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蛇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藥王山石刻”中著名碑石之一。其拓本為碑石珍品,古今向來使人欣賞讚嘆。“龜蛇”碑是道教的產物,為潭真君所書。潭真君,即道教金元時期的全真教“七真子”譚處端,山東人。他是個擅長書法和頗具功力的道士。如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龜蛇碑
- 屬性:石碑文物
- 地點:靖遠縣民眾教育館
- 表現:奇形書法字
文物描述,歷史概況,
文物描述
“龜蛇”屬“四象”之一,亦稱“四靈”,是代表北方玄武之象(即北方神)。整個字型巧妙地將“龜”與“蛇”的辭彙意義、象徵意義及書者胸中之氣韻寓於書法蜿蜒流動的藝術形式中。書法遒勁迤健,流麗美觀,頗為生動傳神,形象感人。那“蛇”字宛如一條藤繞盤曲的長蛇,而那“龜”字則恰似一隻向上爬行的烏龜。若凝神久視。則目為之繚繞,若見二物蠢蠢欲動。
歷史概況
新中國成立前靖遠縣民眾教育館內,有一塊高兩米多,寬一米外的“龜蛇碑”,是以富平石刻成。上面陰刻著一個一筆寫成的奇形字,多少年來從無人辨識,看起來像一隻爬在碑上的大靈龜(龜是古代四靈之一)。而這個龜形又好像一條蜷臥著的長蛇,龜首、尾、殼、爪躍躍欲動,十分活潑。可是,究竟由何字組成,迄無人解開,只是相傳叫龜蛇碑。此碑的左下角題著“雷部白玉蟾題”幾個行草,筆力蒼勁,錯蹤古怪。這塊古碑來自何處,連隴上名金石家張維先生所著的《隴右金石錄》及《靖遠縣誌》中都無隻字記載。故民間傳說:這塊碑是某年一次大雷雨之後從空而降,上面的白玉蟾是玉皇大帝殿下成了精的月宮靈蟾,專司打雷的工作,兼察人間善惡。靖遠地處黃河之濱,祖厲河之畔,水怪作惡,時興洪浪,又降雹災,故降下此碑以鎮妖邪,而使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此碑原供在縣城內西南隅道教的三清宮內。若逢雷雨,道士們便撞鐘鳴罄,在碑下焚香祈禱,使雷雹消逝,化凶為吉,累累有驗。這在科學不昌明之時,只是人們一種愚昧的願望而已,誰也不會相信天上會降下這塊奇碑來的。
由於這塊碑字型奇特,造型美觀,從前不少人用朱紅把它拓下來,懸諸中堂,作鎮宅之寶。今連它的拓片也難找到,原碑損於何時也無由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