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2005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
主講人:王南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5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
工作報告,工作回顧,工作任務,
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各位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各位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工作回顧
2004年是我市加快發展的一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全面完成了市委十屆二次全會和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呈現新局面。
——經濟發展躍上新台階
全面實現各項工作目標。經濟運行呈現出發展提速、結構最佳化、效益提高的良好態勢。全市生產總值完成834.56億元,增長(與上年同比,下同)12.2%,創8年來的新高,人均GDP突破2500美元;三大產業結構比例調整為8.9:49.5:41.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8.94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8.41%,增幅創近10年的新高;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7.88億元,增長22.82%;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5.12億美元;外貿出口總額50.74億美元,增長38.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1.57億元,增長1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58元,增長8.2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159元,增長4%;城鎮登記失業率2.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2.5%,保持基本穩定。各項主要指標的完成和超額完成,為今年(2005年)全面實現″十五″計畫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濟發展躍上新台階
全面實現各項工作目標。經濟運行呈現出發展提速、結構最佳化、效益提高的良好態勢。全市生產總值完成834.56億元,增長(與上年同比,下同)12.2%,創8年來的新高,人均GDP突破2500美元;三大產業結構比例調整為8.9:49.5:41.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8.94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8.41%,增幅創近10年的新高;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7.88億元,增長22.82%;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5.12億美元;外貿出口總額50.74億美元,增長38.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1.57億元,增長1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58元,增長8.2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159元,增長4%;城鎮登記失業率2.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2.5%,保持基本穩定。各項主要指標的完成和超額完成,為今年(2005年)全面實現″十五″計畫奠定了堅實基礎。
製造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99.76億元,增長18.37%。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備案工業項目1585個,投資總額141億元,增長28%。繼制定鼓勵發展信息產業的政策後,又出台了鼓勵發展汽車零部件製造業和珠寶加工業的政策,我市成為全國最大的機車製造基地、全省重要的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珠寶加工基地。華爾潤玻璃、大冶機車、益勝浮玻二期、潮連鑽石島恆和珠寶及中裕工業園等重點項目相繼投產。新增麥克風、新材料、紡織化纖、電子信息等4個國家級產業基地,新會銀洲湖區域被省命名為石化基地。中油碧辟石油有限公司、大長江集團、新會中集等3家企業躋身中國外資企業500強。“蓮花”牌白砂糖、“SAP”牌鋁型材新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技術改造投資完成21.82億元,增長21.9%。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4家,累計128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380.5億元,增長29%;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2.5%,提高3.2個百分點。
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舉辦了機博會、牛仔服裝節、水暖衛浴設備展銷會和麥克風及電聲器材國際展銷會等活動,組織小分隊赴澳洲、美加、歐洲、日韓等地招商。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447個,契約外資金額10.12億美元;新批和淨增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37個,比上年增加8個,國內最大的利用外資零售項目中油碧辟石油有限公司正式落戶我市。對歐盟、美國等市場出口強勁,分別增長39%和56%;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機電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56%。
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新增私營企業2661戶,新增註冊資金29.38億元;民資投資額57.13億元,增長64%。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總產值468.44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41%。個體和私營經濟實現稅收16.01億元,增長21.75%。新增民營出口企業190家,民營企業出口額12.48億美元,增長87.34%。
第三產業穩步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347.44億元,增長11.2%。旅遊業持續增長,全年接待遊客540萬人次,其中國際遊客28萬人次,增長24%;旅遊總收入46億元,其中國際旅遊收入9254萬美元,增長21%。按五星級標準建設的逸豪酒店建成營業。現代物流業有新進展,輻射粵西地區的大中型貨櫃車進出境車檢場建成啟用,年通關處理能力8.5萬輛次以上。
——“三化”建設取得新成效
各項扶持“三農”政策得到落實。我市各級財政一般預算投入農業農村2.71億元,增長10.2%;免徵農業稅6398萬元,農民人均減負25元;安排種糧直接補貼資金991萬元;發放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專項資金98.8萬元,糧食收購價增長兩成以上,有效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1.28萬人。
農業產業化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業龍頭企業增至150家,獲得國家級綠色食品認證產品16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到101個。制定並實施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政策措施,湧現一批體制靈活、服務能力強的新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農產品出口創匯能力明顯增強,水果出口值躍居全省第二位。
鎮域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制定並落實加快鎮域經濟發展的決定及相關政策措施,擴大了鎮級經濟管理許可權,進一步完善了激勵型財政體制,建立了市直有關部門調研聯繫鎮(街)制度,推動了鎮級經濟加快發展。鎮級財政收入11.5億元,增長23.1%,占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0%。在全市84個鎮(街)中,78個鎮(街)財政收入實現增長,其中增幅超20%的有50個。專業鎮和特色產業發展迅速,11個省級專業鎮實現工業產值683億元,增長23%。
——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
經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成立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在深化改革中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管。市直國企完成改制累計199戶,改制面為93.9%。改善金融服務,成立市金融服務辦公室,舉辦金融產品展銷會和金融信息發布會,解決恩平市企業結算難問題。組建市政府投資工程建設管理中心並規範運作。進一步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繼續深化財政管理制度改革,市本級90個部門、208個預算單位全部納入了部門預算編制範圍;強化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規模進一步擴大,平均節約率達12.3%。
社會事業改革力度加大。出台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設文化名市的決定及配套政策。在市中心醫院、五邑圖書館和市九中進行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完成市直財政撥款四所幼稚園的改革。繼續推進醫療體制改革,民營醫療機構有序發展。
——城鄉環境和建設上新水平
