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30年代中國革命者在俄羅斯》是一本202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世紀20-30年代中國革命者在俄羅斯
- 作者:《20世紀20-30年代中國革命者在俄
- 出版時間:2022年4月1日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274 頁
- ISBN:9787010221694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20世紀20-30年代中國革命者在俄羅斯》是一本202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20世紀20-30年代中國革命者在俄羅斯》是一本202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本書為俄羅斯編撰的《20世紀20-30年代中國革命者在俄羅斯的足跡》的著作權引進書籍,原書分為上下兩冊,利用不同的來源和人工製品,嘗...
所以,19世紀的“多餘人”是當時的俄羅斯社會現實與貴族知識分子之間衝突的結果,是俄羅斯貴族知識分子對現實生活進行的一種反應方式,是他們在那種社會歷史背景之下的1種生存狀態,體現了現實主義作家對當時時代特徵和人物特點的理解與把握。作品背景 20世紀的俄羅斯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紀元——蘇聯。從20年代中期開始,...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李大釗同志備受鼓舞,連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和演講,熱情謳歌十月革命。他敏銳認識到這場革命將對20世紀世界歷史進程產生劃時代的影響,從中看到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希望,滿懷信心地預言...
從歷史上看,中國威脅論的版本很多。冷戰前 首先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威廉二世的“黃禍論”。其次是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也曾炒作過"中國威脅論",即所謂中國革命的勝利有可能在東南亞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對美國形成"紅色威脅"。1950年,韓戰爆發後,美國提出"遏制共產主義在亞洲蔓延"的...
俄羅斯於中國是以衣帶水的友好鄰邦,兩國都在歷史的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在19世紀初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在新的革命思想主導下,文化藝術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在體裁上表現了無產階級改變社會和創造社會的革命精神,在藝術形式上注重大的...
俄國“十月革命”後,有些俄羅斯猶太人隨同白俄一起流亡中國,其中不少人來到上海。20世紀20年代,上海的俄羅斯猶太人已增至800~1000人。民國20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本侵略者驅趕在中國東北的俄國人,迫使俄羅斯猶太人隨同大批白俄南下流亡上海。30年代僑居上海的俄羅斯猶太人已增至4000餘人。
20世紀30年代創建的一個文學組織一分鐘了解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00:51 收藏 1068 129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是中國共產黨於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上海領導創建的一個文學組織,目的是與中國國民黨爭取宣傳陣地,吸引廣大民眾支持其思想。左聯的旗幟人物是魯迅。 [3] ...
主要講述1949-1966年(建中國建立至“文革”前夕)外國人對於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中國的印象與態度。本集以一段鮮為人見的蘇聯攝影師拍攝的彩色開國大典影像切入,引出建國之初國際上對紅色新中國和毛澤東形象的認識。主幹以20世紀50、60年代為歷史背景和時間節點,體現當時全球冷戰的...
1998年 中國洪水 1999年 中國台灣南投縣集集九二一大地震 重要人物 政治名人 慈禧太后,清朝皇太后,20世紀以訓政方式統治清朝。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俄羅斯領導人,十月革命的發動者,國際共運領袖,蘇聯的奠基人;孫中山,中國革命家,政治家,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幾千年封建主義社會。蔣介石,中國政治家,中華民國...
遷入中國 中國境內的塔塔爾族是19世紀二三十年代及以後陸續從現在俄羅斯(前蘇聯)統治下的喀山、烏法、斜米列齊、齋桑等地遷來的。塔塔爾族遷入中國的時間大體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是在19世紀20—30年代。19世紀以後,俄國的農奴制危機日益加深。伏爾加河、卡瑪河一帶塔塔爾人的土地被大量侵占,被迫逃亡各地,...
後來俄羅斯(蘇聯)作家葉夫根尼·扎米亞京的《我們》、英國奧爾德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和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都繼承了這一傳統。威爾斯本人也是一位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正如《睡者》一書前言中所寫,他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始終持有“資本主義必將導致災難”的政見。一百多部作品,使他成為20世紀上半葉西方重要...
①爆發於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非基督教運動,是在俄共(布)與共產國際遠東局、青年國際的直接指導下,由中國共產黨發起並領導,也包括國民黨等組織成員參與的政治鬥爭。俄共及共產國際將不斷發展的基督教及其事業,以及在中國青年中滋長的親美思想,視為中國人走俄國革命道路的障礙。因此,發動非基督教運動旨在打擊西方在...
關於五一村是中共六大會址的說法,最早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蘇共某地方委員會一位幹部在當地報紙上透露,莫斯科州納羅法明斯克區的五一村的一棟樓房是1928年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六次代表大會的會址。當時他還採訪了有關知情人員。此人叫科羅溫娜,1913年生,一生沒有離開過五一村。1928年時她15歲。她曾這樣回憶中共...
但這些反革命匪幫,在20年代初都先後被蘇聯紅軍擊敗,紛紛逃往中國。這些人大都是俄國沙皇政府的官吏、軍官、地主、商人和他們的家屬,中國人對這些被俄國革命者打倒的流亡者一概稱之為“白俄”,以區別於俄國的紅色政權的革命者。這些“白俄”在本世紀20年代逃到中國以後,大都寄居在哈爾濱、瀋陽、大連、北京、天津、...
