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縣黨務服務中心

龍山縣黨務服務中心

龍山縣黨務服務中心成立於2010年7月,隸屬中共龍山縣委組織部管理,系湖南省首家縣級黨務服務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山縣黨務服務中心
  • 地點:龍山縣
  • 成立時間:2010年7月
  • 隸屬:中共龍山縣委組織部管理
(一)最佳化服務環境,高效運行。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率運行,著力最佳化服務環境,為中心的有序運行提供了保障。一是高起點謀劃。縣黨務服務中心的定位,就是實行“一個中心對外、一個視窗受理、一站式辦結”的服務模式,為廣大黨員民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服務,著力打造凝聚黨員的新載體、聯繫服務民眾的新模式、加強基層組織的新平台。縣委組織部的創新服務理念得到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縣黨務服務中心作為全縣黨建工作的唯一視窗,整體進駐縣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公,劃定政務中心第5層專門樓層作為集中辦公區域,安排了專項經費。縣委組織部多次就中心籌建、人員項目進駐等工作統一思想,專題研究,協調推進,為中心正式運行打好基礎。科學獨到的創新思維、敢為人先的實踐精神,使縣黨務服務中心自成立以來,很好地承載了視窗服務功能,圓滿實現了預期目的,成為龍山縣黨建工作一張響亮的品牌。二是高標準建設。把標準化建設作為打造黨務服務中心的基礎性工程來抓,從功能設定到具體裝修,均體現了視窗服務便捷、貼心的特點。2010年設立時,辦公場所簡單,僅包含基本的辦公設施。2010年底,統籌規劃、有效整合,進行了全面擴建和裝修。2014年5月,再次進一步改建完善。如今縣黨服務服中心面積總達300平方米,包含服務大廳、會議室、辦公室三個功能區。各視窗辦公平台、辦公桌椅、空調、網路配置、LED顯示螢幕、綠色盆景、標識指示牌等一應俱全,彩色複印機、電話傳真機等為辦事黨員民眾免費提供服務,並在大廳入口設定諮詢台,在大廳中開闢了休息閱覽區。為加強工作人員管理,還準備安裝監控設備,進一步把便民服務落實到點滴建設中。三是高效率運行。注重整合組織系統部門職能,積極拓展服務空間。按照“人進中心、事進中心、權進中心”的“三進”模式,縣委組織部、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縣直屬機關黨委、縣建設扶貧辦、縣遠教中心、縣績效考核辦和縣對口辦等職能部門(科室)進駐中心,設立視窗10個。現有14名業務人員進駐中心集中辦公,由中心全面管理和考核,保證人員的最佳化配置。整合服務內容。設立信訪維權接待、12371黨員電話諮詢、組織關係接轉、黨員檔案代管、黨費收繳、困難黨員申報、助學貸款申報、黨員創業扶持、兩癌保險申報、困難職工申報、建整扶貧、遠程教育和大學生村官管理等50餘項相關工作。按照“應進則進,進必到位,充分授權”基本要求,在視窗與單位之間建立起“一把手負總責、分管副職直接負責、視窗人員具體承辦”的審批服務快車道。2011年以來,縣委組織部積極探索創新,不斷延伸服務觸角,構建了以縣黨務服務中心為龍頭、34個鄉鎮(街道)黨務政務服務站和462個村(社區)黨務政務便民服務點為依託的三級黨務服務網路,形成了上下聯動、層級清晰、覆蓋城鄉的黨務政務服務體系,極大的方便了黨員民眾,節約了行政成本。
(二)強化服務管理,提質增效。黨務中心堅持在服務機制上求務實,在人員管理上嚴要求,以完善的工作制度,推動中心各項工作規範高效運轉。一是以制度促規範。以完善服務平台制度框架為依託,加強工作人員管理,以嚴謹的工作作風服務黨員民眾。制定了《黨務服務工作崗位職責》、《工作人員文明服務“十不準”》、《掛牌上崗制》、《工作人員考核細則》和《評比細則》等10餘項制度。堅持做到“四抓”:抓形象,要求工作人員做到“三個統一”,即統一著裝,統一懸掛工作證,統一佩戴黨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示黨員形象;抓職責,對14名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一對一承辦部門業務以及相關內容的諮詢答覆、辦理;抓考勤,嚴格實行上下班登記,一天四次簽到,落實請銷假制度,違反規定的按績效考核辦法懲處;抓統籌,部長每月深入中心開展調研一次,一名副部長具體分管中心工作,中心主任具體主抓業務工作,形成從上到下齊抓共管的局面。二是以學習提水平。狠抓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和服務水平提升,紮實推行“1+1”學習活動,即輪流授課活動和周一例會制度相結合。