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展良好。台山發電廠1、2號機組和新會雙水電廠兩台機組投入營運。濱江大道、江珠高速、江中高速、江鶴高速二期、新會港二期等重點工程建設和廣珠輕軌江門支線前期工作按計畫推進。勞龍虎水道整治工程動工,崖門出海航道整治獲省正式立項,並被列入省重點工程。
成功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以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為抓手,實施“藍天碧水”工程。水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大,江門河、天沙河、紫水河等河涌綜合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建成豐樂污水處理廠和新會龍泉污水處理廠,西江江門段、潭江等主要河流水質保持較好水平。空氣環境質量總體維持國家二級標準,市區全年空氣品質日報優良率為98.9%。以BOT方式建成江門市醫療廢物處理中心,實現全市醫療廢物安全處理。完成市區生活垃圾處理場擴容,改造了新會西坑生活垃圾填埋場。全市243萬畝生態公益林保護良好,開平市成為全省首個縣級國家園林城市,鶴山市進入全省首批生態縣之列,台山市北峰山、開平市潛龍灣分別獲批為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公園。
城鄉建設協調推進。26項市區城建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完成投資額5.6億元。院士路落成,會展中心建成使用,江禮大橋改造擴建即將竣工。濱江新區規划進行了國際招標。江門市區城市總體規劃通過市人大審議。委託北京大學進行江門市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新撤併3個鎮,撤併率累計達27%;調整撤併555個村委會,撤併率為26.1%;58條村完成了“村改居”工作;4箇中心鎮規劃批准實施,另有4箇中心鎮規劃修編通過初審。
——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
十項民心工程紮實推進。首次舉辦慈善公益“萬人行”活動,募得捐款7825萬元。把解決民眾行路難、看病難、就學難、飲水難、住房難等問題列入市政府督辦重點。鎮通村公路硬底化建設完成135.4公里,受益民眾25萬人。制定並實施《江門市區區域衛生規劃》,公共衛生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及醫療救治體系建設不斷加強。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市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口169.97萬人,覆蓋率為71.42%。落實教育扶貧工程,減免近2萬名農村低收入家庭子女基礎教育階段書雜費,基本解決了農村困難家庭子女“讀書難”問題;資助城鎮困難中小學生2千多人次,對家庭經濟困難高中學生實施資助政策。制定農村飲水安全建設規劃,加快落實解決農村飲水難方案。繼續推進安居工程,困難民眾居住環境得到改善。大力清理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以及拖欠征地補償款問題。抓好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完成江新聯圍、天沙河江咀水閘和大隆洞水庫等一批水利加固工程。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加強食品衛生安全工作。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落實層級責任制,消除了一批安全事故隱患。
民眾生活得到進一步保障。扶貧工作取得新成效,又有110條集體年純收入3萬元以下的村實現脫貧。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企業養老、失業保險繳費率分別達96.91%和96.77%。設立街道(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新增2.65萬個就業崗位,1.07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殘疾人康復就業工作成績顯著。對定恤定補重點優撫對象6716人發放資金1645萬元,對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5.1萬人發放低保救濟金2784萬元。
文化名市建設創品牌。深入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活動。成功舉辦首屆華人嘉年華活動,在海內外產生廣泛影響。東湖廣場被評為“全國特色文化廣場”和廣東省“十佳文化廣場”。評選出全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組建江門職業技術學院,擴大高等教育辦學規模;完成中國小布局調整,改造108所老區、山區學校;江門一中新校區建設進展順利;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步伐加快。新會區會城街道辦事處成為省級教育強鎮。大力推進全民健身活動,創建體育先進社區工作初見成效;舉辦亞洲高爾夫球精英賽、國際男子網球系列賽獲好評。
其他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計畫生育工作鞏固提高,人口出生率下降0.05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降至3.01‰,全面完成了省下達的人口計畫任務。社區建設進一步加強,解決了一批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和完善社區服務中心,依法開展社會救助管理工作,建成“星光老年人之家”76個。人防101工程動工。外事、僑務、台灣事務工作有新進展。新聞、出版、檔案、地誌、宗教、老齡、氣象等各項事業有新進步。
——民主法制建設和政府自身建設水平有新提高
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堅持重大問題聽取市人大和市政協的意見。進一步完善辦理人大建議、政協提案工作網路,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61件,辦理結果滿意率為95.6%;辦理政協提案154件,辦理結果滿意率為97.4%。對市長約見人大代表所了解的意見和市政協《社情民意》反映的問題,逐一督辦並反饋。
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推進。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組織實施《行政許可法》,全面清理審批事項,取消行政許可事項23項,轉按一般業務管理78項。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和行政執法監督進一步加強。修訂了《江門市人民政府工作規則》。加大法律援助力度。依法開展對政府採購、國庫集中支付、部門綜合預算、農業發展資金等重點事項的審計工作。
政府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建立和拓寬政府與市民聯繫渠道,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立全市經濟形勢分析聯席會議和經濟社會發展顧問諮詢制度,廣集良策,提高政府決策水平。從制度創新和加強管理上進一步改進機關作風,在市直視窗部門有序導入ISO質量管理體系。加強政府目標管理考核督辦工作,完成或基本完成153項年度考核目標任務。在政務公開工作中推廣“民眾點題”的做法,開設網上“僑鄉論壇”。“12345”政府服務熱線擴至市直19個部門和三區,共受理電話10815次,廣受市民好評。開展糾正損害民眾利益不正之風的專項治理工作,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政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紮實推進。民眾對市直部門的投訴較上年減少1511宗,下降51.6%,其中下半年比上半年減少40.7%。
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重點打擊“兩搶兩盜”、“六合彩”、非法傳銷等犯罪活動。堅決打擊“法輪功”等邪教組織。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防控網路,創建平安社區1409個。深入開展緝毒專項行動,禁毒03工程通過省的驗收。監獄、勞教工作有新進步。健全和落實信訪工作制度,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了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和中央、省駐我市單位及駐軍部隊團結奮鬥的結果,是各民主黨派、社會各界人士、外來投資者和建設者、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關心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關心支持江門經濟社會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同胞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與此同時,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還不大,質量還不高,競爭力還不強,粗放發展模式還沒有根本轉變;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增多,一些地方社會治安問題仍較為嚴峻;一些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需要改進;一些行業的收費成為市民投訴的熱點等。對這些問題,市政府高度重視,正採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
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舉辦了機博會、牛仔服裝節、水暖衛浴設備展銷會和麥克風及電聲器材國際展銷會等活動,組織小分隊赴澳洲、美加、歐洲、日韓等地招商。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447個,契約外資金額10.12億美元;新批和淨增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37個,比上年增加8個,國內最大的利用外資零售項目中油碧辟石油有限公司正式落戶我市。對歐盟、美國等市場出口強勁,分別增長39%和56%;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機電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56%。
