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選

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選

《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論文選》包括《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選:通論卷》、《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選:先秦卷》、《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選:漢代卷》、《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選:魏晉南北朝卷》、《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選:隋唐五代卷》、《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選:宋代卷》、《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選:明代卷》、《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選:清代卷》、《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選:近代卷》、《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選:遼金元卷》。共10卷,約500萬字,所選論文限制在2000年以前去世學者的優秀文章,按歷史分期分為:通論卷、秦代卷、漢代卷、魏晉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遼金元卷、宋代卷、明代卷、清代卷、近代卷,從這些論文中,讀者可以看到20世紀以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發展進程和總的研究狀況,是文史研究人員特別是中文師生難得的資料參考書。

基本介紹

  • 書名: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選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5210頁
  • 開本:16
  • 品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作者:雍繁星 曹旭
  •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971166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選(套裝共10冊)》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通論卷》目錄:
前言(趙敏俐)/1
《論文雜記》序(劉師培)/1
南北文學不同論(劉師培)/27
文學小言(王國維)/33
文學總略(章太炎)/37
文學革命論(陳獨秀)/42
文學革新申義(傅斯年)/45
翻譯文學與佛典(梁啓超)/53
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梁啓超)/78
詩學總論(吳宓)/133
孟姜女故事研究(顧頡剛)/144
試從文體的演變說明中國文學之演變趨勢(郭紹虞)/172
文學觀念與其含義之變遷(郭紹虞)/182
歌謠的起源與發展(朱自清)/193
詩的歌與誦(兩篇)(俞平伯)/230
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賦對於詩的影響(朱光潛)/248
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下):聲律的研究何以特盛於齊梁以後?(朱光潛)/260
古優解(馮沅君)/266
學藝史的敘解方法(羅根澤)/308
文學的歷史動向(聞一多)/317
《古詩紀》補正敘例(逯欽立)/321
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宗白華)/347
中國詩與中國畫(錢鐘書)/359
通感(錢鐘書)/379
三十年來中國文學新資料發現記(鄭振鐸)/389
對於編寫中國文學史的幾點意見(游國恩)/412
文學史討論中的幾個問題(何其芳)/421
研究古典文學與批判繼承遺產(胡念貽)/444
敦煌變文研究(王重民)/472
古典詩歌描寫與結構中的一與多(程千帆)/504

《先秦卷》目錄:
前言(檀作文)/1
六詩說(章太炎)/1
論《老子》作於戰國之末(梁啓超)/4
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王國維)/6
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王國維)/22
屈子文學之精神(王國維)/26
《春秋左氏傳》時月日古例考(劉師培)/29
《列子》偽書考(馬敘倫)/41
詩經序傳箋略例(黃侃)/48
諸子不出於王官論(胡適)/60
《詩三百篇》言字解(胡適)/65
由周代農事詩論到周代社會(郭沫若)/68
《詩經》在春秋戰國間的地位(顧頡剛)/87
《莊子》和《楚辭》中崑崙和蓬萊兩個神話系統的融合(顧頡剛)/129
苟卿考(錢穆)/157
《詩經》中“止”字的辨釋(於省吾)/163
國風出於民間論質疑(朱東潤)/171
比興(朱自清)/200
湯禱篇(鄭振鐸)/237
論《卜居》、《漁父》為屈原所作(陳子展)/257
說魚(聞一多)/267
《九歌》古歌舞劇懸解(聞一多)/281
伏羲考(聞一多)/300
楚辭女性中心說(游國恩)/347
由《墨子》引經推測儒墨兩家與經書之關係(羅根澤)/355
周代大武樂考釋(高亨)/370
《易傳》探源(李鏡池)/393
為屈子庚寅日生進一解(姜亮夫)/419
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問題(浦江清)/427
歷史文物的新出土與屈原生年月日的再探討(湯炳正)/452
《詩經》戀歌發微(孫作雲)/469
《商頌》考(楊公驥)/499
《左傳》的真偽和寫作時代問題考辨(胡念貽)/518

