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西湖

龍西湖

龍西湖位於龍口莊西,與湧泉寺、戲台東西相連,曾是龍口地區最著名的自然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西湖
  • 位置:龍口莊西
  • 占地:七八十畝
  • 蓄水量:達40000立方米,
歷史發展,水源情況,龍王廟,當地風俗,

歷史發展

1956年,由於龍泉煤礦發展迅速,開始修建淄洪鐵路延伸至龍泉煤礦一段,1957年3月建成通車。1957年4月在距鐵路東10米處修築蓄水大壩,攔水成湖。此湖東臨龍口國小(原湧泉寺),西靠鐵路,南至龍四菜園,北依大土堰。因湖在龍口西門外,故名“龍西湖”。每當蓄水量達到一定程度,就開閘泄洪,與般河水一道流入孝婦河。1963年劃歸龍四村管理。

水源情況

龍西湖的水源大致來自以下支流:
龍口泉水 是龍西湖比較大的支流。雕刻精緻、栩栩如生的石龍頭與湧泉寺護堰隔著一條玉石道。石龍頭面朝南,低於地面1米左右,從口中湧出的水流到牆外與從李家亭約長20米、寬8米的長方形水池流出的水匯合,繞過1米多見方的小水池西流,來此地取水的人絡繹不絕。池中小魚自由自在,並不因為人們取水影響它們的活動。此股水,經過戲台下邊約6米長的券洞,流經西門,與響井堰、螃蟹山支流匯合向北流去,全長100多米。
響井堰井水 是龍西湖最大的支流。般河原來從渭頭河源頭流經響井堰,沿龍四菜園往西北流,在修築鐵路時將般河水改道,直接從鐵路西邊流入孝婦河。響井堰位於原淄博十四中學北方,堰高約7米,堰的中下部有一洞,井水自洞中流出,水聲震耳,這可能就是響井堰中“響”字的來歷。站在遠處,只見一股白色的水柱傾瀉而下,形成旋渦。時間久了,洞口下邊形成一潭。有的人曾經結伴去洞中尋找源頭,結果往裡走了20來米,仍然深不可測。此水向北與螃蟹山水匯集。
螃蟹山水 螃蟹山南接響井堰,北連西門城牆,此山實際上是座土崖。山上雖然沒有大股泉水,但是緩緩流水終年不斷。汛季來臨,整面山好象被水浸透,水流到處都是。因螃蟹多在洞穴中寄居,因此得名。60年代,有人傍山建了一座小壩蓄水,既方便灌溉,又便於捉魚蝦。螃蟹山水與南來的響井堰井水、從西門流出的龍口泉水一塊浩浩蕩蕩過石橋北流。
熟石板泉 在石橋的東北方向,一塊近梯形的石板中間靠上有一個泉眼,汩汩流水,終年不斷。為了便於汲水,好心的人們在中間鑿了碗形的口,又順著口往下鑿了一段約半米的小溝,水流到下邊,向北不遠匯入龍西湖。這股泉水相對於其他泉水更方便飲用,沒有帶任何飲水工具的人們,甚至不用手捧,直接俯下身子,低頭飲用,既解渴又防暑。