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新增私營企業2661戶,新增註冊資金29.38億元;民資投資額57.13億元,增長64%。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總產值468.44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41%。個體和私營經濟實現稅收16.01億元,增長21.75%。新增民營出口企業190家,民營企業出口額12.48億美元,增長87.34%。
第三產業穩步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347.44億元,增長11.2%。旅遊業持續增長,全年接待遊客540萬人次,其中國際遊客28萬人次,增長24%;旅遊總收入46億元,其中國際旅遊收入9254萬美元,增長21%。按五星級標準建設的逸豪酒店建成營業。現代物流業有新進展,輻射粵西地區的大中型貨櫃車進出境車檢場建成啟用,年通關處理能力8.5萬輛次以上。
——“三化”建設取得新成效
各項扶持“三農”政策得到落實。我市各級財政一般預算投入農業農村2.71億元,增長10.2%;免徵農業稅6398萬元,農民人均減負25元;安排種糧直接補貼資金991萬元;發放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專項資金98.8萬元,糧食收購價增長兩成以上,有效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1.28萬人。
農業產業化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業龍頭企業增至150家,獲得國家級綠色食品認證產品16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到101個。制定並實施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政策措施,湧現一批體制靈活、服務能力強的新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農產品出口創匯能力明顯增強,水果出口值躍居全省第二位。
鎮域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制定並落實加快鎮域經濟發展的決定及相關政策措施,擴大了鎮級經濟管理許可權,進一步完善了激勵型財政體制,建立了市直有關部門調研聯繫鎮(街)制度,推動了鎮級經濟加快發展。鎮級財政收入11.5億元,增長23.1%,占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0%。在全市84個鎮(街)中,78個鎮(街)財政收入實現增長,其中增幅超20%的有50個。專業鎮和特色產業發展迅速,11個省級專業鎮實現工業產值683億元,增長23%。
——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
經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成立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在深化改革中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管。市直國企完成改制累計199戶,改制面為93.9%。改善金融服務,成立市金融服務辦公室,舉辦金融產品展銷會和金融信息發布會,解決恩平市企業結算難問題。組建市政府投資工程建設管理中心並規範運作。進一步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繼續深化財政管理制度改革,市本級90個部門、208個預算單位全部納入了部門預算編制範圍;強化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規模進一步擴大,平均節約率達12.3%。
社會事業改革力度加大。出台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設文化名市的決定及配套政策。在市中心醫院、五邑圖書館和市九中進行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完成市直財政撥款四所幼稚園的改革。繼續推進醫療體制改革,民營醫療機構有序發展。
——城鄉環境和建設上新水平
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展良好。台山發電廠1、2號機組和新會雙水電廠兩台機組投入營運。濱江大道、江珠高速、江中高速、江鶴高速二期、新會港二期等重點工程建設和廣珠輕軌江門支線前期工作按計畫推進。勞龍虎水道整治工程動工,崖門出海航道整治獲省正式立項,並被列入省重點工程。
成功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以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為抓手,實施“藍天碧水”工程。水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大,江門河、天沙河、紫水河等河涌綜合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建成豐樂污水處理廠和新會龍泉污水處理廠,西江江門段、潭江等主要河流水質保持較好水平。空氣環境質量總體維持國家二級標準,市區全年空氣品質日報優良率為98.9%。以BOT方式建成江門市醫療廢物處理中心,實現全市醫療廢物安全處理。完成市區生活垃圾處理場擴容,改造了新會西坑生活垃圾填埋場。全市243萬畝生態公益林保護良好,開平市成為全省首個縣級國家園林城市,鶴山市進入全省首批生態縣之列,台山市北峰山、開平市潛龍灣分別獲批為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公園。
城鄉建設協調推進。26項市區城建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完成投資額5.6億元。院士路落成,會展中心建成使用,江禮大橋改造擴建即將竣工。濱江新區規划進行了國際招標。江門市區城市總體規劃通過市人大審議。委託北京大學進行江門市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新撤併3個鎮,撤併率累計達27%;調整撤併555個村委會,撤併率為26.1%;58條村完成了“村改居”工作;4箇中心鎮規劃批准實施,另有4箇中心鎮規劃修編通過初審。
——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
十項民心工程紮實推進。首次舉辦慈善公益“萬人行”活動,募得捐款7825萬元。把解決民眾行路難、看病難、就學難、飲水難、住房難等問題列入市政府督辦重點。鎮通村公路硬底化建設完成135.4公里,受益民眾25萬人。制定並實施《江門市區區域衛生規劃》,公共衛生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及醫療救治體系建設不斷加強。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市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口169.97萬人,覆蓋率為71.42%。落實教育扶貧工程,減免近2萬名農村低收入家庭子女基礎教育階段書雜費,基本解決了農村困難家庭子女“讀書難”問題;資助城鎮困難中小學生2千多人次,對家庭經濟困難高中學生實施資助政策。制定農村飲水安全建設規劃,加快落實解決農村飲水難方案。繼續推進安居工程,困難民眾居住環境得到改善。大力清理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以及拖欠征地補償款問題。抓好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完成江新聯圍、天沙河江咀水閘和大隆洞水庫等一批水利加固工程。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加強食品衛生安全工作。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落實層級責任制,消除了一批安全事故隱患。
民眾生活得到進一步保障。扶貧工作取得新成效,又有110條集體年純收入3萬元以下的村實現脫貧。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企業養老、失業保險繳費率分別達96.91%和96.77%。設立街道(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新增2.65萬個就業崗位,1.07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殘疾人康復就業工作成績顯著。對定恤定補重點優撫對象6716人發放資金1645萬元,對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5.1萬人發放低保救濟金2784萬元。
文化名市建設創品牌。深入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活動。成功舉辦首屆華人嘉年華活動,在海內外產生廣泛影響。東湖廣場被評為“全國特色文化廣場”和廣東省“十佳文化廣場”。評選出全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組建江門職業技術學院,擴大高等教育辦學規模;完成中國小布局調整,改造108所老區、山區學校;江門一中新校區建設進展順利;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步伐加快。新會區會城街道辦事處成為省級教育強鎮。大力推進全民健身活動,創建體育先進社區工作初見成效;舉辦亞洲高爾夫球精英賽、國際男子網球系列賽獲好評。
其他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計畫生育工作鞏固提高,人口出生率下降0.05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降至3.01‰,全面完成了省下達的人口計畫任務。社區建設進一步加強,解決了一批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和完善社區服務中心,依法開展社會救助管理工作,建成“星光老年人之家”76個。人防101工程動工。外事、僑務、台灣事務工作有新進展。新聞、出版、檔案、地誌、宗教、老齡、氣象等各項事業有新進步。
——民主法制建設和政府自身建設水平有新提高
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堅持重大問題聽取市人大和市政協的意見。進一步完善辦理人大建議、政協提案工作網路,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61件,辦理結果滿意率為95.6%;辦理政協提案154件,辦理結果滿意率為97.4%。對市長約見人大代表所了解的意見和市政協《社情民意》反映的問題,逐一督辦並反饋。