《漢代卷》目錄:
前言/1
漢志詩賦略廣疏(段凌辰)/1
論漢代的辭賦——辭賦產生之社會根源的分析與說明(沛清)/4l
漢賦研究——漢代文學史之一篇(朱傑勤)/50
漢賦之雙軌(蔣天樞)/69
讀《兩都賦》偶記(俞士鎮)/86
漢賦與古優(馮沅君)/89
司馬相如賦論(萬曼)/103
司馬遷賦作的評價(趙省之)/116
漢賦的思想與藝術(鄭孟彤)/126
漢三大樂歌聲調辨(朱希祖)/142
漢魏樂府(梁啓超)/153
樂府源流(續)(黃穆如)/191
樂府清商三調討論(黃節朱自清)/212
樂府的詼諧性(蕭滌非)/220
東漢樂府與樂府詩(張長弓)/226
樂府歌辭的拼湊和分割(余冠英)/249
論《陌上桑》(游國恩)/256
西漢歌舞劇巾舞《公莫舞》的句讀和研究(楊公驥)/263
漢大曲管窺(丘瓊蓀)/277
“相和歌”曲調考(逯欽立)/290
古樂府艷歌之演變(齊天舉)/312
蘇李詩辨證(陳仲子)/324
《古詩十九首》考證(隋樹森)/339
班婕妤怨歌行辨證(古直)/350
五言詩起源說評錄(羅雨亭)/354
五言詩成立的時代問題(游國恩)/375
七言詩之起源及其成熟(羅根澤)/394
七言詩起源新論(余冠英)/429
柏梁台詩考證(游國恩)/446
論《古詩十九首》(馬茂元)/466
太史公行年考(王國維)/483
太史公解(朱希祖)/497
文學史上之司馬遷(李長之)/504
史記體例溯源(程金造)/524
試論司馬遷的散文風格(蘇仲翔)/545
司馬遷是怎樣寫歷史人物的傳記的——從“實錄”到典型化(季鎮淮)/563
試論司馬遷《史記》中的語言(殷孟倫)/571
西漢文論概述(段凌辰)/587
新序試論(趙仲邑)/597
論《吳越春秋》為漢晉問的說部及其在藝術上的成就(陳中凡)/612
漢鏡銘文學上潛在的遺產(陳直)/628

《魏晉南北朝卷》目錄:
序(曹旭)/1
從建安文學到隋統一的文學(曾毅)/1
魏晉文學之變遷(劉師培)/20
宋齊梁陳文學概略(劉師培)/48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魯迅)/77
跋張為騏論《孔雀東南飛》(胡適)/87
詩人吳均(朱東潤)/89
六朝詩學之流變(劉永濟)/101
《胡笳十八拍》作於劉商考(羅根澤)/116
孔雀東南飛(鄭振鐸)/122
《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序(審查報告)(黃節)/123
魏晉風流與私家園林(吳世昌)/126
永明聲病說(郭紹虞)/149
《桃花源記》旁證(陳寅恪)/165
東晉南朝之吳語(陳寅恪)/173
南朝樂府中的故事與作者(羅根澤)/177
從永明體到律體(郭紹虞)/207
讀《顏氏家訓?後娶篇》論南北嫡庶身分的差異(唐長孺)/217
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宗白華)/226
論南朝文學(陳鐘凡)/239
梁書劉勰傳箋注(楊明照)/256
宮體詩的自贖(聞一多)/276
《中古文學系年》序例(陸侃如)/285
文人與酒(王瑤)/287
徐庾與駢體(王瑤)/302
阮嗣宗《詠懷》詩初論(沈祖菜)/321
曹植與五言詩體(繆鉞)/339
左太沖《詠史》詩三論(程千帆)/345
漫談《孔雀東南飛》古詩的技巧(俞平伯)/351
略談“孔雀東南飛”(俞平伯)/356
讀抱朴子推論南北學風的異同(唐長孺)/358
分析《水經》和《水經注》作者的紛歧問題(汪辟疆)/379
鐘嶸生卒年代考(王達津)/391
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新釋(繆鉞)/395
《謝靈運詩選》前言(葉笑雪)/411
洛陽伽藍記校注序(范祥雍)/424
談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郭沫若)/444
論宮體詩的問題(胡念貽)/452
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郭沫若)/463
《蘭亭序》的真偽駁議(高二適)/488
徐陵為“律詩”首創人說(顧學頡)/496
如隱堂本《洛陽伽藍記》校記(管雄)/507
劉勰卒年考(李慶甲)/543
劉勰身世與士庶區別問題(王元化)/551
劉勰的文學起源論與文學創作論(王元化)/567
文心雕龍新書跋尾(王利器)/585
新《文選》學芻議(屈守元)/598
關於《木蘭詩》的著錄及其時代問題(齊天舉)/606
陶淵明詩顯晦(錢鐘書)/619
《文心雕龍》的時代風格論(詹鏌)/623
從《雪賦》、《月賦》看南朝文風之流變(曹道衡)/632
劉孝標及其《世說注》(蕭艾)/642
宮體詩與《玉台新詠》(沈玉成)/664
自序(劉汝霖)/679
北朝文學六考(曹道衡)/681

