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萬國際亞洲地質圖

《1:500萬國際亞洲地質圖》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任紀舜、牛寶貴、王軍、金小赤、和政軍、邱燕、姜蘭、夏林圻、高林志、楊崇輝、王濤、周國慶、李懷坤、毛建仁、趙磊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500萬國際亞洲地質圖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
  • 主要完成人:任紀舜、牛寶貴、王軍、金小赤、和政軍、邱燕、姜蘭、夏林圻、高林志、楊崇輝、王濤、周國慶、李懷坤、毛建仁、趙磊
  • 等級:一等
  • 獲獎序號:20160009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6-1-09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1:500萬國際亞洲地質圖(1:5M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Map of Asia,縮寫為IGMA5000)是世界地質圖委員會(CGMW)和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旗下的一個大型國際合作項目,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全力支持,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組織實施,CGMW副主席任紀舜院士為首席科學家。項目緣起於2002年CGMW巴黎會議決議,委託任紀舜院士提出1:500萬國際亞洲地質圖編圖工作建議。2004年CGMW佛羅倫斯會議通過了任紀舜院士提出的建議:決議IGMA5000由CGMW南亞和東亞分會負責,聯合北歐亞分會、中東分會、海底圖分會以及相關國家共同完成。
IGMA5000從2005年正式啟動,在國際工作組領導下,建立了一個編輯組(由中國學者負責)、五個區域工作組和八個專題研究小組。第1工作組由俄羅斯學者主持,負責俄羅斯及其鄰近海域地質圖件的編制;第2工作組由伊朗學者主持,負責中東及其鄰近海域地區編圖;第3工作組由中國學者主持,負責中亞、蒙古、中國、朝鮮半島、中南半島及其鄰近海域地區編圖;第4工作組由印度學者主持,負責南亞地區及鄰近海域編圖;第5工作組由日本學者主持,負責日本及海域東南亞及西太平洋編圖。編輯組負責制定IGMA5000的總體設計和編圖的各項標準,包括地理底圖的準備,地質圖圖例設計和資料庫建設方案等;在各地區工作組所編圖件的基礎上,修改、完善最終完成IGMA5000全圖的編制。把編圖與專題研究結合起來是IGMA5000的最大特色,專題研究小組緊緊圍繞亞洲地質中存在的重大地質科學問題而設立,分別為:早前寒武紀地質、晚前寒武紀地質、南華系—震旦系、顯生宙地層、東部火山岩、西部火山岩、花崗岩和大地構造等專題研究小組。各專題小組與編圖人員密切配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詳見主要科技創新)。
IGMA5000於2012年完成,2013年由地質出版社用中、英文兩種版本出版。這是第一份CGMW和UNESCO旗下,由亞歐主要國家地質學家參與編制的、既表示大陸地質又表示海底地質、建有空間資料庫的國際亞洲地質圖,也是第一份在中國地質調查局全力支持下,有中國地質學家主編的國際亞洲地質圖。參加編制的有中國、俄羅斯、法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印度、緬甸、寮國、泰國、越南、高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20個亞歐國家的100餘名地質學家。IGMA5000編制期間,從 2005年到2011年共召開了5次國際編圖工作會議,2012年通過CGMW國際評審驗收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的評審驗收,均給與高度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