在中國的韓人抗日武裝鬥爭 20世紀30年代開始,韓國的許多獨立運動團體與中國政府共同結成抗日戰線,成為韓國光復的重要力量。《在中國的韓人抗日武裝鬥爭》展覽內容分七個部分,第一部分序篇,包括展覽前言、韓國獨立紀念館簡介;第二部分抗日鬥爭的開始;第三部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與抗日獨立運動,包括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
左翼文學運動是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指導下的革命文學運動。1928—1929年間的革命文學論爭,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提倡和發展無產階級文學成為進步作家的共同要求,資產階級文藝家對於革命文學的攻擊,從另一個方面促使革命作家認識到必須聯合起來才能有力地進行文藝思想鬥爭;蘇聯的“拉普”(全稱“俄羅斯無產...
到了清末,庫頁島上的主權歸屬發生了好幾次變動,然而早已不是中俄之間的爭奪,而是日俄兩國的爭奪。至19世紀中葉,俄占北部,日占南部,俄稱薩哈林,日稱樺太。19世紀50年代,由於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兩紙文書,將庫頁島和烏蘇里江以東這一大片區域全部割讓給了俄國。1858年和1860年,俄國迫使清...
1928年,高爾基回到蘇聯,在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達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羅斯坐了兩次長途旅行觀光後決定回國定居。1934年當選為蘇聯作家協會主席。回國後的高爾基作為蘇聯文化界的一面旗幟,為蘇維埃的文化建設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紀30年代蘇聯出現的種種問題又使他與史達林及現實政治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1936年6月...
1898年,索契被設為旅遊地。整個地區發現療氧氫泉後,城市命運由此改變。從那時起它就發展為一個療養勝地,是俄羅斯最好的療養勝地。20世紀20-30年代,由於史達林為首的蘇聯高官經常來索契休養,索契制定並實施了代表當時最高水平的第一個城市發展計畫。在很短的時間內,沼澤地里的水被排乾,街道鋪上了瀝青,建成...
俄羅斯共產黨繼續向前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改革開放 越南特色社會主義與革新開放 古巴特色社會主義與改革探索 寮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改革探索 朝鮮特色社會主義與改革探索 21世紀中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成,使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得以彰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實現復興。重新認識 (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是十九、二十世紀重要的...
亞歷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倫泰(Александра Михайловна Коллонтай,1872年3月31日——1952年3月9日),俄國共產主義革命者,她的名字代表著20世紀20年代被擊敗的革命理想主義的精神。她是“杯水主義”的倡導者,被西方的女權主義者奉為先驅。由於她幾乎掌握歐洲11國語言...
在俄國歷史上,沙皇專制制度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紀初,俄國人民若干世紀來一直處於專制和恐怖之中,“民主”的概念相當淡薄,這種慘痛的狀況限制了人們對民主的追求。株連的例子俯拾即是,例如,隨圖哈切夫斯基元帥被捕和處決的,有他的妻子和他的兩個兄弟,他的母親和三個姐妹被關進集中營,母親和一個妹妹死在裡面。夫妻...
僑民文學,蘇聯時期流亡國外的俄羅斯作家在國外創作的文學作品。又稱國外俄羅斯文學。分類 按照出國時間的不同,僑民作家大致可以分為三批,又稱三個浪潮:第一浪潮是指十月革命和內戰結束之後(1917年至30年代)僑居國外的作家。較知名的有A.T.阿維爾欽科、A.M.阿達莫維奇、L.N.安德列耶夫、K.D.巴爾蒙特、I.A....
20世紀30年代初,隨著新經濟政策的結束和史達林政治經濟體制的確立,在文藝界也要求建立高度集中統一的局面。史達林時期的國家用“一統化”思想教育青少年,尤其重視文學藝術在培養青少年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中的重要作用,史達林要求文學作品要“追求直接的宣傳目的”,許多作品的寫作目的就是向青年灌輸“共產主義理想”。官方...
21世紀初在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有50餘萬布里亞特人,一些地區仍保留著完全蒙古式生活的村寨部落,有的已被闢為“民俗文化村”供人參觀,其民族語言、風俗習慣等與21世紀初的蒙古族相近,建築也表現著不同於俄羅斯其他城市的風格。在生活上,他們較早地開始定居或半定居,房舍多為磚木或土木結構,有的人家還鋪設地板...
他擔任蘇聯陸海軍人民委員和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長達九年,在這一段時期內,蘇聯紅軍在正規化建設上取得了巨大進步。30年代改革 20世紀30年代,伏羅希洛夫領導了對蘇聯紅軍第二次的大面積改革,主要改革方面如下:①完善培訓體系。30年代,蘇聯紅軍恢復建設了最高軍事學府總參謀部軍事學院,以培訓高級指揮人員;改組...
1922年12月30日,由布爾什維克所控制的俄羅斯與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成立。這次的革命被認為是共產主義的一次重大勝利,是二十世紀共產主義運動的序幕,觸發了此後各國社會主義運動在全球範圍的擴張,許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運動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也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