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牆,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大塘街道龍騰社區德政中路、文明路靠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處。
龍虎牆原是舉行廣東鄉試的廣東貢院的西牆,專用來張貼科舉錄取名次。龍虎牆呈南北折向西走向,西起於德政中路,南止於文明路,是廣州罕有的見證科舉歷史的“活化石”。
2015年8月19日,龍虎牆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虎牆
- 地理位置:廣州市越秀區德政中路、文明路靠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處
- 所處時代:明清
- 保護級別:第八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開放時間:全天
歷史沿革,建築特點,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舉行廣東鄉試的廣東貢院建於文明路一帶,龍虎牆是其西牆。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科舉制度被廢除後,貢院與龍虎牆也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2014年11月,龍虎牆與垃圾點、停車場緊鄰,而且牆面還出現多個破洞。因年代久遠,牆體已殘舊,且有傾倒之虞。之後,有關部門在其中一段牆壁上每隔3米多傍牆體加建起50厘米寬的水泥壁柱,作為對該牆體的保護。
建築特點
龍虎牆為一面高約4米、長約150米的青磚舊牆,龍虎牆右側3米寬為土牆;右上方的土牆則缺了一大塊,牆體斑駁有很多鑿痕。
文物遺存
龍虎牆在右下方有一塊長方形石刻嵌入的痕跡,石刻遺失。石刻上記載了龍虎牆的建築年代及完工時間等。
歷史文化
- 科舉考試
龍虎牆曾經是廣東貢院的一段西牆,專用來張貼科舉錄取名次。因放榜多在九月的寅日或辰日,寅屬虎,辰屬龍,因此稱為“龍虎榜”。清朝時,康有為、梁啓超曾在龍虎牆榜上有名。
- 名字由來
龍虎榜的稱謂源自唐代歐陽詹之詩:“文筆破天荒,名震貞元龍虎榜。”
- 地名衍生
科舉及第在古時又被稱為“拾桂”,因此龍虎牆附近還有一條小巷名叫“拾桂坊”。
文物價值
“龍虎牆”是廣州罕有的見證科舉歷史的“活化石”。科舉制被廢除,兩廣速成師範館、兩廣優級師範學堂等一批新式學校在貢院原址拔地而起,而後國立廣東大學在這一帶創立,後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成為全國賢達之士的聚集地,而這棟龍虎牆依舊是這段文脈賡續的見證者。
文物保護
2005年10月19日,龍虎牆被列入廣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第一批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2015年8月19日,龍虎牆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整體從文物本體外緣外延5米,南至文明路現狀路北邊線。牆東側局部至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西牆線,以及革命廣場西側現存牆基東邊線,與國民黨“一大”舊址的保護範圍相連。牆西側局部不足5米處,至相鄰住宅樓東牆線。 建設控制地帶:無。國民黨“一大”舊址(包括革命廣場)的建控地帶已涵蓋本建控地帶,不另行劃定。
2023年1月10日,龍虎牆被列入《廣州市地名保護名錄(第一批)》。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龍虎牆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德政中路、文明路靠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處。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龍虎牆舊址
交通信息
公交中山圖書館站廣州公交12路、廣州公交101路、廣州公交104路、廣州公交106路、廣州公交125路、廣州公交183路、廣州公交215路、廣州公交215路長線、廣州公交541路、廣州公交B8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