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紋豹

龜紋豹,別名雲豹、荷葉豹、柳葉豹、樟豹,是中型貓科動物。

學名Neofelis nebulosa
英文名clouded leopard
藏名音譯欺替欽
別名雲豹、荷葉豹、柳葉豹、樟豹
識別特徵
龜紋豹比金貓略大,中型貓科動物,比豹要小。體長75-110cm,尾長70-90cm,體重20kg左右,雄性略大於雌性。全身黃褐色,體側有對稱深色大塊雲狀班紋,周緣近黑色,而中心暗黃色,狀如龜背飾紋,故有龜紋豹之稱,易區別於其他豹類。頸背有4條黑紋,中間兩條止於肩部,外側兩條則繼續向後延伸至尾部;胸、腹部及四肢內側灰白色,具暗褐色條紋;尾長80厘米左右,未端有幾個黑環。
分布
龜紋豹產於尼泊爾、不丹、印度阿薩姆地區、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在中國主要分布於亞熱帶和熱帶林區,北限在陝西秦嶺,河南洛陽、甘肅南部,西至西藏察隅等地,南止於海南省,東至浙江省及台灣省。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四川、貴州、廣東、雲南諸省都有分布。 西藏地區有芒康、察隅、墨脫、隆子、錯那、亞東等地。
生境及習性
棲息於亞熱帶和熱帶山地及丘陵常綠林中,垂直高度可達海拔1600-3000m。據Biswas(1985) 和Jerdon (1874)報導,雲豹在喜瑪拉雅山腳下到海拔3,000米的地區活動 (Nowell & Jackson, 1996) 。
雲豹是豹類中最典型的林棲動物,能輕鬆攀爬上樹,利用粗長的尾巴保持身體的平衡。龜紋豹屬夜行性動物,清晨與傍晚最為活躍。棲息在山地常綠闊葉林內,毛色與周圍環境形成良好的保護及隱蔽效果。爬樹本領高,比在地面活動靈巧,尾巴成了有效的平衡器官,在樹上活動和睡眠。白天在樹上睡眠。常伏於樹枝上守候獵物,待小型動物臨近時,能從樹上躍下捕食。
多在冬春發情,性周期20-26天,孕期86-93天,於春夏產仔,每胎2-4仔,多為2仔。初生仔體重140-170g,出生後12天睜眼。哺乳期2個月左右。約一歲半性成熟。壽命可達17歲。 種群現狀 雲豹的野外生態研究難度較大 ,因此很少見到對雲豹進行較深入的種群調查報導。自60年代以來,台灣只有一些打獵者的目擊報導,但這些報導並沒有得到證實(Rabinowitz, 1988; Nowell, 1991)。
海南島的雲豹數量非常稀少並面臨滅絕的威脅(Thornback and Jenkins, 1982)。江西的雲豹數量,60年代和70年代數量較多,每年捕獲量均在百餘頭。1984年作者在皖南調查8個縣、其中寧國、涇縣、歙縣和旌德於1983年共收雲豹皮19張,其他縣極少。1995年3月調查,寧國縣林區近年來仍經常有雲豹出現,已無人公開狩獵、出售和收購雲豹皮張。
雲豹數量較多的省是江西、福建、湖南、湖北、貴州,70年代的雲豹皮產量均在100張左右。其次是四川、浙江、廣東,每年數十張。70年代與60年代相比,數量變化不大,但70和80年代開始趨於下降。近年來數量略有回升,估計全國現有資源量不過數千頭。雲豹分布區邊緣的陝西秦嶺及河南已瀕臨絕跡。
保護級別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致危因素
1. 雲豹是森林動物,我國森林的破壞已直接影響其種群數量;
2. 一些盜獵者為追求豹骨及華麗貴重的毛皮而肆意捕殺,故直到80年代中在一些大城市的裘皮商店中雲豹皮尚常可見到;
3. 林區狩獵極為普遍,雲豹賴以生存的食物相應減少,同樣影響雲豹種群的增長。
現有保護措施
已被列為國家I級保護動物。雲豹在分布區內,有很多自然保護區內尚有少量雲豹生活其中:桑植八大公山保護區(湖南)、宜黃華南虎保護區(江西)等。在廣西有雲豹的保護區有(李世裕,1993):九萬山水源林保護區、布柳河水源林保護區、滑水沖水源林保護區、銀殿山水源林保護區、下雷水源林保護區。停止虎豹骨入藥,將會減輕對它的捕殺壓力。
保護措施建議
1、所有自然保護區,應禁止任何狩獵活動;
2、繼續執行停止虎豹骨入藥,將會減輕對它的捕殺壓力;
3、動物園內飼養的雲豹建立譜系檔案,有計畫地發展2-3個雲豹飼養基地,不配對的分散飼養是瀕危物種的進一步消費;
4、開展對雲豹種群生態和數量研究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