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狂歡派對

24小時狂歡派對

《24小時派對狂》是由麥可·溫特伯頓執導,史蒂夫·庫根雪莉·亨德森肖恩·哈里斯主演的傳記片,2002年2月13日在英國上映。

該片以托尼·威爾森的生平為基礎,講述了其創立的唱片廠牌Factory的興衰歷程以及曼徹斯特光輝的音樂風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4小時狂歡派對
  • 外文名:24 Hour Party People
  • 其他譯名:24小時派對狂
  • 類型:傳記、喜劇、劇情
  • 製片地區:英國
  • 發行公司:Compa?ía General de la Imagen
  • 導演:麥可·溫特伯頓
  • 主演:史蒂夫·庫根、雪莉·亨德森、肖恩·哈里斯
  • 片長:117 分鐘
  • 上映時間:2002年2月13日
  • 對白語言:英語
  • 色彩:彩色、黑白
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獲獎記錄,製作發行,上映日期,主創單位,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托尼·威爾森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憑藉電視新聞主持人的身份成為曼徹斯特的小名人。不過主持人僅僅是他生活的一面,確切的說只是他的工作。他真正的興趣是音樂。在一次Sex Pistols的音樂會上威爾森敏銳地覺察到了一種新的、具有爆炸力的音樂形式將誕生,他勸說自己所在的電視台播放一次Sex Pistols的演出錄像,轟動一時。於是他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Factory Records ,在英國推廣朋克音樂。威爾森的經營原則是如此獨特:公司旗下的所有樂隊都無需簽訂契約,可來去自由。他對音樂的熱情和公司開放式的策略吸引了大批新興樂隊投奔門下。
托尼·威爾森挖掘了Joy Division樂隊,使其名噪一時。隨著主唱伊安·科蒂斯在厭倦中自殺,剩下的成員重組為New Order 。威爾森隨後又推出了Happy Mondays和James,繼續締造著他的音樂神話。
1982年,托尼·威爾森建立The Hacedina俱樂部以宣傳樂隊,最初幾乎無人光顧這座被稱之為“公共廁所”的建築,但Happy Mondays的大獲成功使俱樂部成為了一個奇蹟,蜂擁而至的樂迷和各式人等令其門庭若市,舞曲和Rave文化也隨之興起。同時毒品商人也聚集到這裡,暴力衝突發生,為這個俱樂部在快樂之外增添了幾分異色。
在托尼·威爾森的引領下,曼徹斯特成為這一時期英國的音樂和文化的一個中心。作為一名音樂製作人,他無疑富有非凡的才氣和洞察力;但另一方面,他卻缺乏商人精明的算計頭腦。他固執地認為做音樂僅是興趣所至,因此占有樂隊的所有權在他看來是違背這一精神的。
20世紀90年代初,Happy Mondays的大肆揮霍使其聲名狼藉,他們花費了公司20萬英鎊用於度假,卻無法再推出一張新專輯。Factory Records最終衰敗。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托尼·威爾森史蒂夫·庫根----
林賽·威爾森雪莉·亨德森----
伊安·科蒂斯肖恩·哈里斯----
沙恩·雷德Danny Cunningham----
霍華德·德沃托Martin Hancock----
羅伯·格雷頓帕迪·康斯戴恩----
柏納·桑拿約翰·西姆----
彼得·胡克納爾夫·李特----
Martin Hannett安迪·瑟金斯----
Nathan McGough克瑞恩·奧伯里恩----
Roger Ames基思·艾倫----
Boethius克里斯托弗·埃克萊斯頓----
Mark E Smith薩姆·賴利----
伊基·波普伊基·波普----
CharlesJohn Thomson----
Actor at GranadaNigel Pivaro----
Alan Erasmus連尼·詹姆斯----
BezChris Coghill----
Johnny RottenMark Windows----
John the PostmanDave Gorman----
Paul Ryder保羅·帕波維爾----