龍王廟

北亭 在湧泉寺北陡崖下有一座龍王廟,廟前有一大長方池,裡邊有泉眼,池深約二米,水從長方形水池流出再流入南大池。南大池建有高高的護欄,對著大池有北屋三間,西面圓窗。西北有方亭,簡稱北亭。開窗西望,只見池水緩緩流向龍西湖,整個龍西湖美景一覽無餘。
此外還有很多處泉眼,不能一一敘述。到了汛期,整個龍口莊的水幾乎都瀉入龍西湖,成為一大奇觀。
龍西湖占地七八十畝,蓄水量達40000立方米,灌溉土地300畝,最深處5米以上。
龍西湖的景色很美。最為壯觀的要數滿湖的蘆葦和荷花。夏天,湖中的蘆葦與西南處的大片荷花相互映襯,別具一格。葦桿粗壯挺拔,清新秀美,密密麻麻的擠成一堵牆,毛茸茸的、細長的葉子,斜著向上舒展,被風一吹,颯颯作響,為龍西湖增添了威武的氣勢;亭亭玉立的荷花,圓潤如蓋的荷葉,中通外直的荷柄,風姿綽約,生機盎然,微風襲來,碧波蕩漾,飄溢清香,大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風韻。進入秋天,荷花失去了往日的風采,蘆葦卻抽出了花穗,逐漸疏散開來,葦絮紛飛,隨風起伏,猶如雪花漫天飛舞。
龍西湖以鯉魚、草魚最多。它們在這片廣闊的天地里,調皮地遊動著,時而在荷葉下嬉戲,時而在蘆葦間穿梭,時而游向湖底,時而躍出水面,引來讒嘴的水鳥,滿湖盤旋,爭相覓食。飛累了,就在葦桿上歇息,與岸邊柳樹上的小鳥唱和。湖中成群的鵝鴨不住的把嘴扎進湖中,尋找食物。
其中,有一棵柳樹,將樹幹樹冠斜斜地躺在湖面上,浸潤在水中。柳葉周圍及岸邊,一群群的蝌蚪游來游去,煞是好看。
龍西湖一年四季熱鬧非凡。那時候,沒有白色污染,沒有垃圾泛濫,湖水明淨,除了最深處以外,多數地方清可見底,甚至連小蝦的長須和細腿都看得一清二楚。休閒時節的人們常常帶著竹籃或其他捕撈工具撈點小魚小蝦改善生活。一旦進入夏季,來龍西湖的人驟多,有的在樹下納涼、閒聊,有的在水裡游泳、玩耍,還時有“收穫”:不是摸到鵝蛋、鴨蛋,就是捉住魚兒、蝦兒。小孩子更是貪玩,三五成群,在岸邊打鬧,在淺水處撈魚蝦、捉蝌蚪、逮青蛙,有時游過一群小魚,就輕手輕腳捕撈,不知是誰突然扔過一塊石頭,濺起許多水花,小魚兒也乘機逃走。膽子大的孩子還去螃蟹山捉螃蟹,晚上帶手電筒去照螃蟹。在他們的鉛筆盒裡,時常藏著小魚、小蝦、螃蟹、蝌蚪,小青蛙之類的水生“朋友”。龍西湖簡直成了人們理想的去處,遊玩的樂園!
從龍口噴出的泉水流經的地方人們稱為西河沿,這裡也是大人孩子的樂土,人們不光在河裡捉魚蝦,據說,河裡幾乎每塊石頭的下邊都藏有小魚小蝦,還是家庭婦女洗洗涮涮的好地方。一天到頭,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她們在河邊找塊乾淨的石頭坐下,一邊洗衣服、洗菜,一邊說笑。
春節臨近,來這裡的人更多,洗的花樣也多。不光住在湧泉寺附近的人,就連大東門、小東門、南門外的人也來洗涮。據老人講,在西河沿里洗的衣服格外乾淨、鮮亮,穿著舒服,就連洗的菜吃著也格外香甜。
不管是哪股泉水,都是甘甜清口,沁人心脾。無論大人孩子,只要是去龍西湖或是經過龍西湖,都會在泉眼上暢飲一番,品味那清爽、甘洌的滋味。

當地風俗

當地風俗,每年的農曆正月十六這天早晨,要用6種以上的雜糧熬粥喝,據說可消除百病。講究的人是不用井水熬粥的,不論離龍口泉水有多遠,也要早早去挑上一擔回家熬粥。用泉水熬的粥,不但雜糧熟得快,喝起來口感也好。
龍西湖的支流日夜不停地匯入甜水,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很少結冰。每到深秋時節,溪流也好,湖面也好,早晨都會升騰起一層薄霧,如夢如幻,為龍西湖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1970年以後,由於機井的打造和村辦煤井的地下開採,造成了湖水資源乾涸。往日魚蝦成群、葦絮飄逸、荷花飄香、人來人往的龍西湖已經不復存在,只剩下一個大致的輪廓,供曾經欣賞過龍西湖風光的人們遐想、深思。
龍西湖
龍西湖
旅遊流程:
龍西湖的南北,也把龍西湖分成了東西兩片水域。
橋下有塊宣傳牌,掃一下微信就可以用手機聽龍西湖的講解,等於隨身帶著導遊遊覽。
其中將軍橋、丞相橋、五亭橋、通州橋是建有亭子的,回瀾橋是廊橋,而玉帶橋、趙州橋、姑娘橋、嫂嫂橋等幾座是沒有亭子的,橋亭相間,襯著粼粼的波濤,確實既有氣勢,也有秀美之姿。而在湖上搭建出這樣幾座風格完全不同的橋,也是一個創意吧!
最有特色的是五亭橋,位於諸橋幾乎正中的位置,一看而知仿的是揚州瘦西湖的那一座,雖然規模不如,不過形神俱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