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美國槍殺黑人事件(10·9美國白人警察槍殺黑人青年事件)

10·8美國槍殺黑人事件

10·9美國白人警察槍殺黑人青年事件一般指本詞條

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是指2014年10月8日,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發生一起白人警察槍殺一名黑人青年的事件。這是自8月弗格森一名黑人青年布朗,遭白人警察槍殺兩個月來發生的第三起白人警察槍殺黑人的案件。

2014年10月12日,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蕭奧鎮,警察開始逮捕靜坐示威者。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為期4天的“弗格森10月紀念”活動仍在持續。活動意在讓人們意識到警察濫殺黑人的不端行為,提高人們對警察非軍事化的認同度。2014年10月12日,警察逮捕了參加活動的十幾名示威者,同時使用辣椒水和催淚彈驅散示威人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
  • 地點:美國
  • 時間:2014年10月8日
  • 事件:白人警察槍殺一名黑人青年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槍殺事件,引發示威,事件爭端,事件結果,事件爭議,

事件背景

2014年10月8日,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發生一起白人警察槍殺一名黑人青年的事件。這是自8月弗格森一名黑人青年布朗遭白人警察槍殺兩個月來發生的第三起白人警察槍殺黑人的案件。
2014年10月8日的事件發生在距布朗被槍殺不遠的聖路易斯市,且又在當地民眾準備從10月10日起舉行為期4天的聲援布朗案的集會抗議活動前夕,因而引起各界廣泛關注。

事件經過

槍殺事件

美國《華盛頓郵報》2014年12月5日報導,對於魯梅因·布里斯本的死亡真相,依然不明確。事件的大體情況是,布里斯本在與一名白人警察的撕扯中,被後者開槍打死。
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
菲尼克斯市警方發言人特倫特·科倫珀3日介紹說,事件源於一個爆料。2014年12月2日晚,警方接到線報稱,在一處便利店外的一輛黑色運動型多功能車(SUV)內正在進行毒品交易。附近巡邏的一名30歲警員隨後趕去處理。
科倫珀說,那名警員趕到後,看見布里斯本離開那輛車,似乎從車后座上拿走了什麼東西。當警員要求布里斯本舉起手時,後者把手放在褲腰部位。這促使警員掏出武器,布里斯本隨即逃走。
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
警員追趕並抓住了布里斯本,兩人一陣撕扯。《華盛頓郵報》說,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有些混亂。
媒體報導,兩人撕扯中不知怎么到了布里斯本女朋友所住的公寓,後者打開門,令布里斯本和警員跌倒在公寓內。科倫珀說,警員在撕扯過程中好像摸到布里斯本口袋裡有槍。跌倒後,因無法再繼續抓住布里斯本的手、擔心他可能“掏槍”,警員從而向布里斯本開了兩槍。
槍響過後,增援的警察和消防人員趕到。經過一番救治,宣布布里斯本當場死亡。這時,他們才發現,布里斯本口袋裡的是個藥瓶。
事發過程中,那名警員沒有受傷。警方沒有透露他的姓名。

引發示威

事發後,數百名示威者2014年12月4日晚走上菲尼克斯市街頭。他們聚集警察局前,還一度封鎖街道。
《華盛頓郵報》報導,布里斯本34歲,有4個孩子。他的朋友,布里斯本是個好父親。
2014年12月4日晚在示威現場,布里斯本9歲的女兒艾亞娜·雷恩斯說:“我覺得那真的不需要發生,爸爸再也無法與我們一起分享快樂和憂傷。”
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
布里斯本的母親也說:“沒有他,我們的餘生怎么過,從現在起,我的每一次呼吸都是為了他。”
示威者要求警方給出答案,包括提供那名警員的名字和背景等。與菲尼克斯警方合作的非洲裔美國人諮詢委員會主席安·哈特說:“我們感到擔憂和難過,我們缺乏信任……我們不想成為像在紐約和弗格森市所發生事情的翻版。”
弗格森案和紐約一案引發全美多地大規模示威。一些示威演變為騷亂,示威者與軍警爆發衝突。

