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據鶴湖王氏族譜記載,王氏十五世洪仁公由
梅縣松源滿田村遷至龍門縣永漢鎮蓮塘開基,懸壺濟世,執醫為業,先在下蓮塘村建王屋,繼建龍門鶴湖圍,於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竣工。
2015年至2018年,龍門縣共申請省級專項資金1210萬元,用於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工程設計、文物本體修繕和保護規劃編制等。
2017年4月,龍門鶴湖圍開始本體修繕工程。
建築特點
結構
龍門鶴湖圍結構為三堂、四橫、一外圍、四碉樓、一望樓(後圍中間的中心樓)、一斗門。堂橫屋單層,外圍高二層,碉樓高三層,望樓原高五層,現殘存牆體。堂屋兩側分隔出明間、次間、梢間和盡間。中軸線宗祠為三堂屋,禾坪南側有一口古井,斗門前有古石橋。圍屋前有大面積池塘連線兩側壕溝,三面環水,圍後依山,前築女兒牆,後築高圍牆。建築總面闊79米,總進深77米,占地面積約6166平方米,共有108間通廊房。東北邊僅設一斗門架石橋供出入。
龍門鶴湖圍包括兩大部分:建築與周邊環境。建築由堂橫屋與枕槓屋組成,周邊環境包括後龍山、禾坪與風水塘等構成要素。其中挖塘填山的建築布局和嚴謹有序的水系統布局是鶴湖圍的布局要點。龍門鶴湖圍坐西北朝東南,後龍山大體呈半圓形,因種滿樹,在風水概念上也稱為風水林。
龍門鶴湖圍先人選址建圍時把水源看得極為重要,來水處謂之天門,天門宜開放;去水處謂之地戶,地戶宜封閉,以平緩或潛流為吉,即“開天門,閉地戶”。鶴湖的“來水”是山水。山水沿著五爪龍山引水至此,挖湖聚水,先祖選址於此。該水從鶴湖的西北方來,穿越村子,從鶴湖圍東北炮樓處匯入壕溝,聚於半月形風水塘。鶴湖的天井均分布在堂橫屋的一進和二進,橫屋與圍屋中間銜接的巷道內設有排水溝,在禾坪左側有全圍唯一的一口水井。全圍整個水系統布局合理、嚴謹有序,且利用地表高差排水,所以風水塘是整個圍屋空間的最低點,全屋之水經過明溝、暗溝皆匯聚於此。最後在風水塘南面設有水口疏水,灌溉農田之後往南流去。
龍門鶴湖圍先人為了解決圍屋的排水問題,巷道內設有排水溝,堂橫屋內均設有天井,建築門前還有一個半月形風水塘。永漢縣地處雨水充足、氣候濕潤的地區,這樣的自然條件決定了圍屋的排水系統必須能夠適應當地降雨量大、降雨時間長的氣候。因此,在排水溝的構造上採取明溝、暗溝結合兩種主要構造方式。整體排水流程:(後天井接納的雨水)→(中堂的地下暗溝)→(前天井明溝)→(下堂的地下暗溝)→(禾坪之上的明溝)→(水塘)。
特點
龍門鶴湖圍有著由八卦布局方位、天圓地方的風水意義。“負陰抱陽,背山面水”一這便形成傳統風水觀念中宅、村、城基址選擇的基本原則與格局。
龍門鶴湖圍是城堡式客家圍樓,三面環水,集水溝、泄水渠、護城河聯成一體,圍後依山,具有防震、防火、防禦多種功能,通風和採光良好,冬暖夏涼的特點。
文物遺存
龍門鶴湖圍,東北邊僅設一斗門架石橋供出入。圍樓前低後高,因此外圍左右兩橫屋頂硬山頂呈碟式瓦面層層(五層)錯落,斗門和碉樓硬山頂,船形屋脊兩頭高,封火山牆作鍋耳狀。碉樓和外牆開設槍眼,槍眼用方孔石鑲嵌。圍屋中間是祠堂。祠堂中堂正廳上懸掛木匾“樹槐堂”楷體字。
龍門鶴湖圍的禾坪左側有全圍唯一的一口水井。水井口呈四邊形,由四根120毫米厚的青石條圍合,以水井口為中心,沿井口周圍偏移約1.5米呈八邊形的青磚圍欄遺址,在西邊方向地面上遺留兩根木樁頭塞和一個方形香爐口。
歷史文化
龍門鶴湖圍建築結構體現
客家人世代相傳的團結友愛傳統,幾百人在同一屋檐下朝夕相處還能和睦共居,體現了客家人淳樸善良的秉性。
龍門鶴湖圍從修建以來基本上沒有大的改動,一直保留著原來的模樣。龍門鶴湖圍里的每一塊石礫,每一片瓦磚,每一幅雕花,都遺留著龍門鶴湖圍的歷史蹤跡。時過境遷,龍門鶴湖圍內外不變的還有延續100多年的客家傳統。王氏族人已經分布各地,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在圍屋生活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客家人的傳統仍烙印在龍門鶴湖圍,宗族的祭祀、聚會、婚嫁,還有節慶添燈等習俗,仍然年復一年地傳承著。
據《宋史·王旦傳》曾專門記載了這個有趣的故事:王旦的父親王祐為勉勵子孫立志求進,以槐樹象徵淵博的學問和崇高的地位,便在庭院中手植三株槐樹,說:“吾之後世必有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後來他的次子王旦在宋真宗時拜相,人們就稱其家族為“三槐王氏”。王旦生三子,長子王雍為國子博士,次子王沖為左贊善大夫,三子王素仁宗時任工部尚書。各地“三槐堂”、“槐蔭堂”成為王氏風範的象徵。龍門鶴湖圍的祠堂中堂正廳上懸掛著一塊“樹槐堂”的牌匾。每年正月十三,村里新生的男丁都集中在這裡舉行添燈儀式,寓意“添丁”,慶祝家族添加了香火,人丁興旺。燈的數目按照男丁的數目高掛,一丁一燈,有幾個就掛幾盞。這個節慶是村里最熱鬧的時候,最多的時候有700多人,重現圍屋各戶人家濟濟一堂的熱鬧場面。
文物價值
龍門鶴湖圍是惠州市唯一的一座前有大面積池塘連結兩側壕溝,三面環水,圍後依山的城堡式客家圍樓,為研究客家人的生活居住習俗提供寶貴的實物資料。龍門鶴湖圍鶴湖圍幾百年來一直很少發生過積水現象,因此鶴湖圍的水系統值得考究。龍門鶴湖圍人出於風水觀念營造的一些風水建築暗合了對水系統的科學利用,為研究圍屋水系統提供了重要的借鑑。
保護措施
2001年,龍門鶴湖圍被錄入《南粵客家圍》。
2010年,龍門鶴湖圍被列入第六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龍門鶴湖圍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