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第三屆大陸地震國際會議

2004第三屆大陸地震國際會議由中國地震局主辦、中國相關政府部門和聯合國有關機構協辦,於二00四年七月十二日在北京開幕,來自四十二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的五百多位代表與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4第三屆大陸地震國際會議
  • 主辦單位:中國地震局
由中國地震局主辦、中國相關政府部門和聯合國有關機構協辦的第三屆大陸地震國際會議二00四年七月十二日在北京開幕,來自四十二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的五百多位代表與會。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出席開幕式並講話,他說,抗禦地震災害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職責,需要各方面專業人士的貢獻,需要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和能力的增強,需要跨領域、跨學科的攻關與研究,需要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回良玉說,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工作,提出建立“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和緊急救援”防震減災三大體系的思路。我們不斷加大對地震監測、科學研究的投入,逐步建立覆蓋全國的數字地震監測體系;不斷構建抗震設防法律法規,加強地震災害管理與法規建設;不斷完善破壞性地震應急管理體制,著手建立各級地震緊急搜救隊伍。我們向公眾大力宣傳防震減災基本知識,增強廣大人民民眾防災、減災、救災的意識和能力,堅持專業隊伍與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相結合,並形成以管理部門、專業隊伍為骨幹,志願者隊伍為基礎,廣大城鄉居民廣泛參與的社會動員機制,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
聯合國副秘書長簡·艾吉蘭德的特使、國際減災戰略主任薩爾瓦諾·布里塞尼奧致辭時稱,中國在阿爾及利亞、伊朗大地震後的國際救援中表現非常出色,為災區提供了及時、有效的專業性服務。他呼籲建立一個全球一體化的緊急應急體系,以滿足國際化的應急援助需求。
大陸地震由於發生在人類聚居區,雖然數量不多,卻對人類社會構成直接危害。中國地震局局長宋瑞祥表示,該局目前已與三十多個國家的地震減災機構建立官方合作關係,並積極參加聯合國國際減災十年、國際減災戰略等國際減災計畫和國際組織的活動,努力為全人類減輕地震災害作出應有的貢獻。
原定於去年(2003年)七月召開的第三屆大陸地震國際會議受SARS疫情影響而延期至今,並因增加緊急救援和巨災保險等新議題而命名為“第三屆大陸地震、緊急救援暨巨災保險國際會議”。本次會議為期三天,由七個專題、一個研討會和一個特別專題組成。
此前,中國地震局已先後於一九八二年、一九九二年成功主辦過兩屆大陸地震國際會議。
新聞背景:中國大陸地震占全球大陸地震之多少?
第三屆大陸地震國際會議十二日在北京開幕,會議主辦方中國地震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全球每年發生約五百萬次地震,其中大陸地震只占全球地震非常小的一部分,但因大陸地震震源淺、地震成因複雜、破壞性大、預測難度大引起了國際地震學界的高度關注。
中國大陸地震占全球大陸地震總數的三分之一。上個世紀,中國因大陸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占全球因地震死傷人數的一半以上。
據統計,一九九二年以來,全球共發生五級以上地震一萬七千四百三十次,其中兩千一百三十九次發生在大陸地區,占百分之十二。一九九三年印度南部六點四級地震、一九九五年日本大阪神戶七點二級地震、一九九九年土耳其伊茲米特七點四級地震和中國台灣南投集集七點六級地震、二00一年印度古吉拉特邦七點九級地震、二00三年阿爾及利亞六點七級地震和伊朗巴姆七級地震等,共造成十一萬多人死亡,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為更好地探討大陸地震孕育和發生的規律及其減災對策,一九八二年至今,中國地震局和多個國內外機構及組織共同發起舉辦了三屆大陸地震國際會議:
第一屆大陸地震國際會議全稱為“國際大陸地震活動和地震預報研討會”,一九八二年九月在北京舉行,由中國國家地震局主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救災辦公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地震學和地球內部物理協會協辦,來自二十三個國家一百零四位地球科學的專家學者與會,會議內容包括大陸地震活動性、地震構造、地震前兆、地震預報基礎研究以及震害評估等。
一九九二年,為配合聯合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的減災行動計畫,由中國國家地震局與聯合國國際十年減災秘書處、國際地震學和地球內部物理協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地震學會和中國災害預防學會合作,在北京成功舉辦第二屆國際大陸地震會議,共有來自二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三百多位代表參加。
今天開幕的第三屆大陸地震國際會議增加了緊急救援和巨災保險等新議題,會議規模大大超過前兩屆。本次會議由七個專題、一個研討會和一個特別專題組成,主要內容包括大陸動力學和大陸地震、濕陷性土力學和地質災害、近期亞太地區大地震、減災和地震工程、現代搜尋與救援經驗及教訓、政府及社會組織在緊急救援中發揮的作用、地震保險科學和工程套用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