《隋唐五代卷》目錄:
前言/1
隋代文學是北朝文學的尾聲還是唐代文學的先驅?(汪之明余冠英)/1
讀《全唐詩》發微(劉師培)/4
唐人五七絕詩之研究(陳斠玄)/7
說唐詩的醇美(傅庚生)/18
唐詩與意象(陳植鍔)/27
宮體詩的自贖(聞一多)/53
四傑(聞一多)/61
論陳子昂的文學精神——紀念陳子昂誕生一千三百周年(劉大傑)/66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誤解(程千帆)/76
初唐七律音韻風格的再考察(趙謙)/89
從盛唐詩歌看民間文學與文人創作的關係(馬茂元)/103
王維的政治生活和他的思想(陳貽焮)/110
盛唐七絕芻議(陳貽焮)/117
浪漫主義的詩人李白(崔憲家)/141
李白的文藝造詣與謝脁(李長之)/146
李太白氏族之疑問(陳寅恪)/151
李白兩人長安辨(稗山)/154
李白家世考異(詹鏌)/162
李白《蜀道難》本事說(詹鏌)/172
李杜詩之比較(胡小石)/18l
情聖杜甫(梁啓超)/187
杜甫《戲為六絕句》集解(郭紹虞)/198
詩歌史中的雙子星座(郭沫若)/225
-個醒的和八個醉的——杜甫《飲中八仙歌》札記(程千帆)/228
《長恨歌》箋證(陳寅恪)/241
韓愈及其門弟子文學論(羅根澤)/274
論“以文為詩”(朱自清)/287
唐代法家詩人劉禹錫(蕭滌非)/293
溫庭筠生平的若干問題(王達津)/309
詞的起原(胡適)/319
詞體之演進(龍沐勛)/328
令詞出於酒令考(夏承燾瞿禪)/361
李後主評傳(唐圭璋)/363
唐人小說在文學上之地位(汪辟疆)/370
唐傳奇作者身分的估計(馮沅君)/378
敦煌發見唐朝之通俗詩及通俗小說(王國維)/387
敦煌的俗文學(鄭振鐸)/392
唐代俗講考(向達)/423
唐代“音樂文藝”研究發凡(任半塘)/442

《宋代卷》目錄:
序(諸葛憶兵)/1
清真先生遺事(王國維)/1
宋江三十六人考實(余嘉錫)/17
北宋詩話考(郭紹虞)/77
論梅堯臣的詩(朱東潤)/101
南宋詞之音譜拍眼考(任二北)/111
宋朝說話人的家數問題(孫楷第)/135
兩宋詞人與詩人與道學家(陳子展)/145
姜石帚非姜白石辨(夏承燾)/151
令詞出於酒令考(夏承燾瞿禪)/155
姜白石議大樂辨——白石道人遺事考之一(夏承燾)/158
論詞之作法(唐圭璋)/164
柳永事跡新證(唐圭璋)/183
李清照事跡作品雜考(王仲聞)/193
兩宋詞風轉變論(龍榆生)/219
論填詞可不必嚴守聲韻(詹安泰)/236
宋詞風格流派略談(詹安泰)/246
“詞”的原始與形成(姜亮夫)/253
總論詞體的特質(繆鉞)/274
論姜夔詞(繆鉞)/276
張孝祥世系、里貫考辨(宛敏灝)/286
蘇軾在宋代文學革新中的領袖地位(姜書閣)/301
宋詞中的“豪放派”與“婉約派”(吳世昌)/313
李清照論(李長之)/321
宋詩選注序(錢鐘書)/340
從山谷詩的藝術特點談到“江西詩派”(匡扶)/356
西崑詩派述評(程千帆)/364
陸游及其創作(程千帆)/373
“別才”和“別趣”——《滄浪詩話》的創作論和鑑賞論(吳調公)/388
黃庭堅詩論再評價(吳調公)/398
《陳與義集校箋》前言(白敦仁)/415
宋初詩壇及“三體”(白敦仁)/426
南宋《江湖前、後、續集》的編纂和流傳(胡念貽)/434
夢窗詞:夢幻的視窗(陶爾夫)/447
晏幾道夢詞的理陛思考(陶爾夫)/463
放翁詞論(喻朝剛)/478
宋詩的分期及其標準(陳植鍔)/492
試論王禹偁與宋初詩風(陳植鍔)/506

