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首柄鐎斗

龍首柄鐎斗的柄端做成龍首,口微開,口內含珠,龍角向後緊貼長頸,龍眼外突炯炯有神探視前方,長頸曲折,恰似蛟龍橫空騰飛,形象生動。

簡介,背景資料,

簡介

桐鄉市博物館收藏有一件西晉時期的龍首柄鐎斗,這件青銅龍柄鐎斗,高23.5厘米,口徑16.8厘米,腹深6厘米,足高8厘米,敞口,帶流,曲折龍柄,竹節足。鐎斗的柄端做成龍首,口微開,口內含珠,龍角向後緊貼長頸,龍眼外突炯炯有神探視前方,長頸曲折,恰似蛟龍橫空騰飛,形象生動。此器保存至今仍完好無損彌足珍貴。  
龍首柄鐎斗龍首柄鐎斗

背景資料

鐎斗又稱“刁斗”,是古代青銅炊具,盛行於戰國漢及魏晉時代,一般認為鐎斗為溫羹器,是軍隊用的一種銅製的鍋,白天用它燒飯做菜,夜裡做打更的柝用。器身作盆狀,腹較深,可儲食物。腹下三足臨空著地,供堆放柴火燃料加熱之用。腹沿伸出一長柄,柄端常做成龍首形或獸頭形,便於握提。唐代詩人李頎在《古從軍行》中寫道:“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說的是軍人們背著刁斗在颳得昏天黑地的風沙中艱難行進,這時聯想到漢代從這條路遠嫁烏孫王的公主一路上彈奏的琵琶曲,一定是充滿幽怨。在荒無人煙的地方野營過夜,飄起瀰漫天地的大雪,和遠處的沙漠連成迷濛一片。這是作者對邊塞和軍旅生活的親身體驗,足以證明青銅鐎斗是古代軍隊“晝炊飲食,夜擊持行”隨身攜帶的軍旅炊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