職員表

製作人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剪輯選角導演藝術指導美術設計服裝設計視覺特效布景師
Gina Carter安德魯·伊頓Robert HowFiona NeilsonHenry Normal麥可·溫特伯頓Tom Bruggen、Michael Elliott、Richard Harris、Jonathan Leather、Nic Shearer、Anthony Wilcox弗蘭克·科特雷爾·博伊斯羅比·穆勒Trevor Waite麥可·溫特伯頓Wendy Brazington馬克·蒂爾迪斯利Paul CrippsStephen NobleNatalie WardSteven NobleMatt JohnsonLucy Howe
演職員表資料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 24小時狂歡派對
    托尼·威爾森
    托尼·威爾森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憑藉電視新聞主持人的身份成為曼徹斯特的小名人。不過主持人僅僅是他生活的一面,確切的說只是他的工作。他真正的興趣是音樂。在一次Sex Pistols的音樂會上威爾森敏銳地覺察到了一種新的、具有爆炸力的音樂形式將誕生。
  • 24小時狂歡派對
    林賽·威爾森
    托尼·威爾森的前妻。當《工廠之夜》的酒吧老闆唐·托尼邀請託尼到外面去和一些妓女調情時,被雪莉抓住了,雪莉在一個衛生間隔間裡與霍華德·德沃特發生性關係以示報復。
  • 24小時狂歡派對
    伊安·科蒂斯
    演員:肖恩·哈里斯
    在托尼·威爾森組建的樂隊Joy Division中擔任主唱。Joy Division名噪一時,但伊安伴隨著日益加重的癲癇病症,最終在厭倦中上吊自殺,剩下的成員重組為New Order。
  • 24小時狂歡派對
    沙恩·雷德
    演員:Danny Cunningham
    HappyMondays樂隊主唱。托尼·威爾森花錢讓樂隊錄製他們的第四張錄音室專輯,但沙恩把所有的錢都花在了毒品上,並拒絕錄製人聲,專輯所有的音軌都是樂器。
  • 24小時狂歡派對
    霍華德·德沃托
    曾是Buzzcocks成員。霍華德與托尼·威爾森的第一任妻子在一家俱樂部的廁所里發生性關係,這一幕被一名清潔工看到,霍華德讓清潔工保證不會將這件事說出去。
角色演員介紹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 Hacienda夜總會原建築在2000年秋季被拆除,影片中的布景是在一座廢棄倉庫中搭建的。
  • New Order樂隊貝斯手彼得·胡克曾希望在片中客串一名駕車遭遇車禍的男子,但當準備拍攝時,製片方才想起沒給胡克上保險。

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類型
獎項名稱
獲獎者
備註
參考資料
2002年
第55屆坎城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麥可·溫特伯頓
提名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英國2002年2月13日
英國2002年4月5日
法國(坎城電影節)2002年5月18日
美國( 西雅圖國際電影節 )2002年5月31日
捷克(卡羅維發利電影節)2002年7月6日
美國2002年8月9日
挪威2002年8月16日
加拿大(蒙特婁國際電影節)2002年8月23日
冰島2002年9月6日
希臘(雅典國際電影節)2002年9月14日
芬蘭(赫爾辛基國際電影節 )2002年9月19日
葡萄牙2002年9月20日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2002年9月20日
巴西(里約熱內盧國際電影節)2002年9月27日
丹麥2002年11月1日
希臘2002年11月8日
芬蘭2002年11月8日
土耳其(伊斯坦堡國際影展)2003年1月18日
以色列2003年1月23日
捷克2003年1月23日
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2003年1月24日
西班牙2003年1月24日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2003年3月13日
澳大利亞2003年3月20日
日本東京2003年3月22日
荷蘭2003年5月8日
法國2003年6月4日
巴西2003年6月6日
美國(南塔基電影節)2003年6月21日
俄羅斯2003年8月1日
菲律賓2003年8月10日
瑞典2003年9月3日
波蘭(華沙國際電影節)2003年10月3日
墨西哥2003年10月10日
阿根廷2004年12月16日
烏拉圭2005年3月31日
中國台灣2005年7月15日
希臘(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2005年11月25日
德國2008年6月20日

主創單位

製作公司
1. The Film Consortium
2. WAVEpictures(丹麥)
發行公司
1. 聯美電影公司(美國)
2. 米高梅聯美家庭娛樂(美國)
3. United King Films (以色列)
4. Metro-Goldwyn-Mayer Distributing Corporation (MGM)(美國)
5. Filmmuseum Distributie (荷蘭)
製作發行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該片具有濃烈的朋克氣息,他試圖抓住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無政府主義精神,這是一次勇敢的嘗試,他成功地重建了那個已經逝去的年代,再現了朋克的輝煌,尤其令樂迷們懷念,成為了一次對朋克時代的致敬。和所有關於搖滾音樂的電影一樣,它充斥著性,毒品和種种放縱。從整部影片的散漫形式中散發出來的理想主義、自由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捕捉到了曼徹斯特音樂時代和Factory Records的精神實質所在。該片以自由流動的手提攝影製造了仿紀錄片式的風格和混亂甚至有些歇斯底里的氣氛。麥可·溫特伯頓沒有多少企圖挖掘深刻的人性故事的野心,反倒使影片在平實小巧中見出精彩。史蒂夫·庫根作為一名喜劇明星,奉獻出了一次優秀的正劇演出,他無疑是所有混亂最強有力的中心所在,也是一個優秀而富有趣味的導遊。
該片的缺點在於它更如同一系列奇聞軼事的連綴,而少了點完整故事的連貫性。最失敗之處在於,作為一部托尼·威爾森的傳記片,它試圖也給其他角色以豐滿的血肉,唯獨主角顯得格外單薄。其實導演側重的是表現一個時代,一種音樂,或許選擇威爾森作為表現中心並不是最合適的。(網易娛樂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