不用,不宜私出以要榮利;若其不佳,終為取禍。且聞二宮勢敵,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寄果阿附魯王,輕為交構。遜書與琮曰:“卿不師日磾而宿留阿寄,終為足下門戶致禍矣。”琮既不納遜言,更以致隙。魯王曲意交結當時名士。偏將軍朱績以膽力稱,王自至其廨,就之坐,欲與結好。績下地住立,辭而不當。績,然之子也。於是自侍御、賓客,造為二端,仇黨疑貳,滋延大臣,舉國中分。吳主聞之,假以精學,禁斷賓客往來。督軍使者羊道上疏曰:“聞明詔省奪二宮備衛,抑絕賓客,使四方禮敬不復得通,遠近悚然,大小失望。或謂二宮不遵典式,就如所嫌,猶宜補察,密加斟酌,不使遠近得容異言。臣懼積疑成謗,久將宣流,而西北二隅,去國不遠,將謂二宮有順之愆,不審陛下何以解之!”
吳主長女魯班適左護軍全琮,少女小虎適驃騎將軍朱據。全公主與太子母王夫人有隙,吳主欲立王夫人為後,公主阻子;恐太子立怨己,心不自安,數譖毀太子。吳主寢疾,遣太子禱於長沙桓王廟,太子妃叔父張休居近廟,邀太子過所居。全公主使人覘視,因言“太子不在廟中,專就妃家計議”,又言“王夫人見上寢疾,有喜色”,吳主由是發怒。夫人以憂死,太子寵益衰。魯王之黨楊竺、全寄、吳安、孫奇等共譖毀太子,吳主惑焉。陸遜上疏諫曰:“太子正統,宜有盤石之固;魯王籓臣,當使寵佚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書三四上,辭情危切;又欲詣都,口陳嫡庶之義。吳主不悅。太常顧譚,遜之甥也,亦上疏曰:“臣聞有國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異尊卑之禮,使高下有差,等級逾邈;如此,則骨肉之恩全,覬覦之望絕。昔賈誼陳治安之計,論諸侯之勢,以為勢重雖親,必有逆節之累,勢輕雖疏,必有保全之祚。故淮南親弟,不終饗國,失之於勢重也;吳芮疏臣,傳祚長沙,得之於勢輕也。昔漢文帝使慎夫人與皇后同席,袁盎退夫人之位,帝有怒色;及盎辨上下之義,陳人彘之戒,帝既悅懌,夫人亦悟。今臣所陳,非有所偏,誠欲以安太子而便魯王也。”由是魯王與譚有隙。芍陂之役,譚弟承及張休皆有功;全琮子端、緒與之爭功,譖承、休於吳主,吳主徙譚、承、休於交州,又追賜休死。太子太傅吾粲請使魯王出鎮夏口,出楊竺等不得令在京師,又數以訊息語陸遜;魯王與楊竺共譖之,吳主怒,收粲下獄,誅。數遣中使責問陸遜,遜憤恚而卒。其子抗為建武校尉,代領遜眾,送葬東還,吳主以楊竺所白遜二十事問抗,抗事事條答,吳主意乃稍解。
夏,六月,都鄉穆侯趙儼卒。
秋,七月,吳將軍馬茂謀殺吳主及大臣以應魏,事泄,並黨與皆族誅。
八月,以太常高柔為司空。
漢甘太后殂。
吳主遣校尉陳勛將屯田及作士三萬人,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雲陽西城,通會市,作邸閣。
冬,十一月,漢大司馬琬卒。
十二月,漢費禕至漢中,行圍守。漢尚書令董允卒;以尚書呂乂為尚書令。董允秉心公亮,獻可替否,備盡忠益,漢主甚嚴憚之。宦人黃皓,便僻佞慧,漢主愛之。允上則正色規主,下則數責於皓。皓畏允,不敢為非,終允之世,皓位不過黃門丞。費禕以選曹郎汝南陳祗代允為侍中,祗矜厲有威容,多技藝,挾智數,故禕以為賢,越次而用之。祗與皓相表里,皓始預政,累遷至中常侍,操弄威柄,終以覆國。自陳祗有寵,而漢主追怨董允日深,謂為自輕,由祗阿意迎合而皓浸潤構間故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