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移植外國法反思》是2003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何勤華、李秀清。
基本介紹
- 書名:20世紀中國移植外國法反思
- ISBN:7562022933
- 類別:中青年法學文庫;上海市重點學科項目
- 頁數:662
- 定價:16
-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年1月1日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
作者簡介
何勤華 1955年生,華東政法學院院長,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會長,留學日本,教授,法學博士,法律史專業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自1984年以來在華東政法學院任教,講授《外國法制史》、《西方法學史》、《西方法學名著精讀》等多門課程。共出版《西方法學史》、《法律文化史論》、《英國法律發達史》、《中國法學中》、(兩卷)、《西方法學家列傳》、《20世紀日本法學》等20多部專著及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外法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30餘篇。1999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
李秀清 女,1966年生,華東政法學院副教授,法律史專業博士研究生,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秘書長,留學日本、英國。
自1990年起在華東政法學院任教,講授《憲法學》、《外國法制史》、《比較公法學》等多門課程。已出版《日本法律發達史》、《外國民商法導論》、《東南亞七國法律發達史》、《外國法制史》等專著與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環球法律評論》、《政法論壇》、《現代法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
內容簡介
本書在如下幾個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
注重史實:本書涉及的是20世紀中國移植外國法的整個歷程,其中,最為著力的是30年代前後對西方法的引進和50年代以後對蘇聯法的移植,而在對這兩個時期的論述中,我們注重對原始資料的悼念和運用,有時,甚至就是各種檔案史料的摘錄和陳述。我們認為,對20世紀中國移植外國法的反思,只有在深入解讀大量第一手的史料的基礎上才能比較好地進行,只有讓史實本身來說話,才能幫助讀者對這一百年中國法的發展有一個比較客觀、公正和全面的了解。
設定專題:20世紀中國法的發展與演變,線索錯綜複雜,內容豐富多彩,根據我們所掌握的資料,即使寫出十卷本的巨著也不算多。為了突出重點,在一本50多萬字的著作中,比較清晰和深刻地反映中國移植外國法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徵,我們採用了在大體完整之體系下分專題研究的模式,即在每一章下,設幾個專題,每個專題就是一篇獨立的論文,整部書稿,由28篇論文組成。這種以寫專題論文的方式來寫菱,可以使我們的研究達到較為深刻的層次。
突出反思:本書的主旨是對20世紀中國移植外國法的反思。這一主旨,是針對中國學術界在尋找中國法和法學現代化道路方面的困惑和爭論而提出。即自從20世紀初清末修律以來,在中國近現代法和法學體系時,到底是以西方法為主,還是以保存弘揚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為基點,學術界是一直存在著困惑和爭論的。即使在一百年之後的今天,中國在移植外國法和法學的基礎上初步建立起了近現代法和法學體系的情況下,如上所述,我們對移植外國法的利弊得失還是有疑慮的。因此,就非常有必要對已經過去的一百上中國移植外國法作的實踐作郵深刻的反思。對此,我們除了專設第六章對移植外國法作出反思之外,還在每篇論文中,適當地作出我們的評論和說明,以使反思能夠成為貫穿本書的基本線索。
媒體評論
總序
中青年法學文庫
總序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學術文化傳統。在我們的古典文化中,經學、史學、文學等學術領域都曾有過極為燦爛的成就,成為全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正如其他任何國家的文化傳統一樣,中國古典學術文化的發展並不均衡,也有其缺陷。最突出的是,雖然我們有著漫長的成文法傳統,但以法律現象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卻遲遲得不到發育、成長。清末以降,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外來文化的影響以及法律學校的設立,法學才作為一門學科而確立其獨立的地位。然而,一個世紀以來中國坎坷曲折的歷史終於使法律難以走上坦途,經常在模仿域外法學與注釋現行法律之間徘徊。到十午文革期間更索性徹底停滯。先天既不足,後天又失調,中國法學真可謂命運多舛、路途艱半。
70年代末開始,改革開放國策的確立、法律教育的恢復以及法律制度的漸次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十多年來,我國的法學研究水準已經有了長足的提高;法律出版物的急劇增多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樣的成績。不過,至今沒有一套由本國學者所撰寫的理論法學叢書無疑是一個明顯的缺憾。我們認為,法學以及法制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深層次的理論探索。比起自然科學,法學與生活現實固然有更為緊密的聯繫,但這並不是說它僅僅是社會生活經驗的反光鏡,或只是國家實在法的回音壁。法學應當有其超越的一面,它必須在價值層面以及理論分析上給實在法以導引。在建設性的同時,它需要有一種批判的性格。就中國特定的學術背景而言,它還要在外來學說與固有傳統之間尋找合理的平衡,追求適度的超越,從而不僅為中國的現代化法制建設提供藍圖,而且對世界範圍內重大法律課題作出創造性回應。這是當代中國法學家的使命,而為這種使命的完成而創造條件乃是法律出版者的職責。
“中青年法學文庫”正是這樣一套以法學理論新著為發表範圍的叢書。我們希望文庫能夠成為高層次理論成果得以穩定而持續成長的一方園地,成為較為集中地展示中國法學界具有原創力學術作品的視窗。我們知道,要使這樣的構想化為現實,除了出版社方面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海內外中國法學界的鼎力椎助和嚴謹紮實的工作。“廟廊之才,非一木之枝”;清泉潺潺,端賴源頭活水。區區微衰,尚請賢明鑑之。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