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新區文化體育事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

龍華新區文化體育事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華新區文化體育事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
  • 發布單位:深圳市龍華區人民政府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體育事業全面發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對龍華新區全面深化改革,不斷解放社會生產力,不斷激發社會活力,不斷增強轉型發展動力,全面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建設“轉型升級典範區、特區一體化示範區和現代化國際化中軸新城”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龍華新區位於深圳地理中心,於2011年12月30日正式掛牌成立,龍華新區的起步、發展和“兩區一城”建設均需要文化體育事業和文化創意產業提供強力支撐。龍華新區總面積175.58平方公里,2011年常住人口138.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2.1萬人、流動人口126.3萬人,預計常住人口2015年達到160萬,2020年達到190萬,人民民眾對政府充滿文化期待,對文化的需求將不斷增長。龍華新區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1220億元,占全市的10.6%,在全市各區(新區)中位列第五,預計地區生產總值2015年達到2220億元,2020年達到3600億元,強大的經濟實力可以為文化體育事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為明確龍華新區中長期文化體育事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促進文化體育事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跨越式發展,特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根據黨的十八大報告相關精神,依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深圳市文化發展“十二五”規劃》、《深圳市體育發展“十二五”規劃》、《深圳市文化創意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11-2015)》、《深圳市龍華新區綜合發展規劃(2012—2020年)》、《深圳市龍華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龍華新區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中共深圳市龍華新區工作委員會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的要求編制。
  一、發展基礎與存在問題
  (一)發展基礎
  1.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形成一定基礎
  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初步建立了以辦事處文體中心和社區居民服務中心為主體,企業文化活動中心為補充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現有辦事處一級文體中心4個,辦事處一級文化廣場2個,辦事處一級體育活動場地1處。辦事處一級圖書館4個,共有藏書18.9萬冊;社區圖書館39個,共有藏書40.6萬冊;勞務工圖書館3個,共有藏書10萬冊;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17座,流動圖書館20座。觀瀾世紀(文化)廣場、觀瀾體育活動中心、觀瀾大布巷運動場的興建成為全市鎮級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典範,觀瀾湖高爾夫球會以獨特的魅力與方式形成國際知名品牌,由文化廣場、文化藝術中心和體育中心組成的龍華文體活動核心圈正在形成。
 2. 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
  各類文化藝術活動有聲有色,大浪詩歌朗誦會、民治外來青工歌唱大賽吸引大量民眾參與,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觀瀾“意筆春色”美術書法作品展覽產生廣泛影響。各類文化藝術創作活動積極開展,“打工文學”和“打工漫畫”形成區域影響力,文藝精品創作舞蹈《竹蜻蜓》、音樂《山美城美》等獲全國大獎。大浪辦事處創辦的純文學雜誌《羊台山》和《浪花》報,觀瀾辦事處創辦的《觀瀾河》及民治辦事處出版的純文學刊物《民治•新城市文學》等影響廣泛,成為豐富本地居民和來深建設者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思想文化素質的重要載體。 “百場電影進社區(企業)”、“送戲下鄉”、“周末劇場”等定期組織舉辦的各類廣場文化活動,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使文化需求成為居民的自覺。青工新春聯誼會、元旦遊園會、勞動節晚會、來深建設者運動會及各項比賽活動,豐富了來深建設者的文化生活。各辦事處、社區依託已建成的廣場、社區公園,球類、游泳等活動設施,定期組織舉辦各類體育、休閒活動,運動形式多樣化。“廣東省百街千鎮桌球賽”深圳龍華賽區比賽、青年足球賽、全民健身長跑日等活動形成品牌。各辦事處、社區以企業工會活動中心、體育設施為網路,將社區文化體育建設與企業文化服務結合起來,組建籃球、羽毛球、太極拳、桌球等體育協會近10個,開展以關愛來深建設者為主題的運動會、趣味運動比賽等活動,以及籃球、羽毛球、桌球、龍舟賽、長跑日等一系列體育比賽活動,來深建設者參與文化體育活動的權利得到較好實現。
  3. 文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效顯著
  文物調查和規劃保護有效開展,已登記文物點237處。觀瀾辦事處編制《觀瀾古墟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策劃方案》,觀瀾古寺修復落成並對外開放。大浪辦事處編撰出版集圖片、文字、測繪圖為一體的《大浪文物圖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顯著,大船坑舞麒麟成功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觀瀾麒麟舞被列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獲得廣東省第二屆麒麟舞大賽金獎,客家山歌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觀瀾百年客家山歌》編輯出版。
  4. 文化創意產業傳統特色突出園區優勢明顯
