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文化文物廣播影視工作要點

2011年上海文化文物廣播影視工作要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年上海文化文物廣播影視工作要點
  • 發布時間:2011年
2011年上海文化文物廣播影視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歷次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九屆市委十三次、十四次全會的部署,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著力營造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濃厚氛圍,著力營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濃厚氛圍,確保“十二五”上海文化文物廣播影視開好局、起好步,為上海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新的貢獻。
一、加強廣播電視和新媒體內容管理,鞏固壯大主流輿論
  積極引導各級各類廣播電視機構,大力宣傳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重要會議精神,展現“十一五”發展成就,宣傳“十二五”戰略部署和今年工作重點。精心組織紀念建黨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活動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加強制播分離改革後的廣播電視宣傳導向和節目內容管理,指導上海廣播電視台切實履行好對台屬台管台控企業,特別是對台持證的新媒體業務的宣傳管理職責,加強從策劃到製作、播出的全流程管理,確保正確輿論導向。引導各級各類廣播電視機構探索宣傳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圍繞重大宣傳報導活動,加強和改進主題宣傳、典型宣傳、成就宣傳,加強熱點問題、敏感問題引導。完善應急報導機制。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
  圍繞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重點提升網路和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發展水平。全力確保廣播電視安全播出。逐步把手機電視、IP電視、網路廣播電視等新媒體納入安全播出管理。
  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切實增強文化發展活力
  以電台電視台為重點,深化公益性事業改革。按照“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的方針,深化勞動人事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穩妥推進制播分離改革,紮實推進頻道頻率制改革。以轉企改制為重點,深化經營性產業改革,扶持優勢突出、特色鮮明、運行機制好、經濟收益高的廣電企業向綜合性文化產業集團發展,扶持有條件的文化企業在滬深兩市主機板或創業板上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核心競爭力。
  繼續深化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在重大文化活動、重大對外文化交流項目、評獎評優、人才培養等方面,同等條件下對轉制院團予以傾斜,培育自主經營、富有活力的合格市場主體。
全面完成全市25家區縣經營性文化單位的轉企改制工作。
  穩步推進市文廣影視局系統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鼓勵公益性事業單位深化內部機制改革,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三、堅持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確保文化民生持續改善
  完成中心城區有線電視數位化整體轉換收尾工作。完成全市有線電視網路“一城一網”整合。啟動郊區縣有線電視數位化整體轉換工作。繼續鞏固農村電影數字放映成果,調動區縣政府參與影視文化設施和基層放映體系建設的積極性,將公益性電影放映從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擴展到工地、廣場、公園綠地,爭取達到10萬場,受惠市民超千萬。指導俱樂部、少年宮、學校禮堂等放映改造,確保每學期為中小學生放映2場愛國主義教育影片。
  最佳化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路。積極推進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大藝術宮、上海現代藝術館、上海圖書館二期、上海少兒圖書館新館、上海崧澤文化遺址博物館等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立項。完成志丹苑元代水利博物館建設竣工開放。重點指導市群藝館的運營開放工作,將其打造成服務社會的大眾陣地和引領全市群文發展的業務高地。指導區縣推進與新城鎮建設相配套、與大虹橋商業區、崇明生態島等建設相協調的區域性公共文化設施以及黃浦區文化館、嘉定區圖書館(文化館)、浦東新區廣播電視中心等區縣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按人口和服務半徑均衡布局,推動街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拾遺補缺建設。依託東方社區信息苑,以浦東新區、閔行區為試點區,嘉定區、松江區為推進農民工公寓電子閱覽室建設專項試點區,以未成年人和外來務工人員為服務主體,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工作。指導區縣加大投入力度,堅持退租還文,發揮現有公共文化設施的公益服務陣地作用,提升“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的服務效能。
