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上半期法律史家群體研究》是2017年12月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雷。
基本介紹
- 書名:20世紀上半期法律史家群體研究
- 作者:張雷
- 出版社:鄭州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頁數:186 頁
- 定價:5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453703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取中國近代法律文明演進的視角,對沈家本、梁啓超、楊鴻烈、陳顧遠、程樹德、丘漢平、蔡樞衡、李大釗等,這樣一個在20世紀上半葉中國法律史學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較大影響的法律史家研究群體,從學術與社會互動關係入手,考察他們的職業身份、專業狀況及教育背景,爬梳他們對當時激盪時局的回應狀況,比較他們學術研究視角及方法的異同,剖析他們研究成果的特色,評估他們對中國近代法律文明的貢獻等,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進行全面分析與總結,進一步闡發法律史學與近代中國法文化建構、法律史家群體與近代中國法治文明建設的密切關係,探索法律史學社會功能發揮以及法律史學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因素等。
作者簡介
張雷(1973一),河南永城人,中國農工民主黨員,歷史學博士,商丘師範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法律史學研究等。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
圖書目錄
緒論
一、學術回顧及存在的問題
二、本書所運用的理論與方法
三、本書的重點、難點及創新之處
第一章 20世紀上半期中國法律史家群像
第一節 法律史家的職業身份構成
一、政要法律史家群像
二、專業學者型法律史家群體
三、非專業學者型的法律史家群體
四、其他職業法律史家群體
第二節 法律史家的專業背景
一、法學出身的法律史家群體
二、史學出身的法律史家群體
三、其他專業背景的法律史家群體
第三節 法律史家的教育背景
一、國內教育背景的法律史家
二、歐美教育背景的法律史家
三、日本教育背景的法律史家
第二章 法律史學家對激盪時局回應
第一節 學術救國、教育救國及學者使命的理論闡發
一、學術具有挽救國難功能論
二、教育救國論的理論闡發
三、知識階層的自身使命反思
第二節 學科理論與研究方法:學術救國理念的實踐
一、法律史學的本質認識及社會功能闡發
二、法律史學科研究對象及內容的探討
三、中國法律史學科體系構建
四、中國法律史研究方法的探索
第三節 法律史學教育:教育救國理論的踐行
一、學制改革與法律史學教育的開端
二、法律史課程開設情況概覽
三、法律史教學效果分析
第三章 法律史家視角分歧與法律史學成果的豐富
第一節 法治救國論勃興與法律史學嬗變、分途
一、時局轉換與近代法治救國思潮的勃興
二、變法途徑分歧與對待中國傳統法文化態度的殊途同歸
三、視界差異與中國近代法律史學研究的視角分歧
第二節 新考據法律史學及成果舉要
一、考據法律史學價值申辯
二、陳寅恪與隋唐法制考略
三、法律古籍的出土、整理與研究
第三節 史觀學派及其成果舉要
一、史觀派治學特色
二、唯物史觀與中國近代法律史學理論的轉型
三、馬克思主義史家群體學術成就對中國法律史學近代化的啟發
第四章 法律史家與中華法律文明新舊轉捩
第一節 重塑中華法系:中國近代法治路向的積極探索
一、中華法系的精神及世界地位分析
二、中華法系的發展分期爭鳴
三、中華法系重構的方法及方向
第二節 中國近代法律革新路徑的探索
一、藥方還販古時丹:從文化傳統中尋求改革之路
二、對傳統法制的清算與對西法的膜拜
三、中西法律結合路徑的選擇
第三節 法律史家與司法實踐效果最佳化
一、縣政運動與縣制研究的歷史主義高漲
二、法律史家對縣制建設的理論卓識
三、司法實踐視域下法律史家價值評估結論
一、法律史家群體是法治近代化的主要推動者
二、法律史家識見與修養是法律史學社會功能發揮的關鍵因素
三、科學的理論、方法與跨學科視角是法律史學獲得重大突破的關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