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葉(無患子科龍眼屬植物)

龍眼葉(無患子科龍眼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眼葉是無患子科龍眼屬喬木龍眼的葉子。龍眼葉表面帶有蠟質,看上去像是皮革,且呈長圓狀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兩側通常不對稱;背面呈深綠色,有光澤。

龍眼葉在中國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台灣,雲南、四川等地都有栽培,在泰國、印度、越南等也有分布。龍眼樹為亞熱帶果樹,適合生長在疏鬆深厚,且富含有機質的土壤。其根系龐大,有念珠狀菌根,抗逆性較強。

龍眼葉具有藥用價值。其具有發表清熱,利濕解毒的功效,可治療感冒發熱,瘧疾,疔瘡,濕疹等疾病。在《滇南本草圖說》《生草藥性備要》《本草求原》《廣西本草選編》《全國中草藥彙編》《廣西民族藥簡編》中均有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眼
  • 拉丁學名:Dimocarpus longgana Lour
  • 別名:桂圓、益智、羊眼
  • 植物界
  • 無患子科
  • 龍眼屬
  • 分布區域:亞熱帶、偏溫和氣候無嚴重霜凍地區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通常10餘米,間有高達40米、胸徑達1米、具板根的大喬木;小枝粗壯,被微柔毛,散生蒼白色皮孔。葉連柄長15-30厘米或更長;小葉4-5對,很少3或6對,薄革質,長圓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兩側常不對稱,長6-15厘米,寬2.5-5厘米,頂端短尖,有時稍鈍頭,基部極不對稱,上側闊楔形至截平,幾與葉軸平行,下側窄楔尖,腹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麵粉綠色,兩面無毛;側脈12-15對,僅在背面凸起;小葉柄長通常不超過5毫米。花序大型,多分枝,頂生和近枝頂腋生,密被星狀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質,三角狀卵形,長約2.5毫米,兩面均被褐黃色絨毛和成束的星狀毛;花瓣乳白色,披針形,與萼片近等長,僅外面被微柔毛;花絲被短硬毛。果近球形,直徑1.2-2.5厘米,通常黃褐色或有時灰黃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體;種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質的假種皮包裹。花期春夏間,果期夏季。

產地生境

龍眼葉在中國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台灣,雲南、四川等地都有栽培,在泰國、印度、越南等也有分布。龍眼樹為亞熱帶果樹,適合生長在疏鬆深厚,且富含有機質的土壤。其根系龐大,有念珠狀菌根,抗逆性較強。

主要價值

龍眼葉具有藥用價值。其具有發表清熱,利濕解毒的功效,可治療感冒發熱,瘧疾,疔瘡,濕疹等疾病。在《滇南本草圖說》《生草藥性備要》《本草求原》《廣西本草選編》《全國中草藥彙編》《廣西民族藥簡編》中均有記載。
採集
全年可采。
化學成分
葉含谷甾醇、豆甾醇、豆甾醇葡萄糖甙,表無羈萜醇、16-卅一烷醇、槲皮素、槲皮甙。
性味
甘淡、平。
生草藥性備要》:"味香甜,性溫。"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淡,平。"
功用主治
治感冒,瘧疾,疔腫,痔瘡。
《生草藥性備要》:"治疳疔,殺蟲,作茶飲明目,嫩薳蒸水,加冰片搽眼眩爛。"
《本草求原》:"洗疔、痔、疳瘡、爛腳。"
選方
防治流感,感冒:龍眼葉三至五錢,煎水代茶飲。(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治瘧疾:龍眼葉七葉,芝麻一酒盞。清水二杯,煎-杯,在瘧疾發作前二小時內服。(《泉州本草》)
治孕婦胎動腹痛:龍眼葉十多葉,生米一盞,食鹽少許。煎湯,內服。(《泉州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