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

中國社科院發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4》藍皮書,全國294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深圳排第二,廣州排第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
  • 別名:《城市競爭力報告2014》
2014年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 各項目前十名榜單
2014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
2014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
2014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 廣深交手8負2勝
289個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宜居城市競爭力和宜商環境競爭力等10項指數,廣州有8個指數排名落後於深圳。僅文化競爭力和知識競爭力兩項指數,廣州超過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長朱名宏認為,多個指數排名落後,為廣州“敲警鐘”。“我們不能躺在‘北上廣’的排名上,這僅僅體現經濟規模第三,但細分很多指標,要比跟在我們後面的深圳等城市排後”。
廣州排名 深圳之後,北京之前
  在藍皮書中,2013年綜合經濟競爭力的排名前十的城市格局,與2012年相似。僅佛山趕超天津,從第8名晉級為第7名。深圳排名第2位,廣州繼續位列第5,居於北京之前和台北之後。
  在兄弟城市深圳面前,廣州“壓力山大”。綜合比較10項主要競爭力指數,深圳有8項指數排名居於廣州之前。這8項指數分別為綜合經濟競爭力、宜居城市競爭力、宜商城市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生態競爭力、全域城市競爭力、和諧城市競爭力和信息城市競爭力。廣州僅文化競爭力和知識競爭力,兩項指數超過深圳。
2014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
2014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
 專家說法 深圳創新是被倒逼的
 在廣州市社科院副院長朱名宏看來,其中有些指數排名落後,是為廣州“敲警鐘”。廣州的科技競爭力,就比深圳要差,這也是廣州的短板所在。對於自主創新的投入少,科技成果轉化率很差。“高校的研究只做研究,企業則只做製造,兩者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高校安排幾十億資金,成果鎖在檔案裡頭,這樣不行”。他認為,應儘快建立起成果轉讓平台。
 廣東省社科院區域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則認為,廣州在文化和知識方面有較強競爭力,這是歷史和客觀方面的優勢。然而,從創新角度來講,深圳遠遠走在廣州的前面。丁力評價,深圳的創新,是被倒逼的創新——土地空間已經日益狹窄,只能靠創新來發展。當然,以華為、中興等為代表的企業,集聚了一批優質資源,他們具有冒險精神,對市場的反應快,完成了企業內部創新的轉變。與此同時的廣州,“搞土地財政還有空間,沒有外在的力量去挖掘和衝破它”。
說法
廣州競爭力在哪裡?
廣州真正的競爭力在哪裡?“作為副省級城市,在一線城市中,廣州權力配置資源的空間最小,那么它的市場空間就大”。他說,廣州最有可能政府推出市場,靠市場來推動城市的發展。“很多人都小看市場的力量,總覺得政府可以集中力量辦快事,辦大事,但經濟發展的奇蹟,靠的是市場,這意味著一部分人要放棄既得利益”。
2014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
2014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
回顧
廣深競爭記
1990年初,深圳成立全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隨後,廣州也在積極爭取辦股票交易所,但最終沒有爭取到。當時廣州就有人提出,應該把深圳的交易所搬到廣州。
上世紀90年代,深圳提出產業升級,很多企業向東莞轉移。當時深圳要專門發展為一個以現代服務業作為核心的產業,像金融、物流業等。這也是廣州要重點打造的產業,廣州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打造國際化大都市和華南地區金融中心。
2000年後,廣深正面競爭趨勢明顯。競爭比較激烈的是在投行,不可否認,深圳在金融業的發展方面比較有優勢。
2003年6月,東風日產落戶廣州花都。其實東風日產最早起步於深圳,當時由於深圳選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認為沒有太多的土地空間發展汽車產業,沒有敞開大門,而當時廣州發展汽車產業有優勢,官方也很重視,東風日產最終選擇廣州。
2004年,深圳提出“適度重型化”產業發展計畫,後引進比亞迪,發展包括汽車製造業在內的重型化產業,與廣州展開汽車產業競爭。
2009年4月,廣州市委市政府聯合下發“關於向深圳學習的決定”,有史以來首次以官方檔案形式作出向深圳學習的決定。
2010年8月,深圳市委書記和市長率團考察廣州,稱“廣州是深圳追趕的標兵”。
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中心城市上海及長三角地區對中國經濟起到了帶動作用,本次報告研究發現:一個覆蓋滬、蘇、浙、皖4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一體化的世界超級經濟區,已經開始浮現在北至隴海線,南抵浙南山區,西至京九線,東臨黃海、東海的廣袤空間裡。
2014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
2014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
因勢利導,促進這一超級經濟區的建設,對於帶動全國發展,參與全球競爭,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滬蘇浙皖長三角超級經濟區面積達到34.4萬平方公里,2011年常住人口為21220萬,地區生產總值為115466億元,以全國3.58%的國土面積貢獻了24.5%的生產總值,並在區域面積和人口規模上超越紐約大都市區(面積13.8萬平方公里、人口6500萬)、東京大都市區(面積3.5萬平方公里、人口近7000萬)、巴黎大都市區(面積14.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600萬)、倫敦大都市區(面積4.5萬平方公里、人口3650萬),成為世界上面積和人口規模最大的超級經濟區。報告建議順應這一趨勢,因勢利導,促進滬蘇浙皖長三角超級經濟區的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