事件爭端

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
按照警方說法,那名警員在這起事件中處置得當。他收到舉報去調查犯罪活動,且多次命令布里斯本趴在地上不要亂動,但後者不聽,反而咒罵警員,“這名警員做了我們希望他做的事”。
警方說,而且事實證明,布里斯本口袋裡裝的是羥考酮藥片,在那輛SUV車內還找到一把半自動手槍和一罐據信是大麻的物品。
另外,布里斯本有過犯罪記錄。馬里科帕縣法院記錄顯示,布里斯本1998年承認犯盜竊重罪和持有大麻罪,2009年曾酒後駕駛。
按照布里斯本的朋友、鄰居和律師的說法,布里斯本當時並非在進行毒品交易,而是給家人送快餐。《亞利桑那共和報》報導,事發公寓門外的確撒落著法式炸薯條。
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
律師馬茜·克拉特告訴《華盛頓郵報》記者,那名警員當著布里斯本女朋友和15個月大孩子的面,槍殺了他。“這裡所發生的是一名警員謀殺了我的當事人,警方所說的事發過程根本說不通。”
而且,克拉特質疑,為何當時這名警員單獨行動。“我不確定為何單獨一名警察覺得需要去那兒,”他說,“如果這名警察感覺到一個藥瓶並認為那是手槍柄,這讓人質疑他的能力。我不知道誰會錯把塑膠瓶當做手槍柄。槍柄要比塑膠瓶大多少啊?”

事件結果

2014年10月12日,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蕭奧鎮,警察開始逮捕靜坐示威者。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為期4天的“弗格森10月紀念”活動仍在持續。
活動意在讓人們意識到警察濫殺黑人的不端行為,提高人們對警察非軍事化的認同度。12日,警察逮捕了參加活動的十幾名示威者,同時使用辣椒水和催淚彈驅散示威人群。