  豐富公共文化內容供給。大力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等重大工程,探索建立長效管理運行機制,擴大文化惠民工程的覆蓋面。吸納教育、工、青、婦及社會文化資源,加快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整合和有效派送。特別是要以市民需求為導向,以郊區農村為重點,努力實現社區文藝指導員派送人次和客群人次“倍增計畫”。進一步做好全市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的免費開放工作。以紀念建黨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為主線,開展民眾歌曲創作評選推廣和歌詠活動以及新農村文化建設成果展示等活動,營造熱烈濃郁的慶祝氛圍。以“上海國際藝術節天天演”、“市民藝術大展”等為重點品牌項目,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上海地區評選為推動,創新培育一批能進入百姓生活、市民直接參與受益的活動項目,命名一批設施標準化、管理規範化、運行有序化的“上海優秀城市文化廣場”。實施“彩虹”行動,培育發展基層民眾文化團隊。開展好上海市農民工假日免費電影放映活動和“萬名農民工綠色網上行”培訓計畫,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共享。
創新管理運行機制。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積極培育、宣傳、推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典型。全面推進《上海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管理條例》立法工作。重點加強已建成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規範化運行工作,包括推動成立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管理協調小組,制訂《關於進一步加強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與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社區文化中心的市級行業管理責任主體,明確街道、鄉鎮政府作為運行管理主體的相應職責,明確文化中心法人地位,建立社區文化中心公共財政保障制度,總結推廣社區文化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模式,完善供需對接的公共文化資源配送體系,健全和完善對社區文化中心的有效監管機制。建立公共文化設施登記、信息化監管、督察評估等機制,重點完善中心圖書館“一卡通”服務機制。加快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從單純體制內生產供給轉向全社會循環整合,通過政府購買、項目資助、委託管理、第三方評估等渠道,積極培育並發揮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各方面共同建設的良好格局。
四、堅持創新驅動,著力提升文化產業發展能級
  大力發展廣播電視產業,重點完成郊區縣有線網路大容量、雙向互動升級改造及100萬戶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建成高速率高頻寬接入的網路運營環境,積極推動整轉後的有線電視網路發展通訊傳輸、家庭娛樂、互動教育、醫療及健康資訊等增值業務,以技術創新、業務創新帶動產業發展。繼續保持上海在三網融合上的先發優勢,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推動主流媒體向網際網路、手機等新興傳播領域延伸,重點加快發展數字廣播技術、網路廣播電視、手機電視、IP電視、高畫質電視、視頻點播及衛星移動多媒體等新業態,大力支持廣電企業開展語音和數據等新業務,提升上海廣播電視的整體實力。
  貫徹落實《上海市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實施意見》,依靠文化發展專項基金、上海電影精品專項資金等扶持,進一步提高上海電影產量與生產規模,特別是滬產電影原創能力,確保上海作為第一出品方的影片年產量穩定在30部左右,合作拍攝影片在20部左右,爭取年度有2-3部藝術水準上乘、全國票房領先的精品力作。引入市場機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商業影院和社區影院,加快市郊主要商業中心建設和改造數位化多廳影院,重點加強鄉鎮院線建設,確保2011年全市電影票房總收入、觀影人次、放映場次保持15%以上的增長率。擴展多種電影銷售渠道,降低上海電影的平均票價。完善數字電影的標準化體系,加快推進上海地區數位化放映轉換。
健全扶持動漫產業發展局際聯席會議制度,修訂《上海動漫遊戲發展扶持獎勵資金使用辦法》,落實好對動漫企業的財稅優惠政策,推動張江動漫谷等重點動漫園區發展和上海市動漫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加大對原創動漫的生產創作、推廣傳播和人才支持力度,鼓勵原創動漫及推動網路遊戲產品走出去,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骨幹動漫企業。
  推動中國(上海)網路視聽產業基地建設成為國家廣電總局和上海市政府部市合作項目,建設網路視聽國際交流合作和內容公共服務平台,落實產業推動基金和優惠政策,在2010年基礎上再吸引10家網路視聽企業入駐基地,形成年產值20億的視聽產業規模。辦好2011年中國(上海)網路視聽產業論壇。
  依託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的區位優勢,繼續加強與中國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幫助文化企業拓展投融資渠道,培育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品牌和項目品牌。
  加強文化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建設,建設一批集公共技術支撐、投融資服務信息發布、資源共享、統計分析等功能的綜合服務平台,降低文化企業創業和運營成本。著力加強張江、長寧多媒體、天地軟體園等園區的創意研發、產業孵化、產品交易、人才培訓等功能建設,實現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零的突破。
  按照用好資源、盤活存量的原則,在完成西藏路劇場群調研工作的基礎上,儘快啟動老劇場恢復建設、運營工程。
  五、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推動博物館建設
