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龍南於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建縣,因縣城位於百丈龍灘和龍頭山之南而得名。建縣時,龍南縣城是個墟場,無城牆。宋隆興元年(1163),縣令段秀實征民工築土為城,高1丈,長350丈。東西南北各建一門。北門後塞。
明成化元年(1465),知縣謝澤征百姓燒青磚築城牆,城牆高1.5丈,