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1949中外文學比較史

1898-1949中外文學比較史

《1898-1949中外文學比較史(新版)(上下)》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翔實而又獨創性地論述中國現代文學與外國文學關係的文學史著作。以新的文學史觀、文學觀重新詮釋1898—1949年間的中國文學所受外國文學影響的情況——吸納、排斥、變異與自我創造,實現中國文學現代化、本土化的過程。以比較文學的特有立場與寬廣視域,將歷史文獻學的方法與理論分析相結合,探涉了一般文學史難以展開的領域。被稱為新時期具有“學科突破”意義的代表性學術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898-1949中外文學比較史
  • 作者:范伯群 朱棟霖
  •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3月1日
  • 頁數:925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34380600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1898-1949中外文學比較史(新版)(上下)》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籠。
“全書中外文化視野開闊,‘史’的框架新穎而富有理論深度”,“具有了相當的學術品位”。
——賈植芳《專家鑑定書》
《1898-1949中外文學比較史》是80—90年代“突破原有的文學史研究格局與編寫模式”的“明顯標誌”。
——樊駿《文學史研究格局與編寫模式的突破》
“是一部同國際學術先進水平‘接軌’並又有中國特色的近現代全方位視角的文學通史”,“一部反映比較文學新學科進展,既能滿足當前教學急需,又能適合下一世紀新時代需要的優秀教材”。
——孫景堯《評〈1898-1949中外文學比較史〉》
直到十年後的今天,它的規模,它的學術水平,仍然沒有被完全超越,足見好的學術著作是有長久生命力的。
——王向遠《中國比較文學研究二十年》

圖書目錄

第一編 總論:中國文學的現代化、民族化與繼承、借鑑、創造
第一章 在新舊世紀之交建立文學的界碑
第一節 以全局視界測繪文學革新圖像
第二節 翻譯的新紀元為中外文學可比性奠基
第三節 濫觴期的界碑以觀念更新為標誌
第二章 在中外文化交流傳統中
第一節 中國輸出的智慧
第二節 歐洲探索“中國形象”
第三節“中國之歐洲”
第三章 “西化”,還是現代化?
第一節 建立民族化的現代化觀念
第二節 探求現代化的歷程
第三節 “西化”,非現代化
第四節 傳統派、折衷派非民族現代化
第四章 現代對傳統的認同
第一節 現代化和“歷史的義務”
第二節 現代作家對“士”傳統精神認同
第三節 現代文學對古典美學思想認同
第五章 繼承、借鑑、創造與中國文學現代化、民族化
第二編 近代文學時期
第一章 文化:近代中外文學比較的熱點
第二章 “歐洲精神”與“文界革命”
第一節 “文界革命”與倡導白話文
第二節 “歐西文思”與新文體
第三節 邏輯文及其發展
第三章 西詩漢譯與“詩界革命”
第一節 西詩漢譯與“拜倫”角色
第二節 “詩界革命”與新派詩
第四章 小說界革命與小說翻譯
第一節 小說界革命的興起
第二節 翻譯小說與翻譯觀
第五章 “新小說”:中國小說現代化的開端
第一節 政治小說的問題意識
第二節 租界文化與社會小說
第三節 短篇白話小說的現代雛形
第六章 “新劇”:從古典戲曲向現代話劇的過渡
第一節 文明戲的興起與外國戲劇
第二節 早期話劇創作與翻譯
第三編 “五四”文學時期
第一章 外來思潮與“五四”文學觀念
第一節 “拿來主義”與創造意識
第二節 易卜生與“五四”個性主義
第三節 泛寫實主義思潮與“五四”文學觀念
第四節 歐洲浪漫主義美學思想與中國傳人
第五節 泛神論與中國浪漫主義
第六節 新浪漫主義與走向現代化意向
第二章 現實主義初潮中的“五四”小說
第一節 現實主義觀念形態與小說創作
第二節 現實主義的開放性
第三節 魯迅:“拿來”創造、融會貫通
第三章 西方浪漫主義與“五四”小說
第一節 浪漫主義精神與小說創作
第二節 自然性、時空感與宗教情緒
第三節 創造社與西方浪漫主義
第四節 挑剔地選擇浪漫主義
第四章 浪漫主義文學與主體獨異光彩
第一節 郁達夫對外國文化的選擇與接受
第二節 屠格涅夫、施托姆、盧梭與日本“私小說”
第三節 主體的獨異創造
第五章 西方現代主義與“五四”小說
第一節 現代主義文學理論在“五四”

作者簡介

范伯群,1931年生,浙江湖州人。195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現為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曾參編《鴛鴦蝴蝶派文學資料》、《鴛鴦蝴蝶派——(禮拜六)派作品選》、《民初都市通俗小說叢書》(1991-1992年台灣業強版)主編《中國近現代通俗作家評傳叢書》、《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曾合作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1986)》《1898—1949中外文學比較史》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