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推進。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組織實施《行政許可法》,全面清理審批事項,取消行政許可事項23項,轉按一般業務管理78項。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和行政執法監督進一步加強。修訂了《江門市人民政府工作規則》。加大法律援助力度。依法開展對政府採購、國庫集中支付、部門綜合預算、農業發展資金等重點事項的審計工作。
政府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建立和拓寬政府與市民聯繫渠道,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立全市經濟形勢分析聯席會議和經濟社會發展顧問諮詢制度,廣集良策,提高政府決策水平。從制度創新和加強管理上進一步改進機關作風,在市直視窗部門有序導入ISO質量管理體系。加強政府目標管理考核督辦工作,完成或基本完成153項年度考核目標任務。在政務公開工作中推廣“民眾點題”的做法,開設網上“僑鄉論壇”。“12345”政府服務熱線擴至市直19個部門和三區,共受理電話10815次,廣受市民好評。開展糾正損害民眾利益不正之風的專項治理工作,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政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紮實推進。民眾對市直部門的投訴較上年減少1511宗,下降51.6%,其中下半年比上半年減少40.7%。
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重點打擊“兩搶兩盜”、“六合彩”、非法傳銷等犯罪活動。堅決打擊“法輪功”等邪教組織。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防控網路,創建平安社區1409個。深入開展緝毒專項行動,禁毒03工程通過省的驗收。監獄、勞教工作有新進步。健全和落實信訪工作制度,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了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和中央、省駐我市單位及駐軍部隊團結奮鬥的結果,是各民主黨派、社會各界人士、外來投資者和建設者、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關心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關心支持江門經濟社會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同胞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與此同時,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還不大,質量還不高,競爭力還不強,粗放發展模式還沒有根本轉變;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增多,一些地方社會治安問題仍較為嚴峻;一些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需要改進;一些行業的收費成為市民投訴的熱點等。對這些問題,市政府高度重視,正採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
工作任務
2005年是全面實現“十五”計畫目標,銜接“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我們面臨的形勢總體上是機遇大於挑戰。我們必須增強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正視當前標兵越來越快、追兵越來越近的發展形勢,充分發揮我市資源豐富的比較優勢、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區位優勢、華僑華人眾多的僑鄉優勢,調動方方面面積極性,實現“科學發展,後發爭先”的目標。
2005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和省委九屆六次全會、市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繼續實施工業強市、民資外資富市、科教興市、環境優市戰略,以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提高產業競爭力為核心;以提高招商引資水平,推動內外源經濟發展為動力;以區域互補,城鄉協調,加強薄弱地區發展為重點;以加強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營造優美生態環境為載體;以建設文化名市、文明城市,構建和諧社會為保障,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實現“十五”計畫目標,努力建設富強江門、和諧江門、綠色江門。
今年(2005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外貿出口總額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6‰以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4%左右。
今年(2005年)政府工作要著力抓好以下個方面:
一、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
以港口經濟和大項目帶動為重點,推動工業結構向適度重型化轉變。以銀洲湖和廣海灣為重點區域,發揮新會港、台山廣海港的港口優勢,加強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港口經濟。充分利用銀洲湖列入省石化基地的有利條件,加快發展石化中下游產業;積極發展高增長性、產業鏈條長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和裝備製造業;抓好亞太紙業、名冠、摩迪等項目建設以及大長江、維達、華泰、華爾潤等項目的擴產擴建,提高重化工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大力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力爭再創2箇中國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新增5個省名牌產品。
以加快新興產業發展為重點,推動工業向高新技術主導的方向轉變。大力發展以高新技術為龍頭的新興產業,大力推動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扶持發展科技含量高的潛力產業。以省的產業規劃為指導,立足於發揮比較優勢,延伸產業鏈和占領行業制高點,制定加快電子信息、機車和汽車零部件、石化加工、精密機械、紙業、紡織服裝、建材加工、鑽石珠寶加工等產業發展的規劃,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結構最佳化、層次提升的發展格局。
以完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為重點,推動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向技術密集、集群發展轉變。鼓勵傳統產業依靠技術進步提高核心競爭力。集中工業發展資金重點抓好技術創新服務平台、質量技術標準和檢測檢驗服務平台、信息服務平台建設,為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增強產業集聚吸引力,提高產業集群發展水平,做大做強9個國家級製造業基地和其他特色產業基地。
以節約用地、節約能源、節約用水和保護環境為重點,推動經濟成長方式向節約型經濟和綠色經濟轉變。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堅持開發與節約並舉,推動企業實施節能、節水和新型環保技術,推行清潔生產;構建節約型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建設節約型社會。嚴格按照用地投資控制標準,提高工業用地使用效益。積極做好把新會雙水拆船鋼鐵有限公司、銀洲湖紙業基地、甘化股份有限公司納入國家循環經濟示範點的工作。
以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為重點,推動產業結構向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轉變。抓住泛珠三角戰略、CEPA實施的歷史性機遇,充分利用粵港物流合作平台,加快我市製造業、商業與香港物流業的對接,鼓勵在我市設立拓展第三方物流的節點與基地。選擇開陽、江中、江珠等高速公路沿線和新會港、台山廣海港等,規劃建設若干個現代物流基地。採用現代物流管理技術和裝備,建立物流信息平台,為企業提供採購、加工、包裝、儲運、配送和進出口代理等服務。發展會展經濟,打造會展品牌。結合舉辦首屆廣東國際旅遊文化節分會場活動,繼續辦好僑鄉旅遊節,完善旅遊配套設施,整合旅遊資源,提高旅遊業發展水平,使江門五邑成為省內主要旅遊勝地之一。培育消費市場,拓展汽車、住房、教育、娛樂、休閒、體育、健身等消費領域,發揮現代服務業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
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創改革開放新優勢
抓住契機,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充分利用中國投資環境論壇和粵台經濟技術貿易交流會在我市舉辦的機遇,結合辦好機電博覽會,在擴大引資規模的同時,更加注重提高引資質量。發展與香港和澳門的長期經貿戰略夥伴關係,加強與世界銀行、香港工貿機構的緊密合作,增進與外國駐華機構、華僑社團、國內外商會和行業協會、國家及省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繫,擴大招商網路。加大以僑引商、以商引商的力度,發揮中介招商、代理招商的作用,建設一支業務熟、外語精、作風好、幹勁足的高素質專業招商隊伍,努力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
落實招商引資責任制,突出抓好產業招商、異地招商和增資擴產。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抓招商、親自聯繫重大招商項目、親自協調解決招商中的難題,開創招商工作新局面。抓好全程跟蹤服務特別是引進後服務,切實為投資者排憂解難,為企業增資擴產創造條件。加強招商引資的針對性,以美加、歐洲、日韓等地區為重點,開展以小分隊為主的對口招商、產業招商和擇優招商。建立和完善“本地招商、異地辦廠”的利益共享機制,促進熱點地區與偏遠地區招商互補,實現山區鎮和偏遠鎮招商引資的重大跨越。
進一步最佳化投資和營商環境。全力爭取台山直供電試點,營造招商引資新“窪地”。深入開展“人人關係投資環境,事事影響江門發展”的責任意識教育。突出抓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切實保障投資者權益。推行項目手續全程代辦制度,提高對投資者的服務水平。完善企業信用信息網建設,維護重諾守信的營商環境。堅持效益、特色、集約的原則,加大對重點園區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提高產業園區的承載力和吸引力。
