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湛墓)石馬

(於湛墓)石馬

(於湛墓)石馬發現於金壇區城東經濟開發區於湛墓遺址,原為於湛墓前的石刻,也稱為石像生,後因時代的變遷而被埋入地下。漢代開始,墓前石刻已出現。此後,歷代皇帝、貴族、官僚的墓葬神道兩旁多陳列有文相武將、石羊、石馬、石虎等石刻,以此來守衛陵墓,彰顯墓主的等級身份地位。文革期間,由於大量墓葬遭到挖掘,於湛墓遭到了毀壞,石馬被挖出。原有一對,挖出後一隻被埋於東村東首樓房房基下,一隻現存放於東村國小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湛墓)石馬
  • 所屬年代:明代
文物歷史
於湛,字瑩中,明正德六年(1511年)進士,先後在多地擔任地方官,曾先後出任兵部主事、職方郎中、陝西參議、江西布政使司右參議、貴州布政使司右參政、河南布政使司左參政、右副都御使等職務。他任職地方時政績卓著,數次得到擢升,官至戶部侍郎。嘉靖三十年(1551年),辭官歸鄉,後專心著述,撰有《素齋政書》6卷。正德三十四年(1555年)九月初六日,於湛病逝,終年七十四歲。他的墓葬見於方誌記載,《江南通志》卷三十九輿地誌記載:於湛墓在金壇縣官坊村西。而據《金壇縣誌》記載,於湛墓在北門外東村,其墓碑碑文由大學士徐階撰寫。
該只石馬是用整塊青石雕鑿而成,長2.91米,高2.1米,厚約0.65米。採用淺浮雕的雕刻技法,刻有馬轡、馬勒、馬韁、馬韉、馬鞍、馬蹬等馬具紋飾。馬鬃、馬尾刻畫生動,栩栩如生。石馬下方連著長方形底座,馬頭上抬,閉口含銜,籠頭左右有纓絡,面部正中系一球形飾物,韁繩由馬頸兩側向後傾斜掛於馬鞍上,馬鞍覆於馬背上,所墊披氈垂至馬腹,鞍兩側靠下雕有雙鐙,馬臀部有帶具。從馬具的特徵來看,石馬具有鮮明的明代風格。馬匹四蹄直立,低頭溫順,栩栩如生,馬身整體線條流暢,神態自然。明清時期的石馬造型較之前代的石雕風格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整體呈現出溫馴、平和的形象。這隻石馬整體保存較好,頭部頂端部分殘缺,馬身右側及底座有裂紋,生動地展現了明代的石雕風格與雕刻技法,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2008年8月7日,第三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實地查調查中發現。2010年5月4日,經金壇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金壇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