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歲飢,盜賊並起,二千石不能禽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龔遂勸農
- 時間:宣帝即位
- 事件:渤海左右郡歲飢
- 地點:渤海界
原文,譯文,
原文
上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遂可用,上以為渤海太守。……至渤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兵以迎,遂皆遣還,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鉏鉤田器者皆為良民,吏無得問,持兵者乃為盜賊。遂腳踏車獨行至府,郡中翕然,盜賊亦皆罷。渤海又多劫略相隨,聞遂教令,即時解散,棄其兵弩而持鉤鉏。盜賊於是悉平,民安土樂業。遂乃開倉廩假貧民,選用良吏,慰安牧養焉。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勸民務農桑,令口種一樹榆、百本薤、五十本蔥、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雞。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春夏不得不趨田畝,秋冬課收斂,益蓄果實菱芡。勞來循行,郡中皆有蓄積,吏民皆富實。獄訟止息。
(1)宣帝:漢宣帝劉詢。 (2)渤海郡:在今河北省東南部。左右:指郡的周圍。歲飢:年景不好,鬧饑荒。 (3)二千石:漢代對郡守的通稱。禽制:捉拿制服。禽,同“擒”。 (4)舉:推舉,推薦。 (5)以為:是“以之為”的省略,(兼語省略),可譯作“任用……為……”。“上以為渤海太守”即譯作“皇上任命他為渤海太守”。 (6)移書:移送文書。敕(chì):帝王的詔書、命令,這裡是“告誡”的意思。 (7)鉏(chú):同“鋤”。鉤:鐮刀。 (8)兵:兵器。 (9)翕(xī)然:協和一致的樣子。 (10)劫略相隨:結夥搶劫擄掠。略:同“掠”。 (11)兵弩(nŭ):泛指兵器、武器。弩:一種利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 (12)假(jiă):給予。 (13)牧養:管理養活。 (14)末技:指工商業,是與本業(農業)相對的。 (15)躬率:親自帶領,親自帶頭。 (16)口:一人。 (17)本:株,棵。薤(xiè):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和嫩葉可吃,一般加工成醬菜。可入藥。也叫蕌(jiào)頭。 (18)家:每家。彘(zhì):豬。 (19)何為帶牛佩犢:為什麼把大牛小牛都佩帶在自己身上呢?龔遂任渤海太守,讓老百姓賣掉刀劍買耕牛,從事農業生產,所以責問仍攜帶刀劍的人是“帶牛佩犢”。這是動員百姓賣掉刀劍的幽默語。 (20)趨:奔向,趕赴。 (21)課:督促。收斂:收穫莊稼。 (22)菱:菱角,可以食用。芡(qiàn):其果實叫芡實,也叫雞頭米,供食用,也可入藥。 (23)勞來(lào lài)勸勉,慰勞。循行:巡視縣鄉。
譯文
宣帝作皇帝,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渤海郡一帶年景不好,鬧饑荒。盜賊四起,郡守不能捉拿制服。宣帝選拔有治理能力的人任渤海郡太守,丞相、御史薦舉龔遂可以任用,宣帝就任命龔遂為渤海郡太守。龔遂就任行至渤海參郡界,郡中官吏聽說新太守到,組織軍隊迎接。龔遂打發他們全都回去,移送文書告誡所屬各縣,全部罷免追捕盜賊的官吏。那些拿著鋤、鐮刀等家具的,都是善良的老百姓,官吏不得盤問他們;而拿兵器的才是盜賊。龔遂乘一輛車子獨行到了郡守官府,全郡協和平安,盜賊也停止了活動。渤海地方又有不少結夥搶劫擄掠的事情,聽到龔遂發布的政令後,立即解散,放下他們的兵器,拿起鋤和鐮。於是,盜賊全部平息,老百姓安居樂業。龔遂打開糧倉府庫,把糧食等物賑濟給貧窮的百姓,選拔優秀的官吏,安撫他們,管理他們。龔遂看到,齊地的風俗奢侈,喜好工商末業,不願從事農業生產,就親自帶頭,提倡儉樸節約,鼓勵百姓致力於農桑之業。他下令每人種一棵榆樹,一百棵薤,五十棵蔥,一畦韭菜;每家養兩頭母豬,養五隻雞。老百姓有攜帶刀劍的,就叫他們賣掉刀劍買耕牛,對他們說:“為什麼把大牛小牛都佩帶在自己身上呢?”(在龔遂的鼓勵和督促之下,老百姓)春天夏天不得不奔向田間,秋天冬天去收穫莊稼,更多的儲蓄果實菱芡。龔遂巡視縣鄉,勸慰百姓,使郡中人都有積蓄。官吏和百姓都富足殷實,打官司的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