輪流授課是指中心每月安排一名同志進行講課,講課內容可涵蓋業務知識和政治理論學習等。周一例會制度是指堅持每周一上午召開例會,由中心主任總結上周工作,預安排本周工作,每月底召開一次中心工作講評會,工作人員介紹個人本月工作情況,由中心負責人進行點評。除常規學習外,還要求工作人員在完成本職工作同時,積極向其他同志學習相關業務知識,做到各自業務相互貫通,確保因事請假的工作業務有人代辦,空人不誤事。同時要求工作人員要認真總結提煉各自特色亮點工作,積極在報刊、網站等相關媒體上進行宣傳推介,每名工作人員每年在團結報上稿1篇以上,州以上網站上稿2篇以上。三是以考核增效率。將工作人員管理納入績效考核。考核採取100分制形式,分別按照日常工作表現占20分、出勤情況占20分、領導點評占20分和黨員民眾評價占40分進行打分,考評結果分為優秀(90分以上)、良好(89—75分)、一般(74—60分)、較差(60分以下)四個等次,考核結果與個人績效工資掛鈎。每月評選“共產黨員示範崗”和“服務之星”各1名,從考核優秀的人員中採取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授予“共產黨員示範崗”和“服務之星”稱號,給予一定的獎勵。
(三)推進務實創新,彰顯成效。積極拓展服務功能,逐步完善服務網路,不斷拓寬服務渠道,著力打造四種黨建。一是打造“陽光黨建”。完善工作運行機制,創新工作方法,不斷提高黨務服務質量。幹部管理有創新,在全縣462個村(社區)推行了村幹部輪流值班制度,要求每村每天不少於一名村主幹進行值班,村民隨到隨辦,解決了服務民眾“最後一公里”問題;試點創建了縣、鄉、村三級網路巡查系統,首批19個監控點已經率先啟用,涵蓋民安街道、茨岩塘鎮和興隆街鄉等7個鄉鎮街道黨務政務服務站,農車村、撈車河村等12個便民服務點,現場直播無遁形,實現了幹部服務民眾全過程監督,使“庸、懶、散”工作作風問題無處容身。辦事更加公開規範,以固定宣傳和媒體公示為主要手段,堅持服務內容、辦事程式、收費標準、政策依據、服務電話“五公開”。在中心大廳醒目位置安置了公開欄,工作人員姓名、職責及承諾事項等公布其上,LED顯示螢幕滾動播出相應公開信息。制訂了《黨務服務辦事指南》、《黨務服務辦事流程圖》等宣傳資料發放到了村級。重大事項對外公開的,如縣“雙維”基金髮放、發展黨員等,充分利用三級黨務服務網路、龍山縣新聞網、龍山縣紅星網等,進行及時公開,讓黨務工作實行“陽光操作”,基本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態勢。二是打造“活力黨建”。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倡導微笑、透明、依法、高效、廉政“五種服務”意識,中心工作人員變“公務員”為“服務員”,變“找我辦事”為“為你服務”,熱情接待,周到服務,做到“微笑在視窗,滿意在大廳”。在具體工作中要求做到“六個一樣”,即:熟人、生人一樣熱情,幹部、民眾一樣尊重,大事、小事一樣周到,分內、分外一樣負責,忙時、閒時一樣耐心,來早、來晚一樣接待,真正給黨員民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中心運行以來,無逾時辦結事項,無民眾投訴事件,黨員民眾每月意見反饋滿意度達到了99%以上。三是打造“溫馨黨建”。讓基層黨員和民眾切實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增強黨員的光榮感和榮譽感,凝聚黨心民心。幾年來,共接待黨員民眾政策諮詢、來信來訪3.9萬餘人次,辦理流動黨員檔案代管145人,為241名貧困黨員發放“雙維”基金67.4萬元,發放助學金67萬餘元,黨員小額擔保貸款1200萬元,發布就業信息67期,組織技術技能培訓4800餘人次。工作人員走出視窗去黨員民眾零距離接觸,如組織工作人員到洗洛鄉坪中村參加義務幫工,參與引導“錘鍊黨性、奉獻愛心”志願服務隊,經常利用雙休和節假日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等,很好地展現了黨員風采。四是打造“品牌黨建”。致力於以縣黨務服務中心為依託,打造龍山黨建工作特色,打響龍山黨建工作品牌。中心成立以來得到了省、州、縣各級領導的關心、關注,省委書記徐守盛(時任省委副書記、省長)、副省長盛茂林、州委書記葉紅專等親臨中心視察,並給予高度肯定,瀏陽、瀘溪、恩施州等省內外縣市組織部到中心考察,《農民日報》、《湖南日報》等對黨務服務中心(三級黨務服務網路)建設經驗作了宣傳推介。2011年獲得“全省組織工作創新獎提名”,2012年被評為“全州創先爭優民眾滿意視窗”,2013年榮獲“全州青年文明號”稱號,被黨員民眾親切地稱為“紅色家園”、“黨務超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