  加強文物保護工作。啟動《上海市文物保護管理條例》立法調研,制訂《上海市登記不可移動文物管理暫行規定》。編制上海工業遺產總體保護規劃。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第三階段工作,建設上海市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管理地理信息系統,重新公布新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做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及登記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工程和環境整治工程。開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重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現狀調查和規劃編制。編制本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籌建上海市歷史文化名鎮保護協會。落實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有保護標誌、保護範圍、保護組織、保護檔案)工作。啟動水下考古工作站籌建工作。
  加強博物館建設。對全市博物館、紀念館及帶有文物收藏研究功能的陳列展示館進行梳理,建立完備的博物館業務檔案,逐步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建立民營博物館專項扶持資金。完善上海地方館藏珍貴文物資料庫建設。重點推動上海歷史博物館建設工作,積極支持世博會博物館、上海併購博物館、上海電影博物館、上海民政博物館等專題性行業博物館的建設運營,指導推進嘉定、閔行、崇明等區(縣)級博物館新館建設。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完善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建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信息存儲和工作管理平台。推進本市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記錄工程,完成10卷叢書的編輯出版和10部高清專題片的攝製工作。啟動本市59位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絕技、絕活攝錄及其項目口述歷史記錄工作,完善老藝人、傳承人帶教機制,加強瀕危項目的傳承。推動設立本市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制訂《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以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慶以及“文化遺產日”、國際博物館日等系列活動為契機,以民族民俗民間文化博覽會和首屆“社區民博會”為載體,進一步加大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傳力度。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為引領,鼓勵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藝術創作和產品開發,扶持一批有條件的項目走向市場。認定一批具有旅遊產業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設施和場所。
  召開上海市古籍保護聯席會議,確定年度工作重點,加大推進力度。深入開展古籍普查,公布第三批市級珍貴古籍名錄。以國家級、市級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為展示基地,通過舉辦古籍善本展、專題公益講座等形式,擴大古籍保護成果的傳播。推進珍貴古籍數位化出版。加強對古籍的保護和修復。
  推動設立上海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建設,通盤考慮、統籌推進本市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六、加強有效監管,確保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
  加強演出、娛樂、網咖、動漫遊戲及美術品市場日常管理,繼續實施涉外和港澳台營業性演出告知承諾、境外演出團隊或個人背景信息收集等制度,支持網咖連鎖企業發展,加強重大美術品展覽活動預審力度,實施網路遊戲“適齡提示”和“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
  進一步完善市、區縣、街鎮三級聯動巡查制度,使其成為文化市場監管長效機制。對上海大劇院、東方藝術中心等主要演出場所錄音錄像監管系統試點情況進行總結,在更大範圍內進行推廣,加強大型演出活動的現場監管。
  加強廣播電視播出秩序整頓和播出內容管理。制訂《上海市廣播電視有線數字網路電視頻道發展規劃》及相關管理規定,確保頻道資源的合理有序利用。落實《廣播影視節目監管細則》,完善廣播影視節目選題申報、播出管理、監督審查、責任追求和獎勵懲罰等制度,探索建立節目欄目退出、電台電視台自律、社會監督及溝通聯動等機制。重點加強對綜藝類、情感故事類、婚戀交友類、法制類、選秀類、談話類節目以及廣播夜間節目的重點監管和重點整治,堅決制止低俗、惡搞之風。繼續實施境外衛星電視傳播秩序專項整治。
  加快建設高畫質電視、IP電視、網際網路電視、手機電視等監管平台,進一步清理網路視聽節目環境,重點查處淫穢、低俗、暴力、侵權盜版等違法違規網路視聽節目,規範網際網路視聽節目傳播秩序。推動建立上海市新媒體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
七、繁榮內容創作生產,滿足廣大民眾多層次文化需求
  精心組織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主題創作、優秀劇目展演展示活動。繼續做好文化部新一輪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和第二屆全國優秀保留劇目大獎參評工作。組織參加文化部慶祝建黨90周年全國現實題材優秀劇目展演、第六屆京劇節、第三屆中國詩歌節、第五屆全國歌劇音樂劇展演、第九屆全國舞蹈比賽、全國小劇場話劇展演、全國崑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周等活動。完成上海歷史文脈美術創作工程首期24個選題25件作品創作,舉辦上海慶祝建黨90周年美術作品特展、咱們共產黨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特展、黨旗下的藝術風采—紀念建黨九十周年藝術家生平展、紀念新興木刻運動80周年作品展。辦好2011年上海市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展演、上海市小節目評比展演活動。建立民營院團創作孵化基地。
  以推進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項目為抓手,實施“新品、優品、精品”工程,提升廣播影視節目原創能力,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