  龍華新區文化創意產業擁有兩個大的特點:一是傳統特色突出,品牌高端,影響廣泛。新區以版畫基地、高爾夫、永豐源、閒雲藝術、紅木家居等一批國內乃至國際具有相當影響力的行業領頭羊為代表,以版畫、陶瓷、油畫、雕刻技藝等一些傳統文化產業項目為主,在全市範圍內特色較為突出;二是園區優勢明顯,實力較強,潛力較大。龍華新區現有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國瓷永豐源、山水田園、127陳設園、深圳廣電集團清湖創意產業園等五家深圳市認定文化園區,其中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和國瓷永豐源被評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深圳報業集團龍華印務中心、深圳市冠為印務有限公司、深圳市永豐源實業有限公司、利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常年被評選為深圳市文化創意百強企業。深圳市閒雲工藝飾品有限公司、深圳利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被評為2013年深圳市文化出口十強。2014年規模以上文化企業77家,占全區規模以上企業十分之一。
 (二)存在問題
  1.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滯後
  基層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投入明顯不足,缺乏保障基層文化體育設施優質高效服務運營的穩定資金來源。公共文化資源配置不均衡,人均占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約0.11平方米,與全市人均約0.34平方米的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欠賬較多,覆蓋全區的標誌性文化設施布局和基層文化設施網路還需進一步完善,基層文化設施缺乏專業業務指導和統一的配套服務標準,管理和服務水平不高,缺乏活力,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力度需加大推進。民眾體育場所和體育設施建設相對比較薄弱,轄區體育設施損壞、老化較多,維修經費大,維修周期長,部分責任管理單位無相應財力支持日常維護維修,不能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
  2. 文化體育專業人才嚴重缺乏
  龍華新區高端文化人才、文化管理人才、體育人才十分匱乏,缺乏引入專業人才的政策性支撐,人才引進渠道單一,編制受限,文體工作人員待遇偏低,制約了基層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調動社會團體及志願者參與文化管理的制度化安排亟待建立完善。
  3.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問題突出
  一是產業結構問題,產業規模整體偏小,競爭優勢相對薄弱,競爭優勢不明顯,處於產業鏈較低端的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企業偏多,傳統文化產業比重偏大,新興文化產業較為缺乏;二是產業布局問題,文化產業集約化發展已經在小範圍內形成氣候,但總體上處於分離狀態,區域聯動性不足,文化產業單位大多為中小企業,規模小、布局分散;三是產業層級問題,現有文化產業基本上是傳統產業,文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文化產品科技含量、附加值低,缺乏核心、關鍵技術和自主品牌,產業趨同化、產品同質化明顯;四是產業環境問題,企業投融資渠道不暢,城市化更新水平低,園區配套不足,高端人才短缺等現象。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抓住深圳實施“文化強市”戰略的重大機遇,緊緊圍繞龍華新區建設“轉型升級典範區、特區一體化示範區和現代化國際化中軸新城”的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均衡發展、改革創新的原則,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主攻方向,進一步激發社會活力,進一步增強轉型發展動力,進一步提升文化體育事業科學治理能力和創新發展水平,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努力保障廣大市民和來深建設者的文化權益,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發揮體育的多元功能,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善人民生活為根本出發點,深入普及全民健身運動,大力提高體育公共服務均衡化水平,全面提升競技體育發展水平,推動體育事業跨越式發展。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以改革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增強文化產業發展活力,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發揮市場對文化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加強政府政策引導和公共服務職能,推動產業集聚,培育市場主體,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新業態,提高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增強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二)發展目標
  1. 總體目標
  到2020年,建成深圳新的城市文化中軸,將龍華新區打造成具有一流設施和一流活動的文化藝術集聚區,文化、藝術、創意與商業融合的前沿地帶,充滿機會和便利、環境友好的文化藝術人才高地。形成與龍華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匹配,比較完整、覆蓋全面、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布局合理,民眾體育、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全面發展的體育服務體系;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結構合理、核心競爭力強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文化實力和競爭力全面增強,文化發展質量全面升級,文化民生幸福水平全面提升,文化影響力全面擴大。
  ——公共文化服務全國標桿。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惠民體系,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機制靈活、政策激勵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和管理機制,基層文化設施覆蓋率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不斷強化,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顯著提高,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全國一流。
  ——體育全面發展區域典範。基本建成特色鮮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全民健身活動網路,民眾性體育活動水平全面提升,體育人口比例達到發達城區水平,體質測定合格率達到全國先進水平。競技體育綜合實力進一步加強,為深圳市、廣東省和國家培養和輸送更多高水平的優秀運動人才,在全運會、省運會、市運會和其他高水平賽事上取得更好成績,競技體育水平位於全市前列,部分優勢項目國內領先,形成國際影響力。
