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最美退役軍人”是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的學習宣傳活動。
2022年9月,上海浦東新區三棲退役軍人應急救援保障服務隊集體和馬永慶等19名先進個人獲得2022年度“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2022年9月21日,2022年度“最美退役軍人”特別節目——《閃亮的名字——2022年度最美退役軍人發布儀式》播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2年度“最美退役軍人”
- 評選單位: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
- 發布時間:2022年9月
活動目的
活動方式
評選進程
獲評名單
獲評對象 | 先進事跡 | 照片 |
---|---|---|
該服務隊是一支以退役軍人為骨幹的應急救援社會組織,多次執行國內搶險救災和民間應急救援任務,先後參加各類救援活動100餘次,組織各種專業救援培訓及演練300餘場次,完成大型民眾性活動安全保障60餘次。2021年7月,在河南抗洪搶險中救出被困民眾6100餘人;2021年12月,在西安疫情防控中,對小區、商場、村莊等區域進行消殺,面積達1400萬平方米;2022年3月以來,在上海疫情防控攻堅戰中,出動消殺人員1100餘人次,動用消殺設備1200餘次,消耗防護服2300餘套,消殺面積3800餘萬平方米,運送各類抗疫物資40餘噸。 | ||
馬永慶: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建瑩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法人 | 該同志胸懷報國之志,參軍入伍、保家衛國,在戰場上浴血奮戰、英勇戰鬥,戰鬥中被炸斷左腿,榮立二等功,評定為三級殘疾軍人。退役後,他接續奮鬥、艱辛創業,成立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開發荒地1200畝,種植棗樹、香山硒砂瓜等特色農產品,並吸納8名退役軍人共同就業。他弘揚優良傳統,當好紅色傳人,開展戰鬥故事宣講50餘次,用親身戰鬥經歷激發乾部民眾愛黨愛國熱情;他扶貧濟困、奉獻愛心,先後幫助34名下崗員工、殘疾人員就業創業,資助2名家庭困難學生完成學業。2009年榮獲“全國優秀復員軍人”稱號,2019年榮獲“全區優秀退役軍人”稱號。 | |
王瓊:甘肅省蘭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敦煌路派出所三級警長 | 該同志踐行為民服務宗旨,奉獻愛心、服務民眾。她勇於創新,將防詐反詐工作作為引領轄區共建共治的抓手,總結推廣“網上鍵對鍵與網下面對面相結合、大水漫灌和精準滴灌相結合、傳統土辦法與科技大數據相結合”反詐預防工作經驗,推動轄區2000餘人註冊“國家反詐中心”APP,反詐宣傳入戶率達98%,精準勸阻300餘人次,挽回民眾經濟損失200餘萬元,負責轄區無一起電信詐欺案件;她拓展網路宣傳平台,拍攝製作的反詐系列宣傳短視頻播放量達10萬餘次;她積極投身公益,參加聯合國兒童基金項目“月捐為救災”活動,與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簽訂骨髓捐獻協定。2022被蘭州市公安局記個人三等功一次。 | |
王永寬: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嘉祥街道吉祥社區黨委副書記 | 該同志退役不褪色,開拓進取、熱衷公益、無私奉獻。他創業返鄉,帶領鄉親致富奔小康,先後建設18棟樓房700餘套房屋,投資270餘萬元建設2棟老年公寓樓。近幾年,他先後捐贈600餘萬元完善社區基礎設施,最佳化物業管理,為60歲以上老人發放養老金,增強民眾幸福感、獲得感。他情系戰友、奉獻愛心,帶領60餘名退役軍人成立公司,幫助200多名退役軍人就業創業。2022年,他向中國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會捐贈1000萬元,對傷殘軍人、英烈家屬和其他優撫對象進行幫扶。近年來,王永寬總計捐款4000餘萬元,用於教育事業、疫情防控等,展現出一名退役軍人為民服務的誠摯情懷。2010年榮獲“山東省優秀復員退伍軍人”稱號。 | |
王柏和: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滿鄉毛納村村民 | 該同志堅守軍人本色、為民初心,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抓住海南自貿港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經濟有利契機,帶動全村開發570多畝茶園,帶領鄉親積極發展特色茶葉,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5萬元。他牢記黨員為民服務初心,急民眾所急、辦民眾所需,帶領村民鋪路修渠,解決農田灌溉難、出行交通不便等難題,有效改善了鄉村人居環境。1996年榮獲五指山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 |
