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龔夬
- 別名:彥和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澗
- 出生日期:1056年
- 逝世日期:1111年
- 代表作品:龔彥和奏疏
- 朝代:宋朝
介紹,傳記資料,
介紹
龔夬第一次上朝“即抗疏請辨忠邪”。他說:好壞不明,易使人迷失方向;中邪不予以澄清,則會讓人產生疑慮。凡為奸黨,必會拉幫結派,結黨營私,混淆是非,施奸計、搞陰謀,諂上媚貴,迷惑視聽。如若讓這些人掌權,必然會陷害忠良,危害朝廷。他不畏強暴把矛頭直指權奸章惇、蔡卞、蔡京等。龔夬置生死於度外痛斥權奸:昔日丁謂當國,可謂狂妄凶暴,然而只不過是加害於寇準一人,今天及至於惇,而故老、元輔、侍從、台省之臣,凡天下之謂賢者,無一倖免,一日之間布滿嶺海,自有大宋以來,前所未聞。這些奸邪之人,任意給人們羅列罪名,無中生有,肆意加害,致使朝廷上下人人生畏,忠臣義士有本不敢奏,有話不敢言,明哲保身,無心治國。普天下之人,只怨當朝,又怨先帝,真是國之不國!
傳記資料
龔夬,字彥和,瀛州人。清介自守,有重名。進士第三,簽書河陽判官。從曾布於瀛。紹聖初,擢監察御史,以親老,求通判相州,知洺州。
徽宗立,召拜殿中侍御史。始上殿,即抗疏請辨忠邪,曰:“好惡未明,則人迷所向;忠邪未判,則眾必疑。今聖政日新,遠近忻悅,進退人材,皆出睿斷,此甚盛之舉也。然,奸黨既破,必將早夜熟計,廣為身謀。或遽革面以求自文,或申邪說以拒正論,或詭稱禍福以動朝廷,或託言祖宗以脅人主。巧事貴戚,陰結左右,變亂是非,奸計百出,幸其既敗復用,已去復留。君子直道而行,則必墮其術中。然則天下治忽,未可知也。故,宜洞察忠邪,行之以決。若小不忍則害大政。臣願陛下明好惡以示之,使遠近知進賢退奸之意,太平之治,不難致也。”又言:“朝廷累下赦令,洗滌元祐愆負被坐之人,至於官職資蔭,多未給還。願申詔有司,亟為施行,以伸先帝寬仁之意。”
時章惇、蔡卞用事,夬首論其惡,大略以為:“昔日丁謂當國,號為恣睢,然,不過陷一寇準而已。及至於惇,而故老元輔、侍從、台省之臣,凡天下之所謂賢者,一日之間,布滿嶺海,自有宋以來,未之聞也。當是時,惇之威勢震于海內,此陛下所親見。蓋其立進不根之語,文致悖逆之罪,是以人人危懼,莫能自保,俾其朽骨銜冤於地下,子孫禁錮於炎荒,忠臣義士,憒悶而不敢言,海內之人,得以歸怨先帝。其罪如此,尚何俟而不正典刑哉?卞事上不忠,懷奸深理,凡惇所為,皆卞發之,為力居多。望采之至公,昭示譴黜。”又論:“蔡京治文及甫獄,本以償報私仇,始則上誣宣仁,終則歸咎先帝,必將族滅無辜,以逞其欲。臣料當時必有案牘章疏,可以見其鍛鍊附會。如方天若之凶邪,而京收置門下,賴其傾險,以為腹心,立起犴獄,多斥善士,天下冤之,皆京與天若為之也。願考證其實,以正奸臣之罪。”於是三人者皆去。
又上疏乞正元祐後冊位號,及元符後不當並立,書報聞。已而元祐後冊再廢,言者論夬首尾建言,詔削籍,編管房州,繼徙象,又徙化,徒步適貶所,持扇乞錢以自給。逢赦令得歸。政和元年卒,年五十五。紹興元年,贈直龍圖閣;六年,再贈右諫議大夫,官其後二人。
弟大壯,少有重名,清介自立。從兄官河陽,曾布欲見之,不可得,乃往謁夬,邀之出,從容竟日,題詩壁間,有“得見兩龔”之語。夬為御史,大壯勸使早去,夬以為畏友。不幸早卒。
合肥龔森林(五木先生)錄自《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三百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