  ——文化創意產業新增長極。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新興文化業態逐步形成,以創意內容為核心的文化服務業快速發展,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產業主體發展壯大,掌握核心技術、擁有原創品牌、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開始出現,富有活力的優勢企業群和具有特色的優勢產業集群開始形成,成為深圳重要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和新的增長極。
  2. 階段目標
  ——三年打基礎階段。到2015年,基層文體設施總面積力爭超過142萬平方米,按常住人口160萬計算,人均面積超過0.89平方米。初步實現每10萬常住人口至少擁有一個辦事處級以上文體設施,每3萬常住人口擁有一個社區級以上文體設施,在新區36個社區、100個居民小組構建、完善一個全覆蓋、高層次、立體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考核辦法。2012-2015年期間,文化創意產業年均增長速度高於24.6%,增加值達到80億元,占全區GDP的3.6%。
  ——五年大提升階段。到2020年,文體設施總面積力爭超過190萬平方米,按常住人口190萬計算,人均面積超過1平方米,建成“十分鐘文體圈”,基本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目標。2016-2020年期間,文化創意產業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25%以上,到2020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超過245億元,占全區GDP的比重超過6.8%,文化創意產業成為龍華新區重要支柱產業。
三、主要任務
  (一)文化事業
  1. 加快建設和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
  積極推動規劃建設深圳美術館新館、深圳民眾藝術館新館、深圳圖書館調劑書庫等市級文化設施。緊密結合新區經濟發展、人口規模和人口結構等情況,因地制宜、立足當前、放眼未來,高標準規劃建設文化設施群及文化景觀。精心打造龍華文體中心、觀瀾古墟、新區科技文化服務中心等城市地標。以國際先進城市為標桿,高水平提升觀瀾河兩岸都市風貌和景觀水平,打造生態文化走廊。籌建新區圖書館、民眾藝術館、版畫藝術博物館。重點推動龍華新區文化中心、觀瀾文化藝術中心、大浪文化藝術中心、民治民眾文化中心等辦事處級文化設施建設。重視大型廠區、大型居民住宅區等常住人口聚集功能區域公共文化服務需求,構建區、辦事處、社區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十分鐘文化圈”,實現文化設施覆蓋率和服務功能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大力推進來深建設者特別集中的工業企業文化設施的基本配備。推進電視網路覆蓋工程,在現有95%覆蓋率的基礎上,爭取2016年實現新區電視網路全覆蓋。參照國家、省、市統一技術標準建設新區圖書館,全面推進“圖書館之城”統一服務平台項目建設,以區圖書館為總館,根據服務人口、服務半徑、讀者需求統一規劃,以政府投入和社會共建等方式建設或完善辦事處分館和服務人口密集的社區、廠區分館,以圖書報刊及電子閱覽室(室)為延伸服務點,形成“總館—分館—社區延伸服務點”一體化的服務體系。增加設定24小時自助圖書館和流動圖書館。2015年,實現新區公共圖書館藏書達到區域範圍內人均不低於2.3冊,讀者持證率超過10%。
  2. 大力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
  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機制靈活、政策激勵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推進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向社會免費開放服務。鼓勵文化單位、教育機構等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各類公共場所要為民眾性文化活動提供便利。加快現代科技套用步伐,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數位化、網路化水平。以公共圖書館、學校電子閱覽室、社區文化中心為依託,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公益性上網場所。實施文藝精品創作生產項目扶持計畫,健全文藝創作扶持與獲獎文藝作品獎勵制度,加大對優秀文藝作品事前(創作階段)、事中(提高階段)、事後(獎勵階段)的資金扶持力度,扶持和培養具有一定創作能力的團體及各文化中心文藝骨幹,建立有利於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發展體制機制。注重本土創作題材的挖掘、提煉、加工,加強近現代歷史題材、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題材、農民工生活題材的創作生產。開展客家山歌創新、提升工作,豐富文化內涵,創造出具有新區特色的文化亮點。引進中國兒童舞台劇創作中心,推動文學、美術、影視、音樂和舞台藝術創作工程。鞏固“打工文學”創作基地,以富士康為重點組建來深建設者漫畫創作基地,組織來深建設者文學創作大賽和漫畫大賽。加強演出市場的拓展,推動文藝精品的巡演活動。
 3. 廣泛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
  以廣場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積極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動平台,依託重大節慶活動和民間文化資源,組織開展民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文化活動。構建規模化、系列化、多層次文化活動品牌體系,努力打造對新區發展有長遠影響的文化活動品牌。辦好麒麟文化節、客家山歌文化節、“觀瀾杯”龍舟賽、外來青工文化節、文博會分會場等品牌文化節慶活動,精心組織好新區文化藝術節。辦好中國•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國際水墨畫雙年展等高水平展覽。支持辦事處、社區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和文化特色,打造新的文化活動品牌,打造大浪“青工文化”特色品牌,扶持羊台山青工藝術團、“星光大浪”來深建設者歌手大賽發展。支持民治培育“北站音樂節”“美術展覽藝術季”等文化品牌。倡導以讀書為樂的生活方式,弘揚以讀書為榮的價值觀念,樹立全民閱讀典型,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推動“簡,閱”書吧公共文化服務平台,啟動“書香龍華”計畫。規劃建設龍華書城、觀瀾書城和數字書城與後台服務基地等項目,形成“大書城、小書吧”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加強對全民閱讀活動的分類指導,推動全民閱讀向規範化、專業化、常態化發展,促進閱讀公平。重視和改進青少年閱讀,關注來深建設者閱讀需求,開展針對弱勢兒童的閱讀關愛行動。發展民間閱讀組織,豐富全民閱讀參與主體,扶持來深建設者圖書館、大浪蒲公英來深建設者子女圖書館閱讀活動的開展,爭取在來深建設者及子女閱讀方面,培育全民閱讀示範單位(項目)。