事件爭議

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
2014年11月26日報導外媒稱,大陪審團在24日傍晚決定,對槍殺一名18歲無武器黑人(邁克·布朗)的白人警察不予起訴。在此訊息傳出的幾分鐘之內,憤怒的人群湧入弗格森市的街道。這起致命的槍擊案曾引發了歷時數周的示威活動,暴露了非裔美國人與警察之間嚴重的種族緊張關係。
據美聯社美國2014年11月26日報導,在聖路易斯縣的最高檢察官宣布大陪審團的決定之後,歐巴馬總統和邁克·布朗的家人呼籲民眾保持冷靜。當歐巴馬在白宮新聞發布廳發表現場直播演講時,各家電視台的直播圖像把歐巴馬放在螢幕的一側,另一側是弗格森市的暴力示威活動。
示威者越過路障並怒罵警察。一些人反覆高呼“殺人兇手”,其他人則扔石塊、砸玻璃並破壞汽車。
還有幾聲槍響傳出。坐在裝甲車裡的警察向示威者釋放催淚瓦斯,令示威者的眼睛和肺部有灼熱感。
警察達倫·威爾遜在8月9日與布朗對峙時將後者擊斃,這件事引發了關於警察如何對待美國非裔年輕男性的激烈辯論,並令人們將注意力集中在弗格森市和美國各地長期發酵的種族緊張關係上。
歐巴馬24日晚間表示,美國人需要接受大陪審團的決定。他說:“我們是一個建立在法治基礎之上的國家,因此我們需要接受,這是大陪審團的決定。” 他說,一些美國人可能會“非常失望,甚至憤怒”,這可以理解,不過他與布朗父母一樣,呼籲示威活動保持和平。
美國幾大城市的警方表示,他們已經為可能會出現的暴力大型示威活動做好準備。
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
在弗格森市警察局門外,警方用手提式擴音器命令人群散開,稱示威活動已經變成非法集會。示威者對警方的命令不屑一顧。數分鐘後,街頭上聽到了四聲槍響。
大陪審團由9名白人和3名黑人組成,自8月20日以來,他們每周開會一次,聽取60名證人的證詞。大陪審團的會議是秘密進行的,這是此類審判程式的標準做法。
據法新社11月25日報導,示威活動在24日晚間席捲全美,因為密蘇里州的大陪審團做出了一個極其有爭議的決定,對射殺一名無武器黑人青年的白人警察不予起訴。
從最西部的西雅圖,到中部的芝加哥,再到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憤怒的人群走上街頭。與此同時,備受關注的密蘇里州弗格森市—大陪審團在此做出決定—發生騷亂。
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
在歐巴馬總統呼籲民眾保持冷靜的不久之後,數百人便聚集在白宮門前。
他們齊聲高呼“舉起手來,不要開槍”等口號,並打出寫有“制止種族主義警察恐怖行徑”和“為邁克·布朗爭取公正”橫幅。
白宮門前的示威活動是和平的,不同於弗格森市爆發的暴力示威活動。弗格森市的一輛警車被焚燒,商店被劫掠,警察釋放催淚瓦斯以驅散憤怒的黑人示威者。
白宮門前的示威活動在午夜過後解散,但示威者轉戰其他地方。紐約市警方出動大量警力。一架直升機在時報廣場上空盤旋。另一場集會在紐約市聯合廣場舉行。
另據路透社11月25日報導,25日晚上,美國法務部宣布將繼續對弗格森槍擊案進行調查,與此同時,美國法務部長埃里克·霍爾德在一份聲明中強調,美國法務部的調查尚未得出任何結論。
他說:“雖然在本案的調查中,我們與地方檢察官共享了大量信息,但從開始到現在,聯邦政府的調查一直保持著高度的獨立。即使這個案件的調查已進入了成熟階段,我們也在儘量避免對任何證據進行預判。”
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
當地時間10月13日,美國密蘇里州,示威者行進到聖路易斯市弗格森鎮警察局,要求警察“承認其罪行”。當天晚些時候,一部分示威者封堵了當地一個主要路口,而部分示威者前往市政廳示威。報導稱,13日的示威總計導致43人被逮捕。
2014年11月25日電據外媒報導,美國密蘇里州白人警察槍殺黑人青年的案件即將宣判,密蘇里州州長尼克森當地時間24日晚發布聲明,呼籲在法院宣判結果後,所有聖路易斯縣的人,不論立場,都能保持冷靜、給予理解。
尼克森在聲明中稱,“我們所有人都在確保有足夠的資源能為大家提供生命的保護,確保人人安全。”尼克森的聲明在一場20分鐘的記者會上發布。此時,聖路易斯縣弗格森鎮已經聚集了許多民眾,氣氛緊張,大家都在等待大陪審團的結果。
聖路易斯縣執行長官、市長以及密蘇里州公共安全官員陪同尼克森參加了記者會。當局還宣布,為了確保聖路易斯縣執法安全,國民警衛隊將在人群聚集現場協助當地警官。
18歲的黑人少年布朗在今年8月9日在弗格森鎮被名叫威爾遜的警察開槍打死。他的死訊引發了動亂,甚至暴力抗議,很多人批評警察和執法人員過分使用武力。
自從今年8月底以來,這個大陪審團一直討論,是否應起訴開槍打死18歲黑人少年布朗的警官威爾遜有罪。
一周之前,美國密蘇里州州長尼克森宣布在全州實施30天緊急狀態法並部署國民衛隊,防備大陪審團就槍殺黑人青年案做出的決定可能引發騷亂。
弗格森,美國中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一個僅有2.1萬人口的小鎮,因3個半月前白人警察威爾遜當街射殺非洲裔青年布朗一案懸而未決,再現緊張態勢,示威抗議持續不斷。
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呼籲公眾保持冷靜,並指出暴力行為不僅違法,也違反美國的核心價值。布朗的父親麥可則發布短片,稱不應傷害他人及毀壞財物,呼籲人們團結一致,締造種族平等的社會。
《紐約每日新聞》報導,最新的報告顯示,美國每一天至少有一人被警察殺死。根據FBI對過去7年數據的統計,美國警察每年平均殺死400人。2012年,遭警察殺死的人數為410人。除了一例案件之外,所有案件中的所使用的武器均為槍枝。
報導說,每年四分之一的案件(平均96起、每周兩起)的警察殺死平民的案件涉及白人警察和黑人死者。這份報告統計了2005年到2012年之間的“正當”他殺案。事實上,僅有750個執法機構參與了這項研究(總數為17000個),這意味著實際死亡數字可能更多。根據紀錄,18%的黑人死者年齡低於21歲。僅有8.7%的死者為年齡在21歲以下的白人青少年。
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
密蘇里警察擊斃黑人青少年案件引發全國的軒然大波,並引發當地騷亂。而在今年3月,警方在阿爾伯克基擊斃38歲無家可歸男子詹姆斯?博伊爾,警方稱他曾多次威脅警察,現場視頻顯示警察在開槍時博伊爾正在收拾自己的東西。
