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課程思政上海論壇

2023年課程思政上海論壇由上海市教委德育中心和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上海大學)聯合主辦,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承辦。

發展歷史,活動內容,

發展歷史

2023年5月19日,以“課程思政與一流社會學專業建設”主題的“2023年課程思政上海論壇上海大學社會學分論壇”在上海大學舉行。

活動內容

本次研討會由上海市教委德育中心和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上海大學)聯合主辦,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承辦。上海大學社會學院袁浩副院長擔任會議主持,上海大學教務部副部長顧曉英教授致歡迎辭。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社會政法學部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院長李培林教授,吉林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東北振興發展研究院院長邴正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上海新的社會階層研究中心張翼研究員,中國社會學會秘書長、社會變遷研究會副會長、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謝壽光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安徽大學講席教授劉少傑,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童根興副總編輯,華中農業大學社會學院院長田北海,華東師範大學社會與發展學院黃晨曦副院長,上海開放大學社會學系王曉楠教授,上海大學社會學院黨委書記楊鋥教授、社會學院汪丹副教授分別進行發言。專家們共同研討社會學類專業如何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和教學實踐,教師如何提高課程思政能力。上海大學社會學院高樹玲博士、趙宇陽博士及十餘位學生參會。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劉少傑教授從社會學的視角來開展課程思政要重點關注兩個方面:第一,要結合黨的領導,發揮社會學學科密切關注社會發展變遷的作用,讓學生準確把握中國社會乃至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發展規律。第二,要重視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理論,通過借鑑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相關研究來推動國內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
吉林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東北振興發展研究院院長邴正教授從三個方面深入探討了社會學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結合需要注意的問題:第一,我們需要從社會學角度闡釋中國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變化。課程設計應注意從社會發展角度向學生介紹當代國際發展和國內發展發生了哪些重要變化。第二,我們要從社會學的角度幫助同學們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關鍵問題。第三,從社會學角度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特”在何處。要明晰西方社會學與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聯繫、區別,理解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學科特點、話語特點、理論創新,使同學們鞏固加強專業思想、專業精神。
中國社會學會秘書長、社會變遷研究會副會長、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謝壽光教授指出,我們在社會學課程思政建設中要做的是突出學科性質,要突出社會學調查研究的特色。
中國社會學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張翼認為,課程思政的建設首先要加強社會學的中國化,將黨建引領社會建設的理論和實踐融入專業教學中。其次,社會學的課程建設要更多的關注小康社會與鄉村振興方面的成功經驗,以此來拓寬學生視野,增加社會學的想像力。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童根興副總編輯從五個方面對上海社會學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出建議。第一,要將社會學與20世紀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第二,要重視社會調查,把學生帶到田野中去,在田野中認識到中國社會的變遷。第三,要注重將經驗材料與課程教學相融合。第四,要突出地域和時代特點,對新技術、新的社會階層、新業態進行充分理解、研究,有機融入專業教學當中,突出人才培養特色。第五,新的課程體系中要更全面的體現出新的形勢下各類社會主體的相互關係。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李培林指出,當前社會學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要有專門設計,打造課程思政樣板課,進行課程形式、內容的深度創新。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汪丹副教授從學科史脈絡基礎、體系化建設模式兩方面介紹其主講的“費孝通學術思想”課程思政設計,提出當前在如何形成系統化課程體系、如何建立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如何平衡學生線上與線下時間分配三個方面還存在困難,需要學界專家共同努力。
華中農業大學社會學院院長田北海從課程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等四個方面系統講解了本學院人才培養體系。在文化育人方面,分為三個階段:開展入學教育、舉辦名家講堂、投身農村實踐,實現全過程育人。實踐育人方面,包含三個實習:認知實習、雙創實訓、農村實踐,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華東師範大學社會與發展學院黃晨曦副院長強調,課程思政建設首先需要明確課程思政包含的具體內容,組織教師培訓。其次,要進行資源整合,制定好發展策略。最後,要重視宣傳,提高知名媒體的報導率。
上海開放大學社會學系王曉楠教授就其主講的“應急管理”課程思政建設經驗進行分享,課程凸顯中國特色應急管理,構建了“一中心、三融合”的教學模式,探索“知識—情感—能力”課程思政實踐教學路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