  4. 全面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加快推進歷史文物的修繕保護工程,做好觀瀾古炮樓群、觀瀾古墟的保護性開發利用,推進觀瀾古墟綜合整治工程(一期)工程的調整、落實。加強浪口虔貞女校的保護規劃建設,進行周邊學校、圖書館整體規劃的可行性研究。啟動白石龍營救文化名人革命舊址等新的重點文物保護規劃。構建具有龍華新區特色和優勢的博物館體系,採用民辦公助、公建民營等形式,推進觀瀾版畫藝術博物館、深圳望野博物館、客家文化博物館建設。鼓勵利用古村落、古建築設立民辦博物館。鼓勵在城市更新改造過程中,利用有一定價值的歷史建築設立民辦博物館,積極打造全區愛國主義教育和國民教育示範基地。2015年,建成3-5家民間博物館。保護、傳承歷史文化,重點發掘觀瀾老街、貴湖塘老圍等古村落人文歷史潛在價值,深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和整理工作,建立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資源資料庫和檔案整理工作,做好相關保護和開發利用規劃。推進體現嶺南特質和龍華特色的歷史文化保護和傳承利用,記錄口述歷史,加強地方史志資料的蒐集和保存,繼續客家山歌、客家習俗、舞麒麟等傳統文化的整理與研究,編輯出版相關史料研究叢書,製作展現龍華新區歷史文化發展的紀錄片。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積極申報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做好麒麟舞、賽龍舟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和傳承,培養後繼人才。加強宣傳與培訓,提高市民對文化遺產的認識和保護意識。
 5.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
  按照管辦分離的思路,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推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建立和完善理事會制度,吸納社會文化名人、專業人士和市民參與管理。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成立民辦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機構。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契約化管理、多元化評價”的公共文化服務外包新模式。藉助新區社會組織孵化服務中心,大力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制定並完善對文化非營利組織的設立、運營、問責、退出機制等方面的制度監管,研究制定各項扶持優惠政策,幫助文化非營利組織持續健康發展。創新文體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採取BOT、公私合建、物業租賃等形式,吸引社會資本興建觀瀾文體公園(文化公園部分)、龍華音樂文化創新中心、寶墨園、大浪文體中心、民治文體中心等文化體育設施。
  (二)體育事業
  1. 大力推進體育設施建設
  推進大浪文體公園、觀瀾文化體育公園等文體綜合設施項目以及大浪體育中心、民治體育中心建設。完善區、辦事處、社區和居民小組四級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建設綜合性體育場館及全民健身廣場,逐年增加人均公共體育場地面積,逐步完善體育設施的合理布局,以辦事處、社區為骨幹,兼顧大型廠區、大型居民區等常住人口聚集功能區域,形成覆蓋行政性社區、廠區和大型屋村的公共體育服務網路。充分利用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場所,建設市民身邊簡捷便利的公共體育設施,構建“十分鐘體育圈”,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向公眾開放。
  2. 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和民眾體育活動
  不斷豐富民眾體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培育民眾健康理念,培養體育鍛鍊的技能,養成體育鍛鍊的習慣。發揮區、辦事處、社區等部門的主導作用,調動各單項體育協會及工、青、婦、社會團體及行業體協等體育社團的積極性,組織舉辦特色各異、形式多樣、適宜相應人群的健身娛樂活動。倡導和推廣公園體育、廣場體育、街頭體育等活動形式,策劃時代感強、易於參與、觀賞價值高、形式多樣的趣味運動會。繼續辦好新區和各辦事處已經形成傳統、形成品牌的標誌性全民健身活動。大力發展企業體育,豐富職工業餘生活。將全民健身活動與文化、旅遊活動結合起來,開展綠道網騎行、健步走等活動,倡導低碳環保、回歸自然的理念。引入高科技手段和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學校、社區、公園大力推廣陽光體育活動,提高全民健身活動的生活化、科學化水平。
 3. 努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
  最佳化運動項目結構布局,加大對田徑、游泳、體操、跳水等龍華優勢項目的投入,重視球類項目的發展,優先配齊配強隊伍,創新訓練觀念,著力培養在國內外賽場具有奪金實力的體育明星,提升在國際國內比賽中奪取金牌的能力。依託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打造世界級高爾夫球賽。抓好與省運、城運、全運、亞運、奧運周期人才年齡和水平相銜接的二、三線隊伍建設,爭取在市運會、省運會、全運會和國際賽事上取得優異成績。
  4. 引進社會資本來推進文體設施的建設
  運用先進的市場化運作方式和靈活的融資辦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文化體育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文體事業,建設體育場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電影院等文化設施。分離經營性與公益性體育產業資產,由商業性經營主體按照市場化運作,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體育場館運營維護。對公益性體育事業的經費開支,政府可給予適當補助。根據國家和省有關城市公共文體運動設施用地定額的規定,在立項、選址、用地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採用BOT模式,以政府和私人機構之間達成協定,由政府向私人機構頒布特許,允許其在一定時期內籌集資金建設文體基礎設施並管理和經營該設施及其相應的產品與服務。政府對該機構提供的公共文化產品或服務的數量和價格有所限制,保證私人資本具有獲取利潤的機會。整個過程中的風險由政府和私人機構分擔。當特許期限結束時,私人機構按約定將該設施移交給政府部門,轉由政府指定部門經營和管理。由於BOT項目常常是由國外、境外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具有實力的私營機構來承包,因而必然採用先進的技術和實施先進的管理,也可以從項目的建設運營中學到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三)文化創意產業
  1. 最佳化產業布局
