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廣播電視專業實用教材·電視採訪

21世紀廣播電視專業實用教材·電視採訪

《電視採訪(第2版)》圍繞電視採訪的整個流程進行深入講解與分析,從結構電視新聞節目,選題分析與策劃,現場採訪拍攝,現場採訪報導等方面詳細講解電視採訪的各個環節,並且深入講解了調查性採訪.人物專訪、電視連線採訪報導等現代電視媒介極具特點的採訪形式。《電視採訪(第2版)》以電視媒介的優勢為核心,緊密結合電視媒介採訪與傳播規律,選用國內外最新案例,結合中外業界優秀電視記者的採訪經驗,跟進電視媒介最新發展趨勢。《電視採訪(第2版)》既具有理念與方法的指導意義。又具有很強的實務性和操作性。《電視採訪(第2版)》適用於各高校廣播電視專業本科生、研究生,高職學生學習電視採訪,電視新聞採制、電視傳播等課程所用。

基本介紹

  • 書名:21世紀廣播電視專業實用教材•電視採訪
  •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 頁數:263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 作者:曾祥敏
  • 出版日期:2010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11278510, 978781127851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電視採訪(第2版)》:21世紀廣播電視專業實用教材

作者簡介

曾祥敏,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電視編輯教研室主任,《現代傳播》特約編輯。1995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文藝編輯系,獲本科學士學位。1997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系,攻讀電視新聞方向碩士研究生,2000年獲文學碩士學位,留校任教。200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獲傳媒經濟學博士學位。2001年8月-2001年9月,赴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大學進修。2005年8月-2006年8月,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訪問學者。2007年9月,澳大利亞悉尼“2007AFEC未來之聲(Voice0f the Future for APEC)”中國代表團帶隊教師。2004年,第二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主席工作組成員(主席宣傳諮詢顧問)。主要講授課程:《電視採訪》《影視觀念探悉——拉片》《電視新聞》。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電視採訪概論/1
第一節 電視採訪的界定/4
第二節 電視採訪的媒介特徵/7

第二章 採訪線索和新聞敏感/35
第一節 採訪線索/36
第二節 新聞價值/42
第三節 新聞敏感/44

第三章 電視採訪策劃/51
第一節 選題策劃/52
第二節 策劃的基本方式/64
第三節 記者採訪準備/67
第四節 策劃的基本要求/80

第四章 結構電視新聞節目的技巧與方法/93
第一節 電視新聞節目具體化的思路與技巧/94
第二節 引人注目的中心人物/105
第三節 電視新聞節目的動力機制/114

第五章 電視現場採訪報導的技巧與方法(一)/121
第一節 動態採訪方式/122
第二節 細節是金/128
第三節 同期聲攝取與表現/132
第四節 逆時性採訪——如何還原歷史事件/141

第六章 電視現場採訪報導的技巧與方法(二)/149
第一節 現場採訪報導意義/150
第二節 現場報導的特點及技巧/152
第三節 電視新聞直播中的連線報導/164
第四節 現場採訪的特點及設問要求/168
第五節 現場採訪報導的“潛信息”效應/185

第七章 調查性採訪/193
第一節 調查性採訪界定和分類/195
第二節 取證材料——事實性採訪/200
第三節 論證與論點——觀點性採訪/207
第四節 調查性採訪的要求/209

第八章 人物專訪/215
第一節 專訪的類型與特點/216
第二節 專訪的基本要領與創造發揮/224
第三節 專訪提問的方式與技巧/239

第九章 現代電視媒體幾種特殊的採訪方式/249
第一節 體驗式採訪/250
第二節 隱性採訪/252
第三節 電視連線採訪/255
主要參考書目/260
後記/262

後記

2004年,我作為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主席工作組成員,承擔了為大會主席、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章新勝做新聞宣傳策劃的工作。在一次席間,章部長問我能不能用一句話說出電視採訪是什麼,我當時無言以對,因為,單從學理上去闡釋電視採訪顯然不是最佳答案。現在,當我完成這本教材以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人”。電視採訪是人性探求的形象藝術。本書一再提及電視採訪的核心是“人”,“人”是新聞的理由,“人”是貫穿本書寫作思想的核心概念。所有採訪與講故事的技巧都不過是為了更真實地展現事件,展現事件背後的人。因此,在電視採訪課程的學習、實踐創作乃至以後的工作中,對人的理解、對人性的揣摩都應該成為採訪準備與實施的重點。
本書是根據作者在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授課教案整理而成,在撰寫過程中,作者儘量從電視媒介的傳播特點出發來結構全書的體例、具體的採訪理論和採訪方法。在寫作過程中,作者一以貫之的是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認識電視的媒介優勢,掌握電視媒介的採訪與傳播規律。因此,在撰寫過程中省略了較多一般性的採訪理論和採訪技巧,而著重論及電視採訪的特有方式和技巧。在寫作過程中,作者著重選用近五年來中國電視媒體名牌欄目的案例,但同時也保留了一些經典獲獎節目案例。
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我的老師葉鳳英教授、趙淑萍教授,她們對中國《電視採訪》課程的教學體系和課程架構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本書在撰寫過程中也參考和借鑑了她們已有的成果。同時,特別感謝中央電視台陸幽女士,她與我分享了許多大型體育賽事出鏡報導的經驗;感謝中央電視台劉文先生,他為本書提供了許多一線創作的經驗和照片資料;感謝中央電視台王猛先生、武卿女士,他們為本教材提供了一線操作的策劃案;感謝《香港十年》、《澳門十年》編導李俠先生,他與我分享了這兩部紀錄片採訪創作的經驗。
感謝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2BS)~60分鐘》原主持人邁克·華萊士,他在88歲高齡、在百忙之中還接受我的採訪並以其自傳相贈,這對我是莫大的鼓勵;感謝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洛杉磯分台李若先生,他為本書提供了部分照片資料;感謝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原製作人史蒂芬·謝帕德先生,在與他連續兩次合作舉辦“中美深度報導高級講習班”期間,他所帶來的許多節目創作理念令我受益匪淺。
感謝本書責任編輯——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的劉大年先生,在他的督促之下,本書才得以按時完成。特別感謝中國傳媒大學2009級編輯出版專業研究生李葚同學,她以認真嚴謹的態度對本書做了詳細校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