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燈舞

龍燈舞

龍燈舞又稱龍舞、龍燈、耍龍等,是一種中國傳統舞蹈,據說始於漢代,其後在陝西省蜀河鎮更是一處盛景。正月十三日夜出燈,正月十五日形高潮,正月十六日收燈。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舞龍燈。龍形品種多樣,有“彩龍”、“火龍”等。彩龍龍頭五彩繽紛,龍身以各色軟段製成,約9制10餘節,造型精美。舞時常配以魚蝦蚌殼等彩燈同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燈舞
  • 亦稱:龍舞
  • 類別:中國傳統舞蹈
  • 時間: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
簡介,特色,

簡介

舞龍者不分男女,皆著對襟彩服,系紅腰帶,手持一節把竿,隨逗寶人曲身翻舞,綿延不停。有打擊樂器相伴。火龍多用彩龍頭,龍身著彩繪龍鱗的粗麻布,每節內有竹籠,內置燃燭或捻子,舞時點亮。火龍較彩龍長、大,一般10餘節,把竿也較長,龍把竿長約2米。 因多在元宵夜舉行燒龍儀式,故名“火龍”。火龍一般有雙龍雙寶。元宵燒龍,象徵新年慶祝活動圓滿,藉以祈求“清吉平安”。舞火龍者頭戴草帽、穿小褲衩、赤腳光背、持龍游舞,四周燃燈者手持鞭炮、拌以鐵花、炭圓,向火龍噴射。只見火花飛濺,火龍翻滾,火光沖天,五彩繽紛。待至龍體被焰火燃燒正旺時,舞龍者舉起龍架跑至江水,意為送龍歸海。遂寧市中區船山鄉把龍舞作為民俗文化項目,繼承傳統,壯大規模,使龍舞更加豐富多彩。2000年,國家文化部授予船山鄉“中國龍舞之鄉”的稱號。

特色

此外,還有江蘇靖江的龍燈舞也富有特色,龍頭、龍尾、龍珠製作都很講究。表演時,隨著鑼鼓的伴奏,舞龍者耍出“二龍戲珠”、“金龍盤柱”、“疊羅漢”、“撬荷花”等各種招式,將龍的動態和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