最佳化外貿結構,提高應對國際貿易摩擦能力。採取積極措施努力減輕現行出口退稅機制對財政產生的沉重壓力。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推動加工貿易升級。實施電子報關和企業聯網監管,提高通關效率。抓緊落實入世後過渡期的應對措施,開展防範技術性貿易壁壘及反傾銷的培訓,加強聯合行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堅決打擊出口騙稅行為。
深化各項體制改革,進一步改善金融服務。既要堅定不移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又要妥善處理關係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落實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規範國有企業改制重組、產權交易和重大投資行為,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把握農村信用社改革機遇,建立金融服務平台,健全信息發布會制度,加強銀企、銀地溝通,完善貸款擔保機制和企業信用保障機制,積極發展民間貸款信用擔保機構。
三、堅持把“三化”解決“三農”擺在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增強鎮域經濟實力
多管齊下,加大支農力度。今年(2005年)我市各級財政一般預算安排農業方面的支出3.31億元,增長21.98%。全面落實種糧補貼、農機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農資價格監管、應急種子儲備、地力培育等政策措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高質量建設好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實現全市良種覆蓋率95%以上,整治改造4萬畝低產田。鼓勵創農業品牌。加強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推行免費“定單培訓”。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和農村社會救助體系。繼續實施扶貧工程,改善貧困農戶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今年(2005年)集體純收入3萬元以下的村再脫貧50個以上。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提高工業化水平。完善鎮級工業發展規劃,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建立企業、行業和專業鎮品牌體系,做強專業鎮,提高農村工業化水平,增強工業反哺農業能力,加快鎮域經濟發展。今年(2005年)財政收入超千萬元的鎮(街)增加5個。
以加強中心鎮建設為重點,加快城鎮化進程。堅持以城帶鄉,提高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年內要完成中心鎮規劃修編;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賦予中心鎮的十項政策;加強中心鎮工業載體和基礎設施、生活配套設施的建設,吸引生產要素集聚,發展第三產業,增強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能力。取消對農民工進城的限制和不合理收費,最佳化農民工就業環境。
加強對農業產業化的服務。推廣台山供銷社的經驗,吸收農民參股入社,充分發揮供銷社為農服務的功能。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農村專業協會,提高農民的組織程度,為農業產業化奠定紮實基礎。發展高效益和外向型農業。增強3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能力。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網路及動植物防疫檢疫體系,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搞好中心市場、專業批發市場和主產區產地市場建設,確保農產品銷售渠道通暢。
四、繼續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鄉建設水平
突出抓好交通能源重點項目的規劃建設。積極做好我市交通路網與港珠澳大橋路網、廣珠鐵路、珠三角城際輕軌的銜接工作。爭取“十一五”規劃屬國家和省審批的交通能源重大項目儘早立項。全力配合江中和江鶴二期高速公路今年(2005年)建成通車,江珠高速公路明年(2006年)通車,江肇高速公路今年(2005年)動工。高標準規劃濱江新區,確保濱江大道完成年度建設計畫。抓緊開展崖門電廠前期準備工作;大力支持台山電廠3、4、5號機組建設;加快推進台山風力發電項目和西江電廠技改項目;千方百計做好電力供應保障工作。落實崖門出海航道和勞龍虎航道整治疏浚的保障措施。
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抓好市區27項城建重點項目建設。有計畫、分步驟完善市區道路、排水、綠化、環保等基礎設施功能,提高人居環境水平。高質量完成市區河南片排水管網、文昌沙水質淨化廠二期和天沙河治理工程等項目的世界銀行貸款前期工作,確保通過初評。改革市政管理方式,實行市政設施維護運行市場化,提高政府資金使用效益。
繼續加大環保工作力度。以建設國家生態市為目標,編制江門市環境保護規劃及專項規劃。全面實施“碧水、藍天、潔淨、寧靜”工程,市區突出抓好天沙河江門段生活污水截污管網建設;各市、區要確保完成重點河段、河涌的整治任務;要按期建成台山、開平、鶴山、恩平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和12箇中心鎮的生活污水處理廠;鞏固、提高工業污染源治理達標成果,堅決查處偷排行為;加強對機動車尾氣排放和飲食店油煙污染的監督管理。保護飲用水源,保障飲用水安全。籌建市區新的生活垃圾處理場。
五、切實解決人民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大力構建和諧江門
構建覆蓋面廣、惠及全民的城鄉公共衛生網路。進一步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監督體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體系建設;加快各市、區疾控項目建設進度;按期完成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中心一期建設。加強重大傳染病的防治,落實全國愛滋病綜合防治台山示範區各項工作措施。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鞏固和提高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鼓勵外資民資興辦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加強醫療機構管理,嚴格規範醫療收費,完善藥品採購集中招投標機制,切實降低醫藥收費。深入持久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繼續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工作,進一步改善農村衛生環境。
推進人才戰略,發展多層次、多元化的教育體系。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完成59所中國小布局調整工作,推進教育信息化工程,鞏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創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加快教育強鎮、強市(區)步伐。確保江門一中新校區今年(2005年)新學年投入使用,江門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明年(2006年)上半年落成。進一步辦好五邑大學和各大中專學校。鼓勵發展民辦教育。規範“一費制”收費管理。加強人才工作,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培養、引進並用好各類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經貿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健全各類人才選拔任用、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營造有利於人才幹事創業的環境。
加強就業工作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努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實施社會保險市級統籌,推行地稅全責徵收,實現參保人數和收繳率增長達標。加大就業崗位開發力度,全年新增2萬個就業崗位;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鼓勵運用小額擔保財政貼息貸款自主創業。確保改制國企職工妥善安置。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和勞動關係協調工作,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建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個人養老保險賬戶制度、公務員醫療保險制度和事業單位失業保險制度。做好企業退休人員社區管理工作。抓好市區新勞動力市場、社會保險服務大廳和高級技工學校擴建等項目建設。
以創建省文明城市為契機,推進文化名市建設。廣泛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活動,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紮實、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民營文化企業,培育多元化的文化產業體系。發揮會展中心及其附屬設施作用,力爭年內完成華博館、美術館籌建工作。加強宣傳僑鄉文化,大力打造碉樓、人文、旅遊、社區和廣場文化品牌;發揚民間藝術文化;保護開發崖門古戰場。
體察民情,緊貼民心,多辦實事。繼續實施“十項民心工程”,幫助困難民眾解決就業、就醫、子女上學、住房、打官司等方面遇到的問題。抓好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農村飲水工程和以解決水庫移民住房為重點的農村安居工程建設。著力整治教育、醫療、藥品等熱點價格問題和侵犯消費者權益的問題,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適當提高公務員和教師的收入水平。建設市區體育公園,推動全民健身活動,增強市民體質。