《遼金元卷》目錄:
遼文學(顧敦鏢)/1
元遺山論詩絕句(郭紹虞)/25
讀《遺山樂府》(沈祖)/36
元西域人華化考(陳垣)/43
宋亡後仕元之儒學教授(周祖謨)/71
元雜劇里的八仙故事與元雜劇體例(石兆原)/90
元雜劇及其時代(朱東潤)/116
戲曲考原(王國維)/141
元劇之文章(王國維)/157
南北戲曲概言(吳梅)/162
元代“公案劇”產生的原因及其特質(鄭振鐸)/169
論元人所寫商人、士子、妓女間的三角戀愛劇(鄭振鐸)/186
宋金元戲劇搬演考(錢南揚)/202
南戲與北劇之交化(凌景埏)/212
元代壁畫中的元劇演出形式(周貽白)/234
侯馬董氏墓中五個磚俑的研究(周貽白)/239
元人雜劇的本色派和文采派(王季思)/244
讀曲小記(一)(胡適)/267
再談關漢卿的年代(胡適)/272
從性格上出戲兼及關漢卿創造的理想性格(李健吾)/275
關漢卿筆下婦女性格的特徵(戴不凡)/284
《西廂記》藝術上的批判與其作者的性格(郭沫若)/311
《西廂記》敘說(王季思)/316
王實甫生平的探索(馮沅君)/330
《琵琶記》中的蔡伯喈(董每戡)/338
趙五娘的悲劇(戴不凡)/350
散曲之研究(任二北)/364
詞話考(孫楷第)/431

《明代卷》目錄:
前言(雍繁星)/1
何心隱及其思想(容肇祖)/1
明代的文人集團(郭紹虞)/36
明代文人結社年表(郭紹虞)/91
何景明批評論述評(朱東潤)/100
中國戲曲聲腔的三大源流(周貽白)/107
明代南戲五大腔調及其支流(葉德均)/126
明代初、中期北雜劇的盛行和衰落(黃芝岡)/172
談吳江派(錢南揚)/194
論吳江派和湯沈之爭(邵曾祺)/213
雜談《牡丹亭?驚夢》(俞平伯)/227
《水滸傳》考證(胡適)/236
《水滸》英雄的綽號(王得器)/281
西遊記玄奘弟子故事之演變(陳寅恪)/309
西遊記的演化(鄭振鐸)/313
《金瓶梅》的著作時代及其社會背景(吳晗)/339
三言二拍源流考(孫楷第)/370
《三言》序的作者問題(陸樹奮)/404
馮夢龍之生卒年(王重民)/416
明代的時曲(鄭振鐸)/418

《清代卷》目錄:
前言(汪龍麟)/1
論近世文學之變遷(劉師培)/1
顧亭林先生學侶考序(謝國楨)/5
性靈說(郭紹虞)/8
論《圓圓曲》(姚雪垠)/39
論八股文(周作人)/59
清代駢體文的復興與考據學(馬積高)/62
納蘭成德傳(張蔭麟)/72
納蘭性德年譜(張任政)/99
清代雅俗兩種文化的對立、滲透和戲曲中花雅兩部的盛衰(馬積高)/135
文學批評家李笠翁(胡夢華)/145
李漁戲劇論綜述(朱東潤)/155
李笠翁朋輩考傳(顧敦鏢)/168
焦竑及其思想(容肇祖)/228
論《長生殿》的思想性(程千帆)/263
論《長生殿》的思想(續完)(程千帆)/274
校點《桃花扇》新序(方霞光)/283
論《桃花扇》的“餘韻”(董每戡)/290
《好逑傳》之最早的歐譯(陳受頤)/306
辨偽舉例(胡適)/335
略談《聊齋志異》的反封建反科舉精神(聶紺弩)/342
吳敬梓及其社會觀(吳景賢)/354
論《儒林外史》的結構(王璜)/374
《紅樓夢》評論(王國維)/382
《紅樓夢》考證(改定稿)(胡適)/399
跋乾隆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鈔本(胡適)/428
《石頭記索隱》第六版自序(蔡孑民)/437
《紅樓夢》悲劇之演成(牟宗三)/441
《紅樓夢》試論(陳覺玄)/459
賈寶玉的出家(張天翼)/475
《紅樓夢》簡論(俞平伯)/506
論《紅樓夢》(何其芳)/519

