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峰茶,湖北省竹谿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竹谿縣地處鄂、渝、陝交匯處,位於秦嶺南麓、大巴山脈東段北坡,竹谿縣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將傳統茶的種植與加工和現代先進種植與加工技術相結合,開發出了龍峰茶。因該產品核心產區位於龍王埡,山峰霧騰如龍,相傳是龍王藏身之地,此地產的茶葉鋒苗挺拔,沏泡後形如百龍競游,故名為龍峰茶。龍峰茶外型緊細顯毫,色澤嫩綠光潤,整碎勻整,淨度無嫩莖。
特定地域和自然環境賜與了“龍峰茶”特有的內在品質。2006年經華中農大學檢驗,“龍峰茶”胺基酸含量高達2.95%,茶多酚含量達到32.94%,是同類地區的1.4倍以上。可溶性糖2.97%,水浸出物含量水分4.59%,總灰分4.73%,水浸出物54%高於標準要求的18%。粗纖維經湖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檢驗為9.5%。
2006年11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龍峰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峰茶
- 產地名稱:湖北省竹谿縣
- 品質特點:香氣鮮嫩、清高持久,鮮醇甘爽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6年第176號
- 批准時間:2006年11月30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色,營養價值,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品質特色
龍峰茶香氣鮮嫩、清高持久,滋味鮮醇甘爽,湯色嫩綠明亮,葉底細嫩成朵,因竹溪龍王埡主峰為龍峰,山峰霧騰如龍,所產茶葉沏泡後形如百龍競游而得名。
營養價值
採用原子發射光譜法(ICP)分析了龍峰茶的營養元素。結果表明,龍峰茶氮素含量5.47%—6.65%,磷素含量0.410%—0.502%,鉀素含量0.966%—1.129%,鈣素含量0.097%—0.135%,鎂素含量603.13毫克/千克—855.39毫克/千克,鐵含量50.00毫克/千克—72.00毫克/千克,銅素含量8.45毫克/千克—10.86毫克/千克,鋅素含量22.91毫克/千克—36.51毫克/千克。
採用化學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分析了龍峰茶的品質成分。結果表明,龍峰茶主要品質成分的含量為;茶多酚28.43%—34.23%,胺基酸2.81%—3.38%,咖啡鹼1.89%—2.52%,可溶性糖2.32%—3.07%,水浸出物21.93%—44.78%,葉綠素0.0842%—1.286%,兒茶素150.00毫克/克—171.88毫克/克,茶氨酸0.715%—1.193%。
採用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分析了龍峰茶的香氣物質組成。結果表明,香氣物質中以醇類含量最高,其次是酸酯類和醛酮類香氣物質,再次是烷烴和烯烴類以及芳香族類香氣物質,而以含氮香氣物質為最少。這種香氣物質的組成形成了竹溪龍峰茶香氣“清香帶花香”的獨特品質。
產地環境
湖北省竹谿縣位於鄂、渝、陝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區,西接陝西省平利、鎮坪、旬陽三縣,南交重慶市巫溪縣,東鄰本省竹山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09°29′—109°08′,北緯31°31′—32°32′,總面積3310平方千米。
氣象
竹溪茶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月平均日照百分率25%—48%:月平均氣溫2.4℃—25.5℃;0cm月平均地溫3.8℃—29.6℃,5cm月平均地溫3.9℃—28℃,l0cm月平均地溫4.2℃—27.5℃,15cm月平均地溫4.7℃—27.5℃,20cm月平均地溫5.1℃—27.0℃;月平均降水量8.l毫米—180.8毫米,全年平均降水量945.3毫米;月平均空氣相對濕度73%—87%。竹溪茶區氣象因子的垂直變化較為明顯,隨海拔高度的增加,光照強度減弱,氣溫和地溫下降,空氣相對濕度增加,有利於茶葉品質的形成。海拔900米處的龍峰茶,營養元素、生化成分、香氣物質的含量以及感官品質得分都比較高,品質優異。這與氣溫相對較低、晝夜溫差大,光照強度適中,雲霧較多,空氣濕度大有關。因此,可以將海拔900米左右的地區規劃為優質龍峰茶生產的主要基地。
土壤
採用化學分析、原子吸收光譜法(AAS)等方法分析了竹溪茶區的土壤條件。結果表明,竹溪茶區土壤的pH在4.5—6.5之間,都處在適宜茶樹生長的水平;土壤有機質含量(6.24克/千克—36.44克/千克)除青草坪較低外,其它茶場都處在較高水平;土壤中三要素含量(氮:0.39克/千克—2.37克/千克;磷:0.23克/千克—0.66克/千克;鉀:9.56克/千克—22.26克/千克)普遍偏低,土壤容重(1.24克/立方厘米—1.7克/立方厘米)普遍偏高。