加強安全生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監督和管理安全生產,特別是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堅決整改安全隱患,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落實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措施,籌建市區消防特勤大隊。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充分發揮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社會矛盾化解機制。認真執行《信訪條例》,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健全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市直涉民部門及各市、區、鎮(街)要建立領導定期接訪制度;對信訪突出問題及兩次以上的信訪問題,要作重點檢查和督辦。切實解決拖欠農民征地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嚴密防範和嚴厲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暴力恐怖勢力和“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的破壞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城鄉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堅決打擊以“兩搶兩盜”、賭博、製毒販毒為重點的違法犯罪活動,加快推進創建無毒社區和平安社區活動,建設平安、和諧的江門。
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做好雙擁共建和優撫安置工作。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提高國防動員建設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水平。落實人口與計畫生育法,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發展婦女兒童事業。做好新形勢下僑務、外事、台灣事務工作,推進新聞、出版、人防、氣象、殘聯、宗教、老齡、檔案、地誌等工作。
六、提高執政能力,建設以民為本的服務型政府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認真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嚴格依法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規範政府行政行為;加強法律學習,增強政府工作人員的依法行政觀念,嚴格依法辦事,建設法治政府。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切實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提高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建立各種突發事件應急機制,保障社會公共安全。嚴格執行政府工作規則,進一步精簡會議和檔案,改進機關作風,提高行政效率。
提高民主科學決策水平。堅持經濟形勢分析聯席會議和經濟社會發展顧問諮詢制度。完成江門市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和“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工作。搞好經濟普查。健全重大決策和重要規劃的論證和聽證程式,定期聽取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廣泛了解社情民意,加強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提高生財理財水平。加強對財政工作的領導,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提高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占GDP的比重。進一步完善激勵型財政管理體制,理順各級財政關係,調動各方面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增強各級財政實力。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優先保證公共財政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增強財政收支透明度,建立有效的監控機制。舉辦鎮長理財學習班,加強基層財政管理。
提高服務民眾、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水平。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動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以制度建設為重點,在市直機關全面導入ISO質量管理體系,使每一個工作環節、每一個工作人員的服務效率和質量都有管理措施作保證。抓好以“民眾點題”為重點的政務公開工作,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健全社會公示、社會聽證制度,讓市民更廣泛地參與公共事務管理。進一步提高“12345”政府熱線服務水平,及時解決市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市民提供“零距離”服務。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堅持市領導掛鈎扶持貧困村和職能部門掛鈎聯繫鎮(街)制度,務求“十百千萬”幹部下基層幫扶工作取得實效。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為企業服務平台的作用,主動、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加強機關作風建設考評工作,表彰先進、鞭策後進。認真核查對政府工作人員的投訴,堅決查處違紀違法人員。
提高廉政建設水平。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鬥爭,落實廉政責任制,規範各級領導幹部從政行為,堅決整治損害民眾利益的行業不正之風。嚴格執行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產權交易和政府採購等制度,從源頭上防止腐敗。
各位代表,江門正處於新的歷史發展機遇期。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共江門市委的正確領導下,以飽滿的精神、紮實的作風,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在統籌發展、協調發展中加快發展,為構建富強江門、和諧江門、綠色江門,把我市建設成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大城市而努力奮鬥!
2005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和省委九屆六次全會、市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繼續實施工業強市、民資外資富市、科教興市、環境優市戰略,以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提高產業競爭力為核心;以提高招商引資水平,推動內外源經濟發展為動力;以區域互補,城鄉協調,加強薄弱地區發展為重點;以加強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營造優美生態環境為載體;以建設文化名市、文明城市,構建和諧社會為保障,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實現“十五”計畫目標,努力建設富強江門、和諧江門、綠色江門。
今年(2005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外貿出口總額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6‰以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4%左右。
今年(2005年)政府工作要著力抓好以下個方面:
一、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
以港口經濟和大項目帶動為重點,推動工業結構向適度重型化轉變。以銀洲湖和廣海灣為重點區域,發揮新會港、台山廣海港的港口優勢,加強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港口經濟。充分利用銀洲湖列入省石化基地的有利條件,加快發展石化中下游產業;積極發展高增長性、產業鏈條長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和裝備製造業;抓好亞太紙業、名冠、摩迪等項目建設以及大長江、維達、華泰、華爾潤等項目的擴產擴建,提高重化工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大力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力爭再創2箇中國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新增5個省名牌產品。
以加快新興產業發展為重點,推動工業向高新技術主導的方向轉變。大力發展以高新技術為龍頭的新興產業,大力推動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扶持發展科技含量高的潛力產業。以省的產業規劃為指導,立足於發揮比較優勢,延伸產業鏈和占領行業制高點,制定加快電子信息、機車和汽車零部件、石化加工、精密機械、紙業、紡織服裝、建材加工、鑽石珠寶加工等產業發展的規劃,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結構最佳化、層次提升的發展格局。
以完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為重點,推動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向技術密集、集群發展轉變。鼓勵傳統產業依靠技術進步提高核心競爭力。集中工業發展資金重點抓好技術創新服務平台、質量技術標準和檢測檢驗服務平台、信息服務平台建設,為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增強產業集聚吸引力,提高產業集群發展水平,做大做強9個國家級製造業基地和其他特色產業基地。