《近代卷》目錄:
前言(汪龍麟)
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胡適)/1
評胡適《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胡先驌)/58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的社會背景和文學概況(李何林)/75
中國近代文學的社會基礎及其特徵(陳則光)/89
林紓的翻譯(錢鐘書)/102
近代詩人述評(汪辟疆)/124
龔定庵思想之分析(錢穆)/148
龔自珍簡論(季鎮淮)/164
讀鄭珍的《巢經巢詩》——談五七言詩體的運用問題(繆鉞)/174
王韜和他的文學事業(陳汝衡)/179
近代中國民族詩人黃公度(葛賢寧)/187
論黃遵憲的新派詩(質靈)/204
晚清詩人黃遵憲(王瑤)/212
梁任公先生(鄭振鐸)/221
詩僧曼殊——尚留微命作詩贈——有懷末句(丁丁)/245
章太炎的文章論(周振甫)/260
章太炎文學簡論(任訪秋)/270
近代女革命詩人秋瑾(肖善因)/286
台灣詩人丘倉海評傳(梁國冠)/293
關於偽《石達開遺詩》(阿英)/315
南社在中國文學上的地位(徐蔚南)/318
戲曲的更新(楊世驥)/322
二十年來之新劇變遷史(鴻年)/343
包公傳說(趙景深)/353
歐陽予倩和紅樓戲(曲六乙)/369
川劇作家趙熙及其《情探》(冬尼)/375
黃吉安劇作初探(席明真)/388
今日中國之小說界(節錄)(志希)/398
《龍圖公案》與《三俠五義》(王虹)/401
關於《兒女英雄傳》(孫楷第)/412
《花月痕》作者之思想(劉歐波)/423
《花月痕》的作者魏秀仁傳(容肇祖)/431
《海上花列傳》序(胡適)/441
與《儒林外史》有連續性的三部小說(王璜)/457
李伯元作品的思想傾向是進步的(海孺)/465
略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劍奇)/471
關於《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鶚(嚴薇青)/476
《孽海花》(增訂本)前言(張畢來)/490
評《孽海花》的思想內容和社會作用(徐夢湘)/497
談鴛鴦蝴蝶派小說(徐佩珺)/508

文摘

工部表情的好詩,絕不止前頭所舉的這幾首(無論古近體);我既不是做古詩的選本,只好從略;還有些屬於別種表情法的,下文另講。但我們要知道,這種表隋法。可以說是杜工部創作;最少亦要說到了他才成功;所以他在我們文學界占的位置。實在不同尋常;同時高岑王李那些大家,都不能和他相提並論。後來這種表隋法,雖然好的作品不少,都是受他影響,恕我不徵引了。
別的我雖然打定主意不徵引,獨有元微之悼亡的七律三首,我不能不徵引。因為他是這一類的表情法,卻是杜工部以外的一種創作: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辭。
同穴育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這三首詩所表的情感之濃摯。古人後人都有的;但他用白話體來做律詩,在極侷促的格律底下。赤裸裸把一團真隋捧出,恐咱連杜老也要讓他出一頭地哩。
五迴蕩的表情法(二)
迴蕩的表情法,用來填詞,當然是最相宜;但向來詞學批評家,還是推尊蘊藉。對於熱烈盤礴這一派,總認為別調。我對於這兩派,也不能偏有抑揚(其實亦不能嚴格的分別)。但把迴腸盪氣的名作,背幾闋來當代表。
初期的大詞家.當然推李後主。他是一位“文學的亡國之君”,有極悲痛的情感。卻不敢公然暴露。

序言

本卷所選是20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中具有通論性質的論文。這裡所說的“通論”有兩種含意。第一是指從整個編輯體例來講。無法納入按歷史分期所選編的各卷中的論文,第二是這些論文所討論的大都是有關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中具有巨觀理論方法性的問題和某些比較重要的具有跨時代特徵的古典文學現象。從這些論文中,我們也許可以更好地看到20世紀以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總的發展進程和研究特點。
攢陸質來講。選人本卷中的文章大體可分為四組主題。第一組是幾篇20世紀早期到中期的學人關於中國古典文學新認識的文章。這種認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這一時段古代文學研究的主導性的思想潮流以及其發展階段的變化。按時間先後來講,我們可以把這一組文章再細分為三種類型,大體代表了三個不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的文章代表了20世紀初學人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看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