王曉麗:清華大學黨委武裝部國防人才培養辦公室主任、講師 | 該同志2006年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009年參軍入伍,服役於第二炮兵某旅,2011年退役復學,2015年碩士畢業後留校工作。服役期間,她刻苦訓練、精武強能,成長為我軍第一代女子飛彈發射號手,兩次上高原圓滿完成發射訓練任務,因表現突出,榮立個人二等功。回到清華大學完成學業後,她繼續為國防事業貢獻力量,負責學校國防教育及國防人才培養工作,並承擔軍訓、國防類選修課程相關教學與研究工作,推動創建“八一”工作室,為有意向國防領域就業學生提供諮詢,服務學生2000餘人。2017—2021年度榮獲北京市高校優秀德育工作者稱號。 | |
盧運柏: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紅棉老兵·永和街東縱精神傳承連”思想政治指導員 | 該同志助力做好退役軍人工作,培育永和街退役軍人從服務對象成長為黨和政府的工作力量,推動永和街540餘名退役軍人帶動全街12萬人民民眾齊心協力共促經濟社會發展。他深入一線走訪宣教,推動永和街退役軍人實現“矛盾不出街”;他牽頭組建“紅棉老兵·永和街東縱精神傳承連”志願服務隊,凝聚退役軍人力量,做好“紅色文化宣講員、社會秩序維護員、交通安全勸導員、突發事件戰鬥員、新冠疫情防控員、矛盾糾紛調解員、幫扶解困勤務員”,累計開展10餘類志願服務360餘場次,服務民眾超萬人;他培育退役軍人行業標兵,推動流動退役軍人組建“永和街東縱精神傳承連2連”,開展崗位技能比拼,培育了一批退役軍人行業模範,推動當地企業主動建立退役軍人之家,優先招錄退役軍人。2020年榮獲“廣東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 |
劉亮:吉林省長春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代理副大隊長 | 該同志長期奮戰在消防救援一線,始終把“搶先一秒”作為不懈追求,在各級比武競賽中180多次摘金奪銀,在2019年“火焰藍”比武中,勇奪全國第二名、國際交流賽第一名;始終把“奮戰一線”作為執著信念,20年紮根特勤、衝鋒在前,營救遇險民眾470多人,完成各類急難險重任務5400餘次;始終把“爭創一流”作為神聖使命,培養善打硬仗的人才,聚力建設能擔重任的隊站,培養出46名全國比武競賽尖兵,18人榮立一等功、二等功,所帶隊站榮獲全國“119消防先進集體”稱號。2017年榮獲“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稱號,2021年榮獲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應急管理系統二級英雄模範、中國消防忠誠衛士稱號。 | |
張志旺: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碼頭李鎮王明莊村村民 | 該同志弘揚孝善文化,涵養道德修為,引領鄉風文明。他踐行諾言、替父還債,父親病逝欠下的債務,他挨家挨戶到鄉親家,承諾償還債務,簽訂還款協定,用近10年時間還清債務;他孝老愛親、重情重義,20年如一日精心照顧患病的母親,不惜賣房救治母親生命,多年照顧癱瘓的二哥、二嫂,並為年邁的二嫂養老送終,譜寫了一曲大孝至愛的讚歌;他扶貧濟困、關愛幫扶,創辦職業培訓學校,對家庭困難學員減免學費甚至全額資助,累計資助近千人。2019年榮獲“全國誠信之星”稱號,2020年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2021年榮獲全國道德模範稱號。 | |
岩罕陸:雲南雲投集團西雙版納野象谷景區有限公司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亞洲象觀測保護小組組長 | 該同志24年傾情投入亞洲象觀測保護工作,用實際行動詮釋軍人本色。他帶領隊員們在雲南西雙版納勐養自然保護區150萬畝的原始森林中,追隨野生亞洲象活動,做出各類安全預警及數據觀測,每天徒步里程幾乎都在10公里以上,先後7次參與亞洲象野外救護行動。他和隊員們用堅守與執著,為中國境內觀測、保護和救助野生亞洲象,提供了大量珍貴有價值的第一手信息資料,為促進人象和諧、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中國保護亞洲象國際品牌影響力做出了積極貢獻。2015年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2016年所在班組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 | |