以節約用地、節約能源、節約用水和保護環境為重點,推動經濟成長方式向節約型經濟和綠色經濟轉變。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堅持開發與節約並舉,推動企業實施節能、節水和新型環保技術,推行清潔生產;構建節約型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建設節約型社會。嚴格按照用地投資控制標準,提高工業用地使用效益。積極做好把新會雙水拆船鋼鐵有限公司、銀洲湖紙業基地、甘化股份有限公司納入國家循環經濟示範點的工作。
以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為重點,推動產業結構向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轉變。抓住泛珠三角戰略、CEPA實施的歷史性機遇,充分利用粵港物流合作平台,加快我市製造業、商業與香港物流業的對接,鼓勵在我市設立拓展第三方物流的節點與基地。選擇開陽、江中、江珠等高速公路沿線和新會港、台山廣海港等,規劃建設若干個現代物流基地。採用現代物流管理技術和裝備,建立物流信息平台,為企業提供採購、加工、包裝、儲運、配送和進出口代理等服務。發展會展經濟,打造會展品牌。結合舉辦首屆廣東國際旅遊文化節分會場活動,繼續辦好僑鄉旅遊節,完善旅遊配套設施,整合旅遊資源,提高旅遊業發展水平,使江門五邑成為省內主要旅遊勝地之一。培育消費市場,拓展汽車、住房、教育、娛樂、休閒、體育、健身等消費領域,發揮現代服務業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
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創改革開放新優勢
抓住契機,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充分利用中國投資環境論壇和粵台經濟技術貿易交流會在我市舉辦的機遇,結合辦好機電博覽會,在擴大引資規模的同時,更加注重提高引資質量。發展與香港和澳門的長期經貿戰略夥伴關係,加強與世界銀行、香港工貿機構的緊密合作,增進與外國駐華機構、華僑社團、國內外商會和行業協會、國家及省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繫,擴大招商網路。加大以僑引商、以商引商的力度,發揮中介招商、代理招商的作用,建設一支業務熟、外語精、作風好、幹勁足的高素質專業招商隊伍,努力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
落實招商引資責任制,突出抓好產業招商、異地招商和增資擴產。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抓招商、親自聯繫重大招商項目、親自協調解決招商中的難題,開創招商工作新局面。抓好全程跟蹤服務特別是引進後服務,切實為投資者排憂解難,為企業增資擴產創造條件。加強招商引資的針對性,以美加、歐洲、日韓等地區為重點,開展以小分隊為主的對口招商、產業招商和擇優招商。建立和完善“本地招商、異地辦廠”的利益共享機制,促進熱點地區與偏遠地區招商互補,實現山區鎮和偏遠鎮招商引資的重大跨越。
進一步最佳化投資和營商環境。全力爭取台山直供電試點,營造招商引資新“窪地”。深入開展“人人關係投資環境,事事影響江門發展”的責任意識教育。突出抓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切實保障投資者權益。推行項目手續全程代辦制度,提高對投資者的服務水平。完善企業信用信息網建設,維護重諾守信的營商環境。堅持效益、特色、集約的原則,加大對重點園區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提高產業園區的承載力和吸引力。
最佳化外貿結構,提高應對國際貿易摩擦能力。採取積極措施努力減輕現行出口退稅機制對財政產生的沉重壓力。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推動加工貿易升級。實施電子報關和企業聯網監管,提高通關效率。抓緊落實入世後過渡期的應對措施,開展防範技術性貿易壁壘及反傾銷的培訓,加強聯合行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堅決打擊出口騙稅行為。
深化各項體制改革,進一步改善金融服務。既要堅定不移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又要妥善處理關係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落實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規範國有企業改制重組、產權交易和重大投資行為,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把握農村信用社改革機遇,建立金融服務平台,健全信息發布會制度,加強銀企、銀地溝通,完善貸款擔保機制和企業信用保障機制,積極發展民間貸款信用擔保機構。
三、堅持把“三化”解決“三農”擺在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增強鎮域經濟實力
多管齊下,加大支農力度。今年(2005年)我市各級財政一般預算安排農業方面的支出3.31億元,增長21.98%。全面落實種糧補貼、農機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農資價格監管、應急種子儲備、地力培育等政策措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高質量建設好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實現全市良種覆蓋率95%以上,整治改造4萬畝低產田。鼓勵創農業品牌。加強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推行免費“定單培訓”。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和農村社會救助體系。繼續實施扶貧工程,改善貧困農戶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今年(2005年)集體純收入3萬元以下的村再脫貧50個以上。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提高工業化水平。完善鎮級工業發展規劃,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建立企業、行業和專業鎮品牌體系,做強專業鎮,提高農村工業化水平,增強工業反哺農業能力,加快鎮域經濟發展。今年(2005年)財政收入超千萬元的鎮(街)增加5個。
以加強中心鎮建設為重點,加快城鎮化進程。堅持以城帶鄉,提高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年內要完成中心鎮規劃修編;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賦予中心鎮的十項政策;加強中心鎮工業載體和基礎設施、生活配套設施的建設,吸引生產要素集聚,發展第三產業,增強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能力。取消對農民工進城的限制和不合理收費,最佳化農民工就業環境。
加強對農業產業化的服務。推廣台山供銷社的經驗,吸收農民參股入社,充分發揮供銷社為農服務的功能。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農村專業協會,提高農民的組織程度,為農業產業化奠定紮實基礎。發展高效益和外向型農業。增強3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能力。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網路及動植物防疫檢疫體系,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搞好中心市場、專業批發市場和主產區產地市場建設,確保農產品銷售渠道通暢。
四、繼續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鄉建設水平
突出抓好交通能源重點項目的規劃建設。積極做好我市交通路網與港珠澳大橋路網、廣珠鐵路、珠三角城際輕軌的銜接工作。爭取“十一五”規劃屬國家和省審批的交通能源重大項目儘早立項。全力配合江中和江鶴二期高速公路今年(2005年)建成通車,江珠高速公路明年(2006年)通車,江肇高速公路今年(2005年)動工。高標準規劃濱江新區,確保濱江大道完成年度建設計畫。抓緊開展崖門電廠前期準備工作;大力支持台山電廠3、4、5號機組建設;加快推進台山風力發電項目和西江電廠技改項目;千方百計做好電力供應保障工作。落實崖門出海航道和勞龍虎航道整治疏浚的保障措施。
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抓好市區27項城建重點項目建設。有計畫、分步驟完善市區道路、排水、綠化、環保等基礎設施功能,提高人居環境水平。高質量完成市區河南片排水管網、文昌沙水質淨化廠二期和天沙河治理工程等項目的世界銀行貸款前期工作,確保通過初評。改革市政管理方式,實行市政設施維護運行市場化,提高政府資金使用效益。
繼續加大環保工作力度。以建設國家生態市為目標,編制江門市環境保護規劃及專項規劃。全面實施“碧水、藍天、潔淨、寧靜”工程,市區突出抓好天沙河江門段生活污水截污管網建設;各市、區要確保完成重點河段、河涌的整治任務;要按期建成台山、開平、鶴山、恩平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和12箇中心鎮的生活污水處理廠;鞏固、提高工業污染源治理達標成果,堅決查處偷排行為;加強對機動車尾氣排放和飲食店油煙污染的監督管理。保護飲用水源,保障飲用水安全。籌建市區新的生活垃圾處理場。
五、切實解決人民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大力構建和諧江門
構建覆蓋面廣、惠及全民的城鄉公共衛生網路。進一步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監督體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體系建設;加快各市、區疾控項目建設進度;按期完成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中心一期建設。加強重大傳染病的防治,落實全國愛滋病綜合防治台山示範區各項工作措施。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鞏固和提高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鼓勵外資民資興辦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加強醫療機構管理,嚴格規範醫療收費,完善藥品採購集中招投標機制,切實降低醫藥收費。深入持久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繼續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工作,進一步改善農村衛生環境。
