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科學院“絲路滄海”學術研討會

2015年9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倡議和組織的“絲路滄海”學術研討會召開。
地質地球所所長朱日祥院士致辭,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王成善、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侯增謙、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研究員何治亮等19名知名學者應邀做主題學術報告。與會專家重點針對特提斯構造域的阿爾卑斯、土耳其、伊朗、青藏、及印緬等區段的構造特徵及不同區段的演化差異性、成礦成藏的特徵與差異展開論述與討論,進一步凝練特提斯構造帶重大關鍵科學問題。
特提斯構造域東起澳大利亞東北部,經東南亞、印緬山脈進入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向西進入地中海直達歐洲西部,長達15000km,寬約5000km,是全球大陸構造地質現象最全面、地球科學研究內涵最集中、礦產和油氣資源最豐富的地域。特提斯構造域獨特的地質演化過程及其資源能源與環境效應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
此次會議是繼香山科學會議第848次學術討論會“特提斯構造帶演化與資源能源效應”後又一次關於特提斯討論的學術盛會,聚集國內外知名學者研討地球歷史上曾經存在的特提斯大洋開啟與閉合、歐亞與岡瓦納大陸碰撞及其資源能源效應。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特提斯構造域空間分布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所涵蓋的區域高度重合。因此,亟待通過對特提斯構造域的綜合地球科學研究,查明我國緊缺戰略礦產在域內國家的富集與分布規律,理清常規油氣形成機制與儲存特徵,掌握非常規油氣等後備能源的資源潛力,探索氣候環境變遷區域性發展規律及其與全球氣候變化回響機制,從而服務於資源能源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需求提供科學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