龐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教導員 | 該同志從1997年開始,堅持照料漢族、維吾爾族、回族等3個民族8個困難老人家庭,照顧老人們生活起居,並為其中3個老人養老送終,被街坊鄰居親切地稱為“蒙古兒子”。他23年如一日,以“一名警察”名義匿名為52名孤兒和貧困學生捐款捐物,幫助他們實現讀書夢,是孩子們口中的“警察爸爸”。自2015年以來,連續7年將評先評優中獲得獎金和年底獎勵工資,作為特殊黨費上繳黨組織,用於幫助困難黨員。自己曾因公負傷,需要常年吃藥維持,家庭負擔重,卻堅持從收入中拿出近40萬元贍養“父母”、撫養“兒女”,資助關愛需要幫助的人。2022年榮獲“第七屆自治區道德模範”稱號。 | |
澤珍達日傑:青海省果洛州雪域大吉利眾藏醫藥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 | 該同志從醫40多年來,贍養孤寡老人數十名,為經濟困難患者減免醫療費10萬餘元,墊付醫藥費5萬餘元。他感念部隊培養,投身公益事業,拿出全部積蓄創辦雪域大吉利眾藏醫藥學校,並按照公益性原則,堅持福利辦學、免費教育,靠夫妻二人退休工資和診所收入維持學校日常開支,學校全體師生花費均由他個人維持。辦學20年,幫助上千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帶動數百個貧困家庭擺脫貧困,逐步邁向小康,為解決藏區特別是農牧區缺醫少藥困難,促進藏區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2017年榮獲“全國少數民族醫藥工作表現突出先進個人”稱號,2021年榮獲青海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 |
趙天楊:中國航發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盤軸加工廠特級技能師 | 該同志常年奮戰在軍工企業航空發動機研製生產一線,他勤於學習、善於創新,先後獲得數控銑、加工中心高級技師職業資格,多次獲得國家、省市技能大賽冠軍,是遼寧省第一個全國數控大賽冠軍;他執著鑽研、攻關克難,先後參與完成27項部級或公司級攻關研製任務,完成工藝創新13項、最佳化工藝路線104項、精益改善76項,解決技術難題9項;他技術精湛、專業過硬,在數控加工領域解決了多項關鍵、重要零件的加工製作難題,能夠嫻熟操作、維修、調試數控立車、加工中心等多種設備,18年來,先後完成各類攻關、最佳化及改進200餘項,每年為企業創造經濟價值數千萬元。2011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稱號,2020年榮獲“遼寧工匠”稱號。 | |
鐘自奇:湖南東信煙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 該同志退役不褪色,奮鬥新領域,實現新作為。他繼承和發揚煙花爆竹非遺文化,勇於創新精進,通過數年苦心鑽研,成功研發大型焰火燃放控制系統,實現了煙花表演控制的信息化、智慧型化,讓煙花表演與音樂、燈光等多媒體藝術有機融合,藝術效果和科技含量得到明顯改善。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他帶領一支包括6名退役軍人在內的燃放隊伍,連續四個月奮戰在北京鳥巢,圓滿完成四場焰火燃放任務,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的光榮任務。2009年榮獲長沙市勞動模範稱號。 | |
鐘亮生:福建省武平縣梁野仙蜜養蜂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 該同志不忘軍人本色,艱苦奮鬥、自主創業,從一名普通退役士兵成長為當地有名的“蜂王”,先後籌建了養蜂專業合作社、蜂業公司、養蜂協會,通過“合作社支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在“甜蜜事業”上闖出一片天地。他扶貧濟困、奉獻愛心,幫助全縣192名殘疾人就業創業,創新激勵扶貧機制模式,帶動287戶原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輻射全市2800多人加入養蜂隊伍,經營的蜂蜜品牌獲得省“著名商標”,推動蜜蜂產業成為武平農業支柱產業之一。2015年榮獲福建青年五四獎章稱號,2018年榮獲福建省勞動模範稱號。 | |
俞錦方:浙江金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 該同志實業報國、創業奮鬥,把一家資不抵債的鄉辦小廠,發展成為A股上市公司,產品廣泛套用於“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國家重大工程。他情系國防、擁軍優屬,幫助部隊培養技能人才,率先在民企成立人武部,投資近300萬元建設國防園;他扶貧開發、綠色發展,在西南貧困地區建立18家實體經濟企業,解決當地近萬名貧困人口就業問題;他推崇厚道、熱心公益,汶川地震後捐贈100萬元,並繳納特殊黨費10萬元,2015年設立2000萬元中國老兵創扶基金,幫助老兵們在經濟建設中繼續建功立業。2005年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020年榮獲全國愛國擁軍模範稱號。 | |
