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十年(1830年)周姓由牟平南峴村受僱來此看管山林草場,因村西山口形似龍口,並有三官廟,故名龍口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口庵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
- 地理位置:威海市環翠區龍山路
地理位置,隸屬沿革,自然環境,自然資源,人口姓氏,基層組織建設,經濟狀況,農業,果業,文教衛生,衛生,人物,榮譽,大事記,
地理位置
隸屬沿革
自然環境
全村地形北高南低,三面環山,西有三官廟,現僅存遺蹟。
自然資源
人口姓氏
基層組織建設
1949年10月,高開亭第一個加入黨組織,並成立龍口庵村第一屆黨支部,高開亭任第一任書記。
歷任黨支部書記
高升亭 1949.10~1955.2
孫初海 1955.36~1976.1
周元華 1976.2~1977.8
孫亭一 1977.9~1980.1
孫初海 1980.11~1985.9
高平武 1985.10~1998.11
相龍水 1998.11至今
2008年末,全村黨員4人,設1個黨小組。
1949年10月,成立龍口庵村組織。歷任負責人(村長、大隊長、村委會主任)
孫初海 1949.10~1958.12
孫心一 1959.1~1964.12
孫亭一 1965.1~1976.12
孫文一 1977.1~1979.9
於瑞卿 1979.10~1980.4
周一記 1980.5~1980.11
高平華 1980.12~1984.4
高平武 1984.5~1987.7
相龍水 1987.8至今
經濟狀況
龍口庵建村後,由僱傭到務農。建國後,人們有了自己的土地,激發了勞動積極性,政府獎勵農耕,發展生產,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改革開放後,經濟進一步發展。
1983~2008年經濟狀況簡表
年份 | 全村總收入(萬元) | 人均分配(元) |
1983 | 16.7 | 940 |
1984 | 17.5 | 950 |
1985 | 18 | 980 |
1986 | 18.7 | 1020 |
1987 | 19.2 | 1050 |
1988 | 19.6 | 1100 |
1989 | 22 | 1135 |
1990 | 22.3 | 1160 |
1991 | 22.7 | 1180 |
1992 | 23.5 | 1200 |
1993 | 25 | 1380 |
1994 | 27 | 1500 |
1995 | 29 | 1600 |
1996 | 31 | 1750 |
1997 | 32.5 | 1850 |
1998 | 34 | 1950 |
1999 | 38 | 2100 |
2000 | 43 | 2200 |
2001 | 46 | 2480 |
2002 | 48 | 2500 |
2003 | 52 | 2880 |
2004 | 55 | 3024 |
2005 | 59 | 3195 |
2006 | 62.5 | 3280 |
2007 | 64.5 | 3340 |
2008 | 67 | 3500 |
2009 | 67.5 | 3510 |
2010 | 67.9 | 3857 |
農業
在舊社會農業生產滯後,百姓們生活不得溫飽。建國後,農業開始復甦,合作化後,農業生產得到進一步發展。尤其在80年代,引進新品種,實行科學管理,使農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畝產達到800斤。
果業
1999年,相龍水從文登購進梨、蘋果、桃子樹等樹苗,栽種20多畝,年收入10萬餘元,占全村收入六分之一。
3,工副業
龍口庵村以農業為主,青壯年外出打工,婦女以繡花為主。
文教衛生
建國初期,龍口庵村有一所國小,學制5年,學生32人,後併入院上國小,1964年又重建,學制5年,由姜文心任教,國小畢業轉入院上聯中、石嶺聯中,1975年因學生少,併入院上國小。2009年有大學畢業生2人。
衛生
建國前,缺少醫藥,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健康。建國後,黨和人民政府重視衛生工作,經常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進行“五滅”、“一捕”。使全村的衛生面貌大為改觀。2003年村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村民全部參加醫保,每年都進行免費保健普查,做到有病早治,無病預防,健康長壽。
人物
孫登一,抗日時期戰鬥英雄,1945年病故。
榮譽
2006年,鎮級服務新區開發建設先進單位。
2008年,鎮級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2009年,鎮級平安初村建設及綜治工作先進村。
大事記
1964年,打出第一眼機井。
1980年,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口糧田分田到戶,果菜園實行個人承包經營。
1982年,全村戶戶用上電燈。
2000年,全村安直撥電話。
同年,全村有40人參加辦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2004年,全村安上閉路電視。
2010年,被確定為區級環境綜合整治村,硬化了街道,村莊面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