  依據各辦事處轄區的區域優勢及產業結構特點,建構“兩極兩翼”的產業空間布局。北極以四號線及其延長線為中軸,在四號線北端觀瀾湖國際社區,打造文化創意+藝術、旅遊的觀瀾文化高地。南極以四號線北站商務區,打造文化創意+金融、科技為特色的民治創意商圈。利用兩極的帶動優勢,在中軸東西兩翼打造以深圳廣電集團、深圳報業集團為核心的文化創意+娛樂的龍華媒體新城和以大浪服裝基地為核心的文化創意+時尚的大浪時尚之都。
  2. 調整產業結構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式增長、集約化發展,引進新興產業,豐富新區文化創意產業門類;培育龍頭企業、促進傳統產業向高附加值、低資源消耗轉型升級。在產業規模上,以扶持閒雲藝術等成長型中小企業為重點,鼓勵成長型中小文化企業向“專、精、新”方向發展,形成有活力的企業群體;以培育永豐源等骨幹企業為重點,促進文化資源和要素向優勢企業適度集中,提高產業龍頭集聚效應。在產業門類上,重點發展創意水平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業領域,大力引進影視演藝、動漫、遊戲、網路文化、數字文化服務等新興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印刷業、工藝美術等傳統文化產業升級發展。在產業鏈條上,重點扶持原創研發、投資交易、消費體驗等產業環節,鼓勵企業利用科技轉型升級,產業業態拓展,提高企業效益,延伸產業鏈條。
  3. 提升產業環境
  完善文化創意產業專項資金扶持政策,制定新區園區企業的分類標準,充分利用政府財力的槓桿效應;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相互銜接的人才、稅收、科技等配套政策,從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實現政策效應;積極探索解決文化企業投融資難題,加強銀企結合,建立企業互相擔保機制,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設立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引導基金,鼓勵風險投資機構投資文化創意產業,培育和扶持一批文化創意企業上市;搭建整體推介、行銷平台,健全行銷網路,塑造龍華新區文化創意產業品牌,加強對新區文化企業的傳播推廣,提升產業發展環境,吸引優秀文化企業落地新區。
  四、重點工程
  (一)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工程
  打造文化地標,建設一流文化體育設施,補足文化體育設施不足,將龍華建設成為深圳新的一流文化設施聚集區。
  ——文化地標建設。積極推動規劃建設深圳美術館新館、深圳圖書館調劑書庫等市級文化設施,籌建新區圖書館、民眾藝術館等區級重點文化設施。推進觀瀾版畫藝術博物館、深圳望野博物館、客家文化博物館等建設。
  ——重點文體綜合設施建設。加快龍華新區文化中心、龍華新區人口文化公園、龍華體育中心、觀瀾文化體育公園、民治民眾文化中心、民治體育中心、大浪體育中心、大浪文化藝術中心、大浪文體公園等項目的規劃建設。
  ——社區體育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陳煙橋社區公園、水圍社區戶外文體廣場、大浪體育公園升級改造工程、新圍社區籃球場及廣場工程等文體設施的建設。
  (二)人才隊伍建設工程
  落實“龍舞華章計畫”,大力引進文化體育事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專業人才,把龍華打造成為富有吸引力、競爭力和創造力的文化體育和文化創意人才聚集地。
  ——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根據文化創意產業轉型和跨越發展需要,引進和培育文化創意、時尚設計等領域的高層次產業人才。引進和培育文化體育事業領域急需的高層次人才,把文化、體育事業領域人才作為民生實事人才引進培育的重點,引進和培育文化底蘊較深、成就較大、影響深遠的文化名人名家。重視競技體育項目人才和教練員隊伍的培養,加強優秀運動員隊伍建設。
  ——加強基層文化體育人才隊伍建設。落實基層公共文化體育事業單位特別是辦事處文化館(站)和社區圖書館(室)的人員編制。探索在基層文化體育單位實行雇員制和員額制。加強文化體育志願者隊伍建設,拓展文化體育志願者服務領域。發展文化、體育協管員隊伍,解決基層文化體育服務隊伍不足的問題。
  ——建立“體制外”文化體育人才網路。實施文化體育服務外包模式,建立以各種文化體育機構、協會、學會為載體的“體制外”文化體育人才網路,以合作共事、承擔課題、委約或購買文化體育服務項目等方式,聚集區內外社會文化體育人才參與全區文化建設和體育發展。採用客座制、簽約制、特聘制吸引優秀人才,並通過委約創作、項目合作、設立工作室等方式,加強與國內外優秀人才合作,為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三)文化服務惠民工程
  以讓市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為基本目的,以文化活動為主要載體,建立全方位、多形式的,滿足不同群體文化需求的文化惠民服務體系。
  ——周末系列文化活動。提高周末劇場、周末音樂會等周末系列文化活動和深入社區、廠區的流動系列文化活動質量,保證流動大舞台演出、“送戲下鄉”等流動展演、流動講座、“周末劇場”、高雅藝術普及系列活動、“百場電影進社區(企業)”公益電影放映等活動常年開展。
 ——社區文化活動。開展觀瀾辦事處“雙百文化惠民”工程、特色公益文化活動、公益文化大講堂、圖書館陣地服務活動;舉辦大浪辦事處勞動者論壇、“星光大浪”勞務工歌手大賽“星光劇場”公益演出及送戲下鄉等活動;舉辦北站藝術節、龍華文化講壇等活動。依託星光老年之家、社區圖書室、社區電子閱覽室、黨員培訓室等社區居民服務中心,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引入社區文化服務外包機制,以向社區文藝團體和文化機構購買文化服務的方式向居民提供高質量文化培訓和服務,活躍基層民眾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關愛活動。辦好外來青工文體節,深入工業區舉辦公益講座、流動大舞台、流動展覽、公益電影放映活動,開展來深建設者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豐富來深建設者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對來深建設者文化社團組織的扶持和來深建設者文藝骨幹的培訓,支持並幫助企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推廣文體中心“四點半學校”經驗,為農民工子女提供公益文化藝術培訓,讓來深建設者群體享受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務和應有的人文關懷。
  (四)藝術教育普及提升工程
  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原則,廣泛開展文化藝術基礎知識的普及和人文素質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市民文化藝術素養。
  ——公共文化機構服務效能提升。發揮公共文化機構的資源優勢和主陣地作用,不斷提高服務效能,吸引廣大民眾觀看文藝演出、參觀博物館和美術展覽,積極培育和發展文藝愛好者群體。
  ——文藝精品創造。深入實施新區文藝精品創作工程和系列主題美術創作工程,打造具有新區特色、國家水準的藝術精品。挖掘龍舟賽、客家山歌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內涵,打造易增強地方認同感的文化品牌。
