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災害防治聯合學術年會

2013災害防治聯合學術年會是2013年在成都理工大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報告廳召開的年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災害防治聯合學術年會
  • 召開時間:2013年1月15日
2013年1月15日,由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山地災害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共同舉辦的第五屆聯合學術年會在成都理工大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報告廳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兩個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以及研究生。
此次年會精選出20個學術報告做了交流,內容涉及滑坡形成機制、災害發育規律、土石流運動、潛在生態危險性評估、災害預警平台、乾熱河谷崩塌等災害防治研究領域。報告人充分展示了各自的創新思路和最新進展,從不同方面和角度反映了所屬實驗室在地質災害和山地災害防治領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成都理工大學裴向軍教授為解決錦屏水電站修建採用普通水泥基灌漿材料遇到的崩塌危岩和深大拉張裂縫等問題,構建了水泥-外摻劑環境的水化、硬化模型,並提出了水泥-化學漿液的溶劑化膜理論,即高分子聚合物吸附誘導水泥水化作用,在滲透壓使水泥表面膜張開釋放出水化矽酸鈣之前,利用早強速凝劑快速提供的陰離子,協調水泥的二次水化。經過實驗,他研發了SJP系列水泥,有效地解決了目前速凝灌漿材料存在的早期強度高,但後期強度低這一國際性難題。據了解,該成果已成功套用於甘孜得榮地質災害治理、九寨雲頂工程悅榕酒店邊坡治理工程E區基礎處理等多個工程上。
成都理工大學黃健博士通過3D WebGIS平台技術、物聯網技術、海量信息資料庫管理技術等研發了基於3D WebGIS地質災害綜合信息管理平台,該平台通過建立土石流災害雨量預警等模型,採用無線感測器網路採集雨量等數據,通過衛星及時將數據傳輸至監測預警中心供決策。目前該平台在四川省映秀、龍池及清平三大片區土石流監測示範區監測效果良好。
山地所何思明研究員通過研究強震荷載下加固邊坡主要破壞模式,提出了新的強震帶邊坡工程防治設計理念:即由傳統的擬靜力法計算發展到基於加速度時程的動力法計算;由從安全係數控制設計發展到永久位移控制(性能)設計;由從彈性設計發展到彈塑性結構設計;由從剛性結構發展到柔性結構設計;由從基於力的平衡設計理論發展到基於能量守恆的設計理論。
據介紹,聯合學術年會一年一次,兩個重點實驗室今後還將採取多種方式,搭建更好的合作與交流平台,共同推動山地災害和地質災害學科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