採用多元線性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探討了龍峰茶品質與土壤條件的關係。結果表明,對龍峰茶營養元素含量影響較為顯著的土壤理化因子主要有土壤全磷、全鉀、速效鉀、有效銅、有效鋅:對龍峰茶生化成分影響極為顯著的土壤理化因子主要有土壤pH、有機質、全氮、全鉀、交換性鈣、交換性鎂、有效銅、有效鋅,對龍峰茶生化成分影響較為顯著的土壤理化因子主要有土壤全磷、速效鉀、有效鐵;土壤條件對龍峰茶香氣品質的影響較弱。可以通過增施有機肥和氮肥、土壤耕作等農藝措施來改善土壤條件,促進茶樹的生長發育,提高龍峰茶品質。
歷史淵源
竹溪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秦巴山區是茶樹原產地,巴蜀是中國茶文化的搖籃。竹溪遠古屬庸國,曾以茶納貢。竹溪出土的漢朝文物中的陶爐及陶碗陶罐可見證竹溪民間在漢朝此時己飲茶。
據《竹谿縣志》記載,竹溪自古產茶,起源於西周,在唐、宋、明、清時期,因移民因素和唐後佛教、道教的傳播,為竹溪帶來了優良茶種和制茶新技術。
三國魏時期,竹溪茶類生產和制茶技術已達到和巴蜀相同的水平或程度。
唐代,陸羽《茶經》列舉了中國產茶的一些州縣,其中“八之出”中上庸(竹溪)等4縣屬山南道,山南稱作山南茶區。竹溪茶在唐時由僧人傳入良種,開始人工種植,並由武則天欽定為貢品。
宋代,竹谿縣已成片種植茶葉,竹溪梅子埡至今仍保留的四十七株成片的宋代古茶園。
竹溪茶在《中國各茶原產地茶品目錄》中榜上有名。竹谿縣地處鄂、渝、陝交匯處,是連線華中地區與西南、西北地區的重要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竹溪古為茶人通賈之要道,是茶文化由巴蜀向全國傳播的中轉站。今為秦巴山區最大的茶葉集散地,成為中南、西南、西北茶葉主要產地。
20世紀50年代初,竹溪人民又開始了對現代茶業的追求。將傳統茶的種植與加工和現代先進種植與加工技術相結合,開發出了“龍峰茶”。因該產品核心產區龍王埡茶業集團總部所在地——龍王埡,山峰霧騰如龍,四季鳥語花香,相傳是龍王藏身之地,茶葉鋒苗挺拔,沏泡後形如百龍競游的茶葉,故名為“龍峰茶”。
建國後竹溪茶葉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啟動階段(1954年—1985年)、點播向開槽換土階段(1986年—1998年)、發展階段(1999年—2008年)。
2004年,湖北省質監局發布省級地方標準《箭茶》,2010年對該標準進行了修訂。
生產情況
2007年,竹谿縣共有13個鄉鎮,9個農林場,5萬農戶,8.5萬人種植茶葉,種植基地1萬公頃。種植面積居湖北省規模面積第一位。有8家骨幹企業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5家骨幹企業通過“QS”食品質量安全認證。5家生產企業通過ISO9000:2000國際質量標準體系認證。示範區有茶葉種植加工企業162家,加工設備1000台(套),從事茶葉加工的人員816人,年加工能力2500噸;經銷企業139家,其中縣內105家,縣外省外34家,經銷人員500人。
截止2016年末,竹谿縣茶葉總面積達到27萬畝(其中2016年春季發展1萬畝),基地規模居湖北省第一。其中,可採摘茶園面積14萬畝,平均畝產100斤。1000畝以上的專業村64個,萬畝以上的有水坪、縣河、匯灣、新洲、兵營、天寶、龍壩7個鄉鎮。茶葉總產量為1400萬斤,市場平均銷售價45元/斤,總收入6.3億元,使種茶農戶人均增收5250元。
截止2016年末,竹谿縣茶葉種植加工企業162家,從事茶葉加工的人員816人,經銷企業169家,其中:縣內30家、省內105家,省外34家,從事茶葉加工、經銷人員近2000人,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小場)+農戶+市場”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格局。主要品種有箭茶、龍峰茶、梅子貢茶、梅子貢有機烏龍茶、白茶、紅茶、茶微粉、茶多酚、茶月餅等60多個茶葉系列產品。
產品榮譽
竹谿縣主要有“龍峰茶”、“箭茶”、“梅子貢茶”3個品牌。“龍峰茶”連續5屆(1998年至2016年)被評為湖北省名牌產品;“箭茶”連續3屆(2006年至2016年)被評為湖北省名牌產品;“龍峰茶”、“箭茶”先後榮獲新加坡世界科技與貿易博覽會金獎、湖北十大名茶、湖北十五佳有機名茶、消費者滿意商品。
“梅子貢綠茶”、“梅子貢有機烏龍茶”連續(2009年至2016年)被評為湖北省名牌產品,“梅子貢有機烏龍茶”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梅子貢茶食品”被評為2010年度湖北省名牌產品。
2004年,竹谿縣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茶葉之鄉”。
2004年,竹谿縣被中國特產之鄉推存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授予“中國有機綠茶之鄉”的稱號。
2010年,竹谿縣被中國茶葉協會授予“中國名茶之鄉”稱號。
