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國城市創新型經濟藍皮書

2020-2021中國城市創新型經濟藍皮書

2022年2月25日,在廣州舉辦的“雲上創新”阿里雲峰會“產業智慧型生態論壇”上,浙江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吳曉波出席會議,強調了數字經濟在城市創新中的的重要作用,並共同發布了《2020-2021中國城市創新型經濟藍皮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0-2021中國城市創新型經濟藍皮書
  • 作者:吳曉波,杜健 等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8月
  • 頁數:268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8229432
  • 頒布時間:2022年2月25日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藍皮書》從創新基礎設施、創新資源、創新過程和創新產出四個維度構建了創新型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為新一輪的以創新能力為主要驅動力的中國城市發展提供了一把標尺。以高質量發展的思維定位城市,基於創新基礎設施、創新資源、創新過程和創新產出的綜合表現(即創新型經濟指數)確定城市發展情況。
中國城市的創新型經濟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城市之間差距明顯。進入本書排名的57個城市的創新指數平均值僅為28.06,40分(含)以上的城市僅有4個,大多數城市得分集中在20分(含)到30分這一區間(35個),甚至有5個城市得分不足20分。此外,排名第一的北京為64.74分,排名最後的洛陽僅為17.10分,排名中後位次的城市的創新型經濟發展水平亦與排名靠前城市存在較大差距。
北深上廣位居鰲頭,杭寧漢蘇新一線發力強勁,東莞成為最大“黑馬”。北京、深圳、上海、廣州這四個傳統的一線城市占據創新型經濟發展的前四名,同時深圳憑藉其在基礎設施、資源、過程和產出方面的均衡發展,在創新型經濟發展的綜合水平上超越了上海和廣州,僅次於北京位居第二。杭州(第5位)、南京(第7位)、武漢(第8位)、蘇州(第9位)這些新一線城市也伴隨著近年來數字經濟、高質量製造業的發展入圍前十。東莞排名第六,作為入圍創新型經濟Top10城市中唯一當年GDP未超過1萬億元的城市,是當之無愧的“黑馬”。
中國城市在創新基礎設施、創新資源、創新過程、創新產出四個維度中表現各異,四維發展均衡程度成為影響城市創新型經濟整體表現的重要因素。深廣杭蘇實現全面發展、多維領先,創新型經濟發展態勢向好;但受限於創新基礎設施建設與創新資源不足,無錫、佛山、長沙、福州等城市面臨低投入低產出的創新型經濟發展困境;如何加快知識的擴散與轉移過程,提升創新轉化效率成為各城市共同面臨的重要問題;粵港澳憑藉開放程度與產業活力,城市(如深圳、東莞)創新產出表現優異;城市包容性與創新可持續性發展不足成為影響城市產出水平,進而制約整體創新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如臨沂、唐山、天津)。
四大經濟圈的創新型經濟發展各具鮮明特色,大灣區創新型經濟整體發展領先,長三角效率優勢明顯,環渤海傳統資源優勢顯著,成渝發展空間巨大。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型經濟發展水平較為優異,城市表現出極強的競爭力,創新型經濟發展位列四大經濟圈之首;長三角經濟圈擁有良好的創新生態,並且表現出卓越的創新效率優勢;環渤海經濟圈傳統資源優勢仍然顯著,但創新型經濟發展較為不平衡,兩極分化較為嚴重;成渝經濟圈起步晚,但創新型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已初具優勢,有較大發展空間和潛力。
“共同富裕”“數字經濟”與“雙碳治理”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新的風向標,長三角與粵港澳示範作用突出。浙江發展性與共享性綜合水平領先,成為城鄉統籌發展先行典範;長三角和粵港澳數字經濟表現亮眼,各城市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創新活力轉化效率普遍較高;廈門成為生態治理創新標桿城市,其他大部分城市源頭和末端平衡治理仍有短板。

圖書目錄

分析報告
報告摘要
第一章 指標體系
第二章 收錄城市
第三章 細分排名
第四章 領先城市
第五章 經濟圈排名
第六章 專項分析
附錄
附錄1 經濟圈(城市圈)的劃分
附錄2 基於專家評分的層次分析法
附錄3 三級指標意義及選用說明
附錄4 數據處理
附錄5 各城市得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