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龜州保衛戰
- 發生時間:1231年
- 地點:龜州
- 參戰方:大蒙古國,王氏高麗王朝
- 結果:蒙古軍勝利
- 主要指揮官:蒙古統帥撒禮塔、高麗將軍朴犀、金慶孫
戰役背景,戰役過程,戰役結果,戰役影響,歷史評價,
戰役背景
辛卯年(1231年)八月,蒙古大汗窩闊台藉口使者著古與等被殺,派撒禮塔率大軍進攻高麗,高麗蒙古戰爭爆發。高麗出動三軍抵禦蒙古兵。高麗連戰連敗,鹹新鎮、鐵州相繼失守並遭屠城,接著蒙古軍隊連續攻陷靜州、朔州。金慶孫時為靜州分道將軍,他率領衙內敢死士十二人,打開城門與蒙古兵力戰,使蒙古兵退卻。隨後蒙古增援部隊趕來,靜州居民認為城池無法守住,全部潰逃,金慶孫回城時已空無一人,於是率此十二死士登山夜行,在七天七夜沒吃飯的情況下轉移到龜州。同時朔州守將金仲溫也棄城投奔龜州。
戰役過程
九月,蒙古兵臨龜州,蒙古兵圍城數重,日夜攻西南北門,城中軍突出擊走之。蒙古兵擒渭州副使朴文昌令入城諭降,朴犀斬之。蒙古選精騎三百攻北門,朴犀擊卻之。蒙古創樓車及大床,裹以牛革中藏兵,薄城底以穿地道。朴犀穴城注鐵液以燒樓車,地且陷,蒙古兵壓死者三十餘人。又爇朽茨以焚木床,蒙古人錯愕而散。蒙古又以大炮車十五攻城南,甚急。犀亦築台城上發炮車飛石卻之。蒙古以人膏漬薪厚積縱火攻城。朴犀灌以水,火愈熾,令取泥土和水投之乃滅。蒙古又車載草爇之攻譙樓。朴犀預貯水樓上灌之,火焰尋熄。蒙古圍城三旬百計攻之,犀輒乘機應變以固守,蒙古不克而退。復驅北界諸城兵來攻,列置炮車三十,攻破城廊五十。朴犀隨毀隨葺,鎖以鐵絙,蒙古不敢復攻。朴犀出戰大捷。
金慶孫則率十二死士與諸城別抄出城將戰,他於出城時訓令士卒說:“你們都是不顧性命、死而不退的人!”右別抄伏地不應,金慶孫便命令他們退回城內。金慶孫在戰鬥中手射蒙兵先鋒黑旗一騎,當地斃倒,十二死士因之奮戰,流矢中金慶孫之臂,鮮血淋漓,手仍然不停擊鼓。交戰了四五個回合後,蒙古兵退卻,金慶孫整隊還營。朴犀被他的勇敢所感動,親自迎拜並流淚,把龜州守城的重任都委任給金慶孫。
蒙古兵圍城數重,日夜急攻,用車子滿載草木,輾而進攻,金慶孫用炮車鎔鐵液向蒙古兵傾泄,燒其草木,蒙古兵退卻。金慶孫坐在胡床上督戰,有石炮飛過金慶孫頭頂,當場打死後衛兵卒,左右請移動胡床的位置,金慶孫說:“不可,我動則士心皆動。” 經過20多天的苦戰,終於迫使蒙古兵撤退。
12月蒙古軍再次攻龜州城。此時高麗朝廷派閔曦與蒙古講和,並派人告知龜州守將朴犀,朝廷已經派淮安公與蒙古軍講和,命朴犀等不要再抵抗蒙古軍了。但是,朴犀不聽,仍與蒙古軍激戰。
戰役結果
在高麗朝廷的再三勸說下,朴犀等不敢違抗王命,無奈投降。蒙古大汗窩闊台派遣使者來高麗,本來認為朴犀等“固守不降”想殺他們。念在朴犀忠於自己的國家,免於一死。朴犀回故鄉隱居。後朴犀拜門下平章事。金慶孫被拜為樞密院知州事,接著升為樞密院副使。
戰役影響
龜州之戰中曾有一位蒙古將軍,年幾七十,至城下環視城壘、器械,嘆曰:'吾自結髮從軍,歷視天下城池攻戰,未嘗見被攻如此而終不肯降者,城中諸將他日必皆為將相矣”,後犀果拜門下平章事。
歷史評價
《東國通鑑》評價此戰“嗚呼!以孤城弱卒,拒天下方張桀驁之虜,使不得東下,衛國家屹然如山嶽,吾東方善守城者,安市之後,又有龜州,犀、慶孫之功,誠不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