  ——藝術普及。支持各文藝協會、團體組織作家、藝術家進校園進社區普及文藝知識、開展高雅藝術普及活動,加大對社會力量舉辦公益性藝術普及活動的政府採購力度,豐富藝術普及活動的層次與內容,積極引導市民文化消費。
  ——青少年藝術教育培養。加強各文藝協會與義務教育系統的合作,創建青少年藝術教育基地,促進藝術教育普及。
  (五)全民健身活動工程
  把全民健身活動作為民生工程納入重要工作議程,完善設施建設,普及全民健身意識,完善法規體系,實現全民健身活動規範化、有序化,全面提高市民體質和健康水平。
  ——多層次健身與民眾體育活動。辦好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市民長跑日等品牌民眾體育活動。支持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舉辦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全民健身體育競賽活動。深入開展體育進社區、學校、機關、企業活動。推廣適合不同人群、地域、季節的體育健身新方法,廣泛開展綠道網騎行、健步走等小型多樣的民眾體育活動。
  ——“五個一”活動。倡導轄區居民積極加入一個體育組織、學會至少一項基本的運動鍛鍊方法、每周至少參加一次體育鍛鍊、每年參加一次社區體育比賽、每年接受一次國民體質測定。在各辦事處中選擇體育設施完備、體育活動豐富、體育組織健全、體育特色突出的社區開展創建“五個一”活動的示範社區。
  ——全民健身組織網路。充分發揮各民眾組織和社會團體在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行業、系統體育協會和其他民眾體育組織,逐步形成社會化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
(六)體育產業基地建設工程
  拓展體育產業領域,壯大體育市場,形成一批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特色項目、品牌賽事、優勢產品和龍頭企業,促進體育與文化旅遊的融合。
  ——高爾夫產業集聚區。進一步完善觀瀾湖高爾夫球會片區配套設施,打造以觀瀾高爾夫球會為依託的高爾夫賽事組織和休閒功能區,大力發展高端體育服務業,推動高爾夫運動與文化、旅遊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積極培育體育健身娛樂市場。圍繞全民健身計畫的實施,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投資開展體育健身娛樂經營性活動。積極引進趣味性強的健身娛樂項目與設施,滿足消費者對體育健身娛樂不同層次的需求。
  (七)新興文化產業培育工程
  引進附加值高的創意設計業、影視演藝業以及動漫遊戲業等新興產業,豐富龍華新區文化創意產業門類,最佳化文化創意產業結構,促進新區文化創意產業與全市文化創意產業總體戰略的協調和對接。
  ——創意設計業。加快服裝設計、平面設計、建築設計和IC設計等設計業發展,引進和培育一批知名設計大師,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意設計品牌和企業。加強創意設計領域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打造龍華的設計、創意品牌,提升龍華在深圳創意設計領域的地位。
  ——影視演藝業。加快深圳廣電集團清湖創意產業園建設,重點引進影視劇創作、數字影視、高雅文藝演出、主題公園演出以及相關的策劃、導演、教育培訓等。推動數位技術在影視、演藝、音樂產業的充分套用,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實現文化生產、傳播和消費方式的轉變。大力發展影視後期製作技術和相關產業,加強舞台藝術的數位化採集和傳播。大力引進3D影視技術為主的製作基地、展示交流中心、立體影院、人才培訓中心等項目,實現3D影視產業要素集聚,推進3D影視產業蓬勃發展。
  ——動漫遊戲業。重點發展原創動漫遊戲產品的創作和研發、動漫遊戲公共服務平台、以動漫遊戲內容開發的衍生產品和服務等。加強動漫遊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和技術開發,提高動漫遊戲原創能力、開發能力和製作水平,打造客群喜愛的具有民族特色、國際化的動漫形象和品牌,形成創意、製作、行銷、播放、著作權交易、衍生品開發的完整產業鏈和盈利模式。促進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網路遊戲技術、電子遊戲軟硬體設備等產品的開發,提高遊戲產品的文化內涵,大力開拓網路休閒遊戲、手機遊戲和家庭視頻遊戲市場,搶占娛樂遊戲產業高地。
  (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程
  引導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和高端化發展,提高工藝美術業、印刷業以及家具行業附加值,建立龍華新區在全市高端工藝美術和高端印刷業中的領袖地位。
 ——工藝美術業。引導和促進紅木、陶瓷、國畫、版畫等高端工藝美術產業的轉型升級,加快觀瀾紅木文化產業集聚區、國瓷永豐源、觀瀾原創版畫基地、山水田園國畫基地的規劃建設,採用現代前沿科技、設計理念、工藝材料,結合時尚消費趨勢,提升高端工藝美術創意設計水平和技術含量,打造中國品牌高檔工藝禮品研發基地。積極探索原創版畫的產業化運作新路徑,逐步構築起集原創、收藏、展示、交流、研究、培訓於一體的高端產業鏈條。
  ——印刷業。依託深圳報業集團龍華印務基地,重點發展數字印刷、綠色印刷、立體印刷、快速印刷。以高新技術手段推動傳統印刷業改造升級。加快發展無版印刷、彩色桌面排版、數位化印刷、多色印刷設備、高檔印刷材料等高端印刷產業。拓展創意策劃、出版傳媒、藝術收藏、裝幀設計等創意性服務,形成印刷產業鏈的良性循環,全面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
  ——家居行業。以擴展上游產業鏈條為重點,加快萬眾城室內設計園建設,強化家居產品的品牌經營和設計引領,利用精益生產和新型技術提高製造能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龍頭企業。重點發展高檔家具、高端家紡製品、高端工藝飾品時尚家居產品,構建中高檔消費者及藝術愛好者、收藏者、需求企業提供產品、溝通交流、信息互賞的平台。
  (九)文化產業國際化工程
  提升新區文化產業企業國際影響力和輻射力、擴大對外貿易交流。
  ——提升國際影響力。依託文博會促進文化創意產品與項目的國際貿易,鼓勵支持本市文化創意企業和單位參加境外展覽等國際展會和文化活動。鼓勵和引導文化企業加大內容創新力度,創作開發體現中華優秀文化、展示當代中國形象、面向國際市場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在編創、設計、翻譯、配音、市場推廣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將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中意紅酒紅木巡展等活動打造成為常設性、專業化、高端的展覽,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加大對外文化貿易。發揮深圳市閒雲工藝飾品有限公司、深圳利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引對外貿易優勢,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交易平台建設,支持對外文化貿易園區建設,鼓勵文化企業藉助電子商務等新型交易模式拓展國際業務。支持文化企業拓展文化出口平台和渠道,鼓勵各類企業通過新設、收購、合作等方式,在境外開展文化領域投資合作,建設國際行銷網路,擴大境外優質文化資產規模。
  (十)文化及相關產業融合工程
