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新中國想像

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新中國想像

《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新中國想像》是2017年10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嚴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新中國想像
  • 作者:嚴靖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1612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沒想到,《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新中國想像》作者的首本“著作”就這樣出世了。
2012年博士畢業後,《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新中國想像》作者到武漢大學任教。那時候新聘教師是“師資博士後”的身份,即在一般的教學科研之外,還得從事博士後工作。兩年後經過出站考核,方轉為“固定編制”教師。這本小書就是以博士後出站報告為基礎修改的,所以算是三四年前的東西了。
《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新中國想像》作者的博士後研究其實是在博士論文做完之後,“意猶未盡”的產物。所論問題固然不同,但其歷史背景和思考視域則是一樣的,可以說是博士論文的姊妹篇。然而,由於以博士論文為基礎申報獲得了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卻尚未結項成書,所以,現在竟然把這後寫者先出版——姐姐未出閣,妹妹倒搶先嫁了。
能力一般,水平有限,拙作的平庸粗淺是顯見的,疏漏之處也有待日後增補改進。可以自《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新中國想像》作者安慰的是,從碩士論文到博士論文再到博後報告,《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新中國想像》作者的四十年代情結總算有個了結了。雖然《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新中國想像》作者對文本細讀,對文學的“內部研究”興味亦濃,但自從遇上“四十年代”,便一見鐘情一往情深,“抗日”“戰爭”“遷徙”“西部”“轉折”“知識分子精神”“建國”“新社會”等問題就縈繞於懷,揮之不去,“寤寐思服”。歷史學出身的《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新中國想像》作者,深感當代中國的諸多問題,皆可以追溯回四十年代(延續到六七十年代)。這也算一種“感時憂國”罷。
而《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新中國想像》作者所說的“了結”還有一層意思。從博士期間開始,當《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新中國想像》作者選擇相關議題的時候,就隱隱感到一絲不安:《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新中國想像》作者所書寫、所追憶、所緬懷或者反思的對象,僅僅是所謂“知識分子”,甚至主要是精英知識分子。《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新中國想像》作者關注的僅僅是他們的思想、生活,他們對社會的批評、對國家的想像和設計。而這一群體之外的更廣大部分的存在,在《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新中國想像》作者看來,其被關注和書寫的意義更為巨大。比如,《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新中國想像》作者的大部分生活在農村的祖父輩和父輩,大都是20世紀頭10年至四十年代生人,親身經歷了從“民國”到“新中國”的變遷與轉折,他們更有資格講述歷史的豐富和時代的詭譎及個人命運在其中的沉浮。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學新中國想像的歷史背景
第一節 從“抗日救國”到“抗戰建國”
第二節 世界“四強”問題
第三節 “非楊即墨”的選擇
第二章 文化本位主義與新中國想像
第一節 “絕續之交”的貞下起元:以《貞元六書》和《國史大綱》為代表的新型民族文化史觀
第二節 “中國文藝復興”理論與中國美學的建構
——以李長之、宗白華為中心
第三節 “另類”廢名的歷史文化觀及其思想轉變
第三章 自由主義與新中國想像
第一節 三個討論:“自由主義者往何處去”“知識分子今天該做些什麼”與“今日文學的方向”
第二節 沈從文的個人本位與新中國想像
第三節 朱自清的人民本位及雅俗問題
第四節 袁可嘉一代:超越人民性與人性對立的努力
第四章 左翼文化與新中國想像
第一節 毛澤東的新中國話語:從“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到“社會主義新中國”
第二節 趙樹理:工農兵文藝的“方向”
第三節 階級話語指導下的新農村與新中國想像:以丁玲和周立波為中心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