推進人才戰略,發展多層次、多元化的教育體系。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完成59所中國小布局調整工作,推進教育信息化工程,鞏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創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加快教育強鎮、強市(區)步伐。確保江門一中新校區今年(2005年)新學年投入使用,江門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明年(2006年)上半年落成。進一步辦好五邑大學和各大中專學校。鼓勵發展民辦教育。規範“一費制”收費管理。加強人才工作,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培養、引進並用好各類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經貿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健全各類人才選拔任用、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營造有利於人才幹事創業的環境。
加強就業工作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努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實施社會保險市級統籌,推行地稅全責徵收,實現參保人數和收繳率增長達標。加大就業崗位開發力度,全年新增2萬個就業崗位;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鼓勵運用小額擔保財政貼息貸款自主創業。確保改制國企職工妥善安置。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和勞動關係協調工作,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建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個人養老保險賬戶制度、公務員醫療保險制度和事業單位失業保險制度。做好企業退休人員社區管理工作。抓好市區新勞動力市場、社會保險服務大廳和高級技工學校擴建等項目建設。
以創建省文明城市為契機,推進文化名市建設。廣泛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活動,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紮實、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民營文化企業,培育多元化的文化產業體系。發揮會展中心及其附屬設施作用,力爭年內完成華博館、美術館籌建工作。加強宣傳僑鄉文化,大力打造碉樓、人文、旅遊、社區和廣場文化品牌;發揚民間藝術文化;保護開發崖門古戰場。
體察民情,緊貼民心,多辦實事。繼續實施“十項民心工程”,幫助困難民眾解決就業、就醫、子女上學、住房、打官司等方面遇到的問題。抓好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農村飲水工程和以解決水庫移民住房為重點的農村安居工程建設。著力整治教育、醫療、藥品等熱點價格問題和侵犯消費者權益的問題,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適當提高公務員和教師的收入水平。建設市區體育公園,推動全民健身活動,增強市民體質。
加強安全生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監督和管理安全生產,特別是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堅決整改安全隱患,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落實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措施,籌建市區消防特勤大隊。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充分發揮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社會矛盾化解機制。認真執行《信訪條例》,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健全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市直涉民部門及各市、區、鎮(街)要建立領導定期接訪制度;對信訪突出問題及兩次以上的信訪問題,要作重點檢查和督辦。切實解決拖欠農民征地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嚴密防範和嚴厲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暴力恐怖勢力和“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的破壞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城鄉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堅決打擊以“兩搶兩盜”、賭博、製毒販毒為重點的違法犯罪活動,加快推進創建無毒社區和平安社區活動,建設平安、和諧的江門。
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做好雙擁共建和優撫安置工作。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提高國防動員建設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水平。落實人口與計畫生育法,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發展婦女兒童事業。做好新形勢下僑務、外事、台灣事務工作,推進新聞、出版、人防、氣象、殘聯、宗教、老齡、檔案、地誌等工作。
六、提高執政能力,建設以民為本的服務型政府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認真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嚴格依法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規範政府行政行為;加強法律學習,增強政府工作人員的依法行政觀念,嚴格依法辦事,建設法治政府。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切實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提高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建立各種突發事件應急機制,保障社會公共安全。嚴格執行政府工作規則,進一步精簡會議和檔案,改進機關作風,提高行政效率。
提高民主科學決策水平。堅持經濟形勢分析聯席會議和經濟社會發展顧問諮詢制度。完成江門市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和“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工作。搞好經濟普查。健全重大決策和重要規劃的論證和聽證程式,定期聽取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廣泛了解社情民意,加強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提高生財理財水平。加強對財政工作的領導,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提高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占GDP的比重。進一步完善激勵型財政管理體制,理順各級財政關係,調動各方面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增強各級財政實力。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優先保證公共財政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增強財政收支透明度,建立有效的監控機制。舉辦鎮長理財學習班,加強基層財政管理。
提高服務民眾、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水平。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動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以制度建設為重點,在市直機關全面導入ISO質量管理體系,使每一個工作環節、每一個工作人員的服務效率和質量都有管理措施作保證。抓好以“民眾點題”為重點的政務公開工作,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健全社會公示、社會聽證制度,讓市民更廣泛地參與公共事務管理。進一步提高“12345”政府熱線服務水平,及時解決市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市民提供“零距離”服務。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堅持市領導掛鈎扶持貧困村和職能部門掛鈎聯繫鎮(街)制度,務求“十百千萬”幹部下基層幫扶工作取得實效。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為企業服務平台的作用,主動、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加強機關作風建設考評工作,表彰先進、鞭策後進。認真核查對政府工作人員的投訴,堅決查處違紀違法人員。
提高廉政建設水平。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鬥爭,落實廉政責任制,規範各級領導幹部從政行為,堅決整治損害民眾利益的行業不正之風。嚴格執行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產權交易和政府採購等制度,從源頭上防止腐敗。
各位代表,江門正處於新的歷史發展機遇期。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共江門市委的正確領導下,以飽滿的精神、紮實的作風,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在統籌發展、協調發展中加快發展,為構建富強江門、和諧江門、綠色江門,把我市建設成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大城市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