郝鐸:中鐵一局集團新運工程有限公司鋪架隊隊長 | 該同志退役不褪色,將“讓中國高鐵成為一張閃亮的世界名片”作為職責使命,銳意創新、屢創佳績。他敬業奉獻,先後參加10餘條高鐵建設,帶領團隊高質量完成10830餘孔,連起來長達346.56公里的“900噸箱梁”架設任務;他探索出“郝氏作業法”,將以前至少6小時才能完成一孔箱梁架設的時間縮短至4小時以內,使架設效率提高三分之一,先後5次創造和刷新全國高鐵鋪架施工紀錄;他追求卓越,創新的9項成果得到推廣運用,累計為企業節省成本和創造效益2500餘萬元,實現了公司高鐵鋪架連續14年設備運轉“零缺陷”、安全質量“零隱患”、生產組織“零違章”。2014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稱號,2020年榮獲中國中鐵勞動模範稱號。 | |
唐洪祥:國家稅務總局中新天津生態城稅務局督辦 | 該同志愛崗敬業、忘我奉獻,作為一名身患重症卻不下前線的稅務人,將“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作為人生信條,生動詮釋了對稅收事業的摯愛與忠誠。他牢記“稅務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持之以恆抓好基層黨建品牌創建,受到了中央主題教育巡迴指導組的肯定。2016年,他積勞成疾、罹患重病,先後經過4次手術,體重暴瘦50多斤,但身體稍有恢復,就馬上回到工作崗位,在他的帶領下,單位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創新發展,2016年至2020年,績效考評在全市稅務系統4年排名第一。2019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稱號,2021年獲評“全國稅務系統百佳縣稅務局長(書記)”稱號。 | |
董裴: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商都縣小海子鎮組織委員 | 該同志堅守為民初心、服務宗旨,主動請纓到商都縣小海子鎮麻尼卜村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躬身當好服務民眾的“勤務兵”,先後籌資8萬多元,建立“愛心公益超市”;他帶領民眾致富,建造完善67個蔬菜大棚和1個馬鈴薯儲窖,累計收入達43.6萬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萬元;他致力改善鄉村環境,組織新建5個大型垃圾池,協調解決垃圾清理難題,為村內鋪設瀝青路2400平米,綠化種植柳樹771株、觀賞樹123株,庭院種植1570株蘋果和李子樹,2020年底全村111戶、24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步入了全市先進行列。2021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內蒙古自治區“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 |
霍巍: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遊學院、考古文博學院)學術院長 | 該同志長期從事考古學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在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及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10多部,始終以高質量科研成果服務國家戰略。在他的帶領下,創立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並依託考古學科優勢,形成的一批重大研究成果,為維護邊疆地區社會穩定,闡述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提供了重要歷史依據。他全面參與三星堆遺址新一輪考古發掘工作,以不同形式闡釋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在全國產生了極大影響。2009年榮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2013年獲批成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020年被評選為國家“萬人計畫”教學名師、四川大學傑出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