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村(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沙坣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興村,位於坪山街道東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青草林村、新屋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附近僅有一座高約20米的土丘,當地人稱作“太窩口”;村北有南布河,村西有沙坣河。始建於清鹹豐十年(1860年)前後,因沙坐新村人口增長,部分彭姓村民移居此地形成村落。20世紀40年代,村名改為龍興村,寓意“龍的傳人興旺”。1989年,因舊屋破敗,村民搬至現址建立新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興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沙坣社區
  • 地理位置:坪山街道東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沙坣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彭姓,無族譜,其具體遷移歷史已無從得知。
2015年末,戶籍人口157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90人;80歲以上2人,最年長者94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45人;海外留學2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3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2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1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蔬菜、花生、小麥、甘蔗、番薯等。20世紀90年代,開始引進“三來一補”企業,部分農耕用地轉為對外出租。2005年,成立深圳市坪山沙坣股份合公司龍興分公司,村民成為股東。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2015年租金收入逾百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茶果等。
省道S359線東縱路經過該村。20世紀60年代中期通電,60年代末通電話,90年代中期通自來水,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2005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內建有籃球場及健身路徑。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15座,均為土木石結構,一般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龍興村炮樓,始建於清鹹豐十年,高3層,保存完好,有人居住。
彭氏宗祠,始建於清朝中後期,1989年重修,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三開間三進兩天井布局,祠堂前有月池。祠堂內有“好古留香”和“蘭桂騰芳”兩塊牌匾,有門聯“商賢世澤;宋史家聲”,有楹聯“祖德長扶千載盛;宗功丕振萬年興”。
每年除夕和正月初二,即所謂“年尾”和“開年”,該村彭姓村民會以家庭為單位到祠堂祭拜先祖。每年農曆八月初一,彭姓族人會集體到坪山公墓園祭祖。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軍隊曾到村內搜尋抗日游擊隊蹤跡,部分村民因未及時躲藏而遭殺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