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開拓與守候:絲綢之路上的白銀”研討會

2014“開拓與守候:絲綢之路上的白銀”研討會是在中國人民大學世紀館舉辦的研討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開拓與守候:絲綢之路上的白銀”研討會
  • 舉辦地點:中國人民大學世紀館
2014年6月27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與未來”十二國智庫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世紀館開幕。這是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9月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後,中國智庫首次召集經濟帶沿國智庫參與的研討會,來自中國、俄羅斯、中亞五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國等國的40餘名智庫學者就加速資源整合,加強文化認同,促進亞歐及世界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進行對話。
本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陳雨露,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馬蘇德·哈立德,伊朗駐華大使馬赫迪·薩法裡,前中國駐伊朗大使華黎明,俄羅斯聯邦外交部外交學院副院長亞歷山大·盧金作開幕式致辭與主旨演講。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伊志宏主持。 陳雨露校長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覆蓋30億人口,像一條金線把世界上大多數政治自信、經濟發達、資源豐富和富有國力的國家串聯起來,具有很大合作潛力。巨大的經濟體量,世界最有競爭力的經濟發展速度,使其有望成為新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大動脈,並將成為和平發展的新紐帶、世界體系的新重心。
陳雨露校長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目前面臨著局部的、暫時的困難和阻礙,包括區域內多種合作框架間的不協調以及外部力量的壓力等。這些困難和阻礙可以通過加強全面溝通、增信釋疑得到解決,此間離不開各國智庫之間的深入對話與良性互動。陳雨露校長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必將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通過增加地區和區外成員的合作互信,精簡重複性甚至潛在對抗性的機制設定,同時在功能與效率上強化現有機制的互補性效應。他呼籲,以民間交往為基礎奠定智庫層面的常態化的合作機制,使各國支持者與政策制定者加強溝通,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從而增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有關各方的合作意向,實現亞歐大陸長期共贏。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馬蘇德·哈立德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將連通不同的地區和文明,由於中巴兩國地緣上的臨近和長期以來的友好關係,兩國的合作精神必將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計畫與實施過程中得到延續,面對經濟帶建設過程中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巴基斯坦將是中國的堅定夥伴,願與各國實現共同繁榮。他認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需要在政策制定及政策執行上具有獨創性。如增進相關國家的合作和友好往來;推動區域協調包括商品交易、稅收等更具體系的法律法規;提高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達到更好的交通聯結;促進貨幣流通,在金融領域達成更多合作等。
伊朗駐華大使馬赫迪·薩法里認為,由於伊朗在新絲綢之路的角色和位置都相對處於核心地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可以從中國西部開始,穿越中亞國家,到達伊朗,並從伊朗開始,向三個方向繼續延伸:向南覆蓋波斯灣國家並穿過公海到達歐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地區;向西通過伊拉克和敘利亞到達地中海進而延伸到地中海周邊和歐洲疆域;向東穿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南亞次大陸國家。他表示,伊朗對中國在西亞的經貿領域合作非常重視,已經準備好投入絲綢之路計畫必需的基礎設施,希望與會代表積極參與其中,有效促進相關項目的開展。
前中國駐伊朗大使華黎明指出,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亞洲已經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和政治中心,歷史呼喚絲綢之路重新煥發青春。中國打開西部的大門,在廣袤的歐亞大陸發掘自己的戰略空間,既是中國與中西亞地區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中國東西兩翼戰略的“再平衡”。因此,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實質上是為中國確定了一個向歐亞內陸開放的新的戰略方向,把這一戰略方向發展好,對中國的能源安全、貿易安全以及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俄羅斯聯邦外交部外交學院副院長亞歷山大·盧金表示,中國是俄羅斯的重要睦鄰,其重要性不僅在於中國國土的遼闊、中俄共同國界線的長度,還在於中國對於俄羅斯,特別是俄羅斯東部地區未來發展的可能影響。中國也是俄羅斯重要的區域合作夥伴,在上合組織的框架下,兩國共同促進中亞地區所面臨問題的解決,促進區域內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國倡議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個重要機遇,期待以此鞏固俄中雙邊合作,尤其是在中亞地區的合作。
在此次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王文發表了中國首份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智庫報告《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願景與途徑》。6月28日,“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時代”、“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難點與障礙”、“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各國關係”、“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中國未來”四個主旨論壇分別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