  加快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帶動龍華新區文化創意產業跨越式發展。
  ——文化+旅遊。支持文化與旅遊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推進文化資源向旅遊產品轉化。依託觀瀾高爾夫球會、觀瀾版畫基地、觀瀾紅木文化產業集聚區、山水田園等龍華特有生態資源,重點發展與主題公園、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文化場館、文化活動、人文歷史等深度結合的旅遊產業。不斷發掘本地人文歷史、嶺南文化和特色古建築、古村落的潛在價值,開發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博物館、紀念館等文化場館的旅遊功能,形成文化旅遊業的新亮點。以大型展會、重要文化活動為平台,培育新的文化旅遊消費熱點。
 ——文化+製造。依託龍華新區現代製造業優勢,加強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裝備製造業、消費品工業對接。提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服務裝備製造的能力,支持基於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套用設計和文化內涵開發,進一步提升實用功能和審美性。推動在生活消費品製造中引入創意設計元素,提高附加值,引導消費升級。鼓勵文化企業與製造企業深度合作,通過形象授權、限量複製、加盟製造、委託代理等形式開發文化衍生產品,推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滲透到製造業產品生產、銷售流通、宣傳推廣全過程。
  ——文化+科技。加快錦繡文化科技城建設,積極推進文化與科技相融合,依託高新技術增強文化產品的表現力、感染力、傳播力,推動高新技術成果向文化領域的轉化套用;大力推進新區文化產業產學研基地建設,加強對傳統文化產業的技術改造,培育新興文化業態。鼓勵對舞台劇目、音樂、工藝美術數位化轉化,支持開發適宜網際網路、移動終端的數字文化產品。
  (十一)產業環境提升工程
  積極解決文創企業投融資難題,加強新區文化品牌宣傳推廣,提升新區文化產業發展環境。
  ——金融環境。拓寬投資渠道:鼓勵非公有資本以直接投資、間接投資、項目融資、兼併收購、租賃等形式進入一般競爭性文化行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投融資平台和結構調整功能為大型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保障;整合金融資源: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對文化創意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團體、個人依法發起組建各類文化產業投資公司和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推進文化產業與資本市場、政府投資與社會投資的良性互動。
  ——宣傳推廣環境。建立多形式、多渠道、廣覆蓋、高效率的文化傳播平台,推廣文化精品、創意產品和文化服務。藉助新興媒體提高對外傳播能力。鼓勵新區文化企業在國內城市建設數字連鎖影院、開展文化會展等活動,建立全國性的文化傳播渠道。
  (十二)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工程
  打造一批奠定龍華新區文化創意產業未來發展基礎的產業集聚區,形成相關產業的區域競爭優勢、產業集群優勢和對行業的引領帶動功能。
  1.重點在建項目
  ——紅木文化產業集聚區。規劃以紅木為主題,以產業為支撐,以文化為內涵,以高端品牌紅木產品為牽引,通過延伸產業鏈條、擴大產業規模,帶動中低端紅木產業的發展,形成一個品牌聚集、主題突出、文化濃郁,集展示、博覽、交易、交流、休閒、觀光等功能為一體,綜合性、多層次的紅木文化產業基地。
  ——特區1980文化創意園(三期)。規劃打造以中國庭院風格為主的辦公環境,以創意設計、動漫遊戲為主題,集企業孵化、交流展示、配套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創意園區。
  ——錦繡大地康體文化創意產業園(二期)。規劃以電子信息、數控、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為發展載體基礎,以校企合作、園區高效基礎設施、全方位精細服務為特色,形成產業研發、成果轉化、展示、交易等高附加值環節的產業聚集,展示產業科技與文化的融合。
  ——深圳廣電集團清湖創意產業園(二期)。規劃建設集科技與文化為一體的文化產業園區,打造文化創意、影視製作、新媒體產業發展平台,逐步聚集深港澳文化創意研發、展示、策劃、影視拍攝、製作,互動表演,新媒體科技研發,演藝培訓等知名文化企業,大力發展手機電視、移動電視、網路電視等新興產業多媒體文化科技業態,形成文化創意核心產業,實現文化創意產業企業集群式增長。
  ——127陳設藝術產業園(二期)。規劃以“陳設藝術”為主題,整合陳設藝術產業的各大優勢資源和創新行銷手法,建設集創意設計園、飾博中心、孵化平台、培訓機構、物流配送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創意設計文化產業園區。
  ——大浪時尚創意城。規劃以研發、生產、展示、商貿流通於一體的時尚之城、創意之城,成為輻射珠三角、面向國內外的時尚創意都會。辦好精英模特大賽,積極謀劃“深圳國際時裝周”和深港工業設計雙城雙年展,加快引進精英模特總部和時尚學院,擴大大浪時尚創意城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國內一流、面向世界的國際化“時尚谷”。
  2.重點引進引進項目
  ——龍華音樂文化創新中心。以“文化中心加音樂產業鏈”為核心理念,規劃建設集音樂廳、室外印象劇場、音樂創意基地、音樂企業總部基地、音樂大師工作室、音樂主題文化街為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平台和音樂原創產業基地。
  ——龍華新區寶墨園。規劃建設成以國內外不同時代的藝術收藏品和中國幾千年來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服飾、人文歷史為主題的大型的園林式的綜合公園。
——觀瀾影視產業基地。以突出創造優秀影視產品為主要目標和重點,旨在建成主題鮮明、功能完備、國內一流、國際水準的影視產業矽谷,規劃打造具有影視產品創作、拍攝、製作服務、航拍服務、國內外發行、著作權交易、影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與投資等功能,聚集影視行業頂尖公司資源和優秀影視產品的國家級影視產業文化生態基地。
  ——龍華小橙堡兒童劇製作基地。規劃建設成集兒童劇文藝創作,舉辦兒童文藝演出,組織開展兒童藝術培訓、比賽、交流活動於一體的綜合性兒童劇產業園區,打造“橙品演藝、龍華智造”的劇作品牌的兒童劇製作基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和相關部門、各辦事處要從建設“兩區一城”的高度,充分認識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文化體育事業和文化創意產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工作計畫。建立新區文化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對全區文化建設進行統一領導、組織和協調,各辦事處建立相應的領導和工作機構,實行黨政“一把手”總負責。各辦事處、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協作,形成合力,確保本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