2006年11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龍峰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龍峰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湖北省竹谿縣人民政府《竹谿縣人民政府關於界定“龍峰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地域範圍的函》(溪政函[2006]11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湖北省竹谿縣蔣家堰鎮、中鋒鎮、龍壩鄉、城關鎮、水坪鎮、縣河鎮、新洲鄉、兵營鄉、鄂坪鄉、匯灣鄉、泉溪鎮、豐溪鎮、天寶鄉等13個鄉鎮,以及龍王埡茶場、梅子茶場、前進茶場、楊家扒綜合農場、標湖林場、雙竹林場、九里崗林場、王家山茶場、天池埡林場等9個縣農林特場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立地條件
海拔400米至1000米,茶園周圍須有灌木、森林覆蓋,土壤類型為黃棕壤,土壤pH值5.0至6.7,有機質含量在1.2%以上。
(二)品種
福鼎大白茶優良品系。
(三)栽培管理
1.育苗:選擇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方式,種苗質量符合GB11767-2003《茶樹種苗》規定要求。
2.茶園種植:栽植時間在早春期3至4月或晚秋期11月,栽培密度控制在10萬株/公頃以內。
3.肥培管理: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催芽肥,畝施有機肥500公斤以上,催芽肥50公斤以上。
4.樹冠培養:整形修剪,幼齡茶園進行3次定型修剪,成年茶園每年1次輕修剪。
5.採摘:採摘單芽和一葉一芽,要求盛茶用器清潔、透氣,不採摘病蟲芽葉。鮮葉進廠後按標準及時分級驗收、分級攤放。
(四)加工工藝
1.製作工藝流程:採摘→攤青→殺青→揉捻→二青→緊條→足乾→精選。
2.攤青:時間為4至8小時,攤青厚度不能超過3厘米,攤青室內通風,避免陽光直射,攤青程度以茶葉含水量72%左右為宜。
3.殺青:高溫殺青,先高后低,嫩葉老殺,老葉嫩殺,殺青溫度控制在210至230℃,殺青葉含水量掌握60%左右。
4.揉捻:揉捻採用35型、40型揉捻機,揉捻方法採用冷揉,加壓輕—重—輕,交替進行,以輕揉為主。
5.二青:使用烘乾機,溫度100至120℃,攤葉厚度不超過0.5厘米,茶葉含水量40%左右。
6.緊條:在帶孔不鏽鋼平台灶上用手工整形緊條,溫度90至100℃,保證成條率達90%以上。
7.足乾:選用名茶烘乾機,溫度80至90℃,厚度不超過0.5厘米,茶葉含水量低於7%。
8.精選:在晴天進行,除去片、末、梗,使成品茶粉末不超過1%,揀去非茶類夾雜物。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外形緊細顯毫,色澤嫩綠光潤,勻整,屬高香型茶葉,香氣鮮嫩清高持久,帶天然花香,滋味鮮醇甘爽,湯色嫩綠明亮,葉底細嫩成朵。除外形特色外,龍峰茶顯著的特點是香氣高,帶天然花香,滋味鮮醇甘爽。分為特一級、特二級、一級、二級共四個等級:
品質 | 外形 | 香氣 | 湯色 | 滋味 | 葉底 |
特一級 | 條索緊細顯毫秀美,勻整,色澤嫩綠光潤,無嫩莖 | 清高持久 | 嫩綠明亮 | 鮮醇甘爽 | 細嫩、勻齊、嫩綠明亮 |
特二級 | 條索緊細顯毫秀美,勻整,色澤翠綠油潤,稍有嫩莖 | 清高持久 | 清綠明亮 | 鮮醇甘爽 | 細嫩勻整、嫩綠明亮 |
一級 | 條索緊細顯毫,勻整,色澤翠綠,稍有嫩莖 | 鮮濃 | 清綠明亮 | 鮮醇 | 細嫩勻整、黃綠明亮 |
二級 | 條索緊結顯毫,尚勻整,色澤尚綠稍潤,有嫩莖 | 清香 | 黃綠明亮 | 醇濃 | 黃綠尚亮 |
2.理化指標:
水分≤6.5%、總灰分≤6.0%、游離胺基酸≥2.0%、粉末≤1.0%、碎茶≤2.0%、粗纖維≤13.5%、水浸出物≥40.0%。
龍峰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北省竹谿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2020年7月22日,入選湖北省地理標誌專用標誌使用人名單(第1批),龍峰茶是湖北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標誌使用人為湖北龍王埡茶業有限公司。
龍峰茶傳說為龍女種植,而龍女與真武大帝以茶結緣,“同植一山茶,共飲綠香茗”的愛情故事,更是給龍峰茶增添了神秘色彩。龍峰茶的傳說凝聚著千年以來竹溪人民對茶葉的深厚感情,竹溪當地流傳著古老的民歌習俗,當地的向壩民歌是湖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漢民族文化“活化石”。《向壩民歌集》中有諸如《採茶歌》、《五杯茶》、《耍茶歌》、《勸茶歌》等20多首表現茶文化的民謠。每到暮春時節,竹溪漫山遍野的綠色茶園裡,就會傳出歡聲笑語和陣陣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