2014年8月9日,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弗格森鎮18歲黑人青年麥可·布朗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遭白人警察達倫·威爾遜六槍射殺。這一事件在當地引發了持續的大規模抗議,並在警方的武力鎮壓之下進一步激化為騷亂和暴動,密蘇里州政府不得不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調集國民警衛隊來維持當地秩序。而在去年7月,槍殺黑人青年特雷沃恩·馬丁的白人協警喬治·齊默爾曼被判無罪釋放之後,也在美國多個城市引發了系列抗議示威活動。
警察槍殺黑人已經成為美國社會的一種常態。美國聯邦調查局數據顯示,美國每周有近兩名黑人命喪白人警員槍下。最近一個月中至少有4位未持械黑人男子被美國警察射殺,麥可·布朗只是其中之一。就在他被殺之後10天時間內,美國媒體又相繼報導了兩起類似案件。8月11日,兩名白人警察在洛杉磯街頭開槍打死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非洲裔男子埃澤爾·福特;8月19日,距弗格森鎮僅4英里的聖路易斯市再次傳出警方射殺非洲裔男子的訊息,25歲的黑人男子卡傑米·鮑威爾被兩名警察開槍打死。而根據2012年美國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當年至少有136名手無寸鐵的非洲裔美國人被警察或安保人員殺害。
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
美國警察槍殺黑人事件頻繁發生,背後有著深刻的種族烙印。眾所周知,種族歧視在美國社會系統性地存在,已經成為美國人權保障中的痼疾,使得少數種族的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無法得到平等保障。當種族歧視因素滲入到執法司法系統之後,不同種族就面臨著不同的命運:白人被袒護,而少數種族則面臨更為嚴苛的對待。無論是警察在街頭的隨意攔截搜身檢查,還是對涉毒人員的逮捕及判刑,都有數據都證明顯著存在種族歧視現象。美國奴隸制的歷史使得占據主導地位的白人社會永遠無法克服對黑人根深蒂固的偏見,而弱勢的經濟社會現實又使得黑人呈現出高犯罪率的態勢,因此黑人不可避免地成為執法司法領域中種族歧視的主要犧牲品。美國專欄作家查爾斯·M·布洛曾指出,美國“對黑皮膚的根本性歧視—這一奴隸制度的支柱依然頑固存在”。警方通常先入為主地將黑人青年男子預設為罪犯,將他們隔離在充分享有公民權的邊界之外。警察槍擊黑人案件頻發的直接原因在於警察傾向於用更加暴力的方式對待黑人,很多受害人就因為警察有意無意的誤判而失去了生命。槍擊黑人的警察事後很少會受到美國司法系統的追究,這也客觀上促使類似事件一再發生。警察頻繁槍殺黑人充分反映了執法者對黑人群體生命權的漠視,而執法部門和法務部門中的種族歧視行為歷來就是美國人權記錄中極不光彩的一幕。
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
事實上,種族歧視不僅僅威脅著美國黑人的生命權,也威脅著他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美國黑人的經濟狀況堪憂,黑人的失業率長期保持在白人失業率的2—2.5倍之間。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7月白人的失業率為5.6%,黑人則高達12.2%。2012年,紐約市約有50%的黑人處於失業狀態,這些人失業後平均需要花上一年時間才能找到新工作。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數據顯示,2012年黑人家庭收入中位數為33321美元,非西班牙裔白人家庭收入中位數為57009美元,前者不足後者的60%;2012年美國黑人的貧困率為27.2%,非西班牙裔白人的貧困率為9.7%,前者接近後者的3倍。儘管種族隔離制度早在半世紀之前就被廢止,但白人與黑人之間界限分明的居住隔離模式卻依然存留。當一定數量的黑人人口進入某個社區之後,原本居住在那裡的白人就會逐漸搬離這個社區,最終形成一個完全的黑人社區。黑人聚居社區在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質量方面往往要低於主流族群社區,而這又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個體素質和社會競爭力。居住在這些社區中的黑人居民經常被污名化,貼上“貧窮、懶惰、素質低下、無競爭力”的社會標籤,在勞動力市場上處於被排斥的地位,而群體被排斥感又降低了他們獲得職業的期望。這種邊緣化社區,其客觀條件限制了工商企業的存在和就業機會的提供,就業空間和居住空間的不相匹配也會嚴重影響黑人群體社會經濟條件的改善。社會不利與空間隔離的互動作用,使得黑人聚居區內進一步滋生出“貧困文化”和“犯罪文化”,對群體自身和整個社會都造成了持久的負面影響。黑人群體今天在美國所面臨的困境,是自黑奴制度以來種族歧視長期累積的社會後果。種族歧視使大量黑人喪失了融入主流社會的可能,更危及了這個種族群體的生存和發展。毋庸置疑,種族歧視是導致黑人各項人權受到嚴重威脅的根本原因,而美國政府和主流社會並無意於徹底改變這種種族不平等的現狀。
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
人權是人作為人應當享有的權利,普遍性和平等性是其根本特性。然而我們從美國人權保障的實踐中可以看出,由於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美國所謂的人權在不同種族之間既不普遍也不平等。從普遍性上來看,人權是部分人的人權;從平等性上來看,人權是不同標準的人權。如同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安妮特·戈登所言,“美國不堪的種族歷史繼續困擾著我們。黑人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公民”。當美國利用人權作為工具來攻擊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時候,應該適時回頭反省自己的人權狀況。在不能消除不同種族在人權保障上的差異之前,美國沒有資格自詡為世界人權的衛道士。
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8·2美國槍殺黑人事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