  (二)推動公共文化體育服務社會化發展
  鼓勵社會投資建設和完善區文體設施,根據國家、廣東省和深圳市有關城市公共文體運動設施用地定額規定,在立項、選址、用地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運用先進的市場化運作方式和靈活的融資辦法,建設大型文化體育基礎設施。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文化體育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文體事業,建設體育場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電影院等文化設施。分離經營性與公益性體育產業資產,由商業性經營主體按照市場化運作,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體育場館運營維護。對公益性體育事業的經費開支,政府可給予適當補助。探索採用BOT等模式推動文化體育項目的建設和運營。推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建立和完善理事會制度,吸納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和民眾參與管理。
  (三)確保財政投入
  建立區財政對公共文體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每年對文體事業的投入不少於當年財政支出的1.5%(不含專項建設經費),保障人均(以戶籍人口和暫住人口的總和計算)文體事業經費、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經費逐年增長率三個指標不低於全國先進水平。加強辦事處對公共文體投入的制度化建設,保證每年文體事業經費(不含專項建設費)不少於當年辦事處總支出的1.5%,每年在財政預算中設立200萬元民眾文化活動專項扶持資金。改變財政投入方式,資金支持更多地通過政府採購、陪同投入等形式來實現,逐步從事業性投資、全額撥款向項目投資、差額撥款、公共產品補貼等方式轉變,以向居民提供服務的質量和數量來確定財政補貼數額,逐步提高具有激勵性質的經費投入比例。將社區文化中心建設納入城市規劃,落實中央從城市住房開發投資中提取1%用於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規定,實行專款專用。
 設立區級專項資金。按照《深圳文化創意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11-2015年)》對各區域的產業布局,設立區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與市級專項資金形成配套。獲得市級專項資金資助的,新區可按比例給予相應的配套資助。成立文化創意產業專項扶持資金,制定《龍華新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引導和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範和完善專項資金的管理運作,進一步加大對文化產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建立符合文化藝術創作規律的青年人才和作品的評估資助體系,改善投入機制,對具有創意的優秀人才和創作進行先期投入。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範圍和規模,逐步實現免費或優惠為市民提供公共體育設施和公共體育服務。
  (四)落實文化經濟政策
  稅收政策。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現行支持文化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文化企業按規定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文化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允許按國家稅法規定在計算應納所得稅額時加計扣除。由財政部門撥付事業經費的文化單位轉制為企業,自轉制註冊之日起對其自用房產免徵房產稅。出版發行企業庫存呆滯出版物按規定作為財產損失在稅前據實扣除。符合條件文化企業出口圖書、報紙、期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電影和電視完成片等文化產品應給予退稅優惠政策。重點文化企業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自用設備及配套件、備件等,減免進口環節稅。文化企業境外演出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對捐贈公益性文化事業的企業和個人,按國家規定落實捐贈的稅收優惠政策。
  金融政策。落實國家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有關政策,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的信貸投放,創新貸款融資模式、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金融機構在國家允許的貸款利率浮動幅度範圍內給予文化企業一定的利率優惠。引導金融機構對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項目給予重點支持,為擴大文化出口提供資金保障。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和通過債券市場融資。加快培育和完善文化創意產業保險市場,有效分散文化創意產業項目的運作風險。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團體、個人依法發起組建各類文化產業投資公司和文化產業投資基金。
  土地政策。爭取文化建設用地納入全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設用地指標適當向文化事業、文化產業、體育事業傾斜,確保文化建設用地規模,重大基礎設施和標誌性文化工程、高新技術文化產業項目用地優先予以安排。新建公益性文化、體育設施用地,符合法定劃撥用地範圍的應當以劃撥方式供地,公益性文化、體育設施和相關配套設施項目可全部或部分免交各項工程的二類費用。符合法定條件的文化企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用地可採取劃撥、出讓、租賃、有償使用等方式,應在返還土地收益、減免建設規費方面給予優惠。加強對文化、體育建設用地開發的監督管理,保證項目建設按契約規定實施。鼓勵文化企業參與舊城區、舊工業區改造。
  (五)強化規劃實施監督
  規劃由新區公共事業局統一組織實施。各辦事處、各相關部門要明確實施目標、重點任務和責任分工,並分解落實到牽頭部門和重點區域。按照本規劃綱要編制年度計畫,合理統籌資源和安排進度,確保完成規劃目標和任務。建立健全規劃實施的監測評估機制,發揮統計等有關部門對規劃實施的跟蹤監測和分析反饋作用,定期向社會公布規劃實施的各項指標完成情況。實施規划動態評估,以年度計畫的方式,及時修正規劃實施中出現的問題,以保證規劃實施的科學性。完善社會監督機制,利用各種有效制度,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規劃實施工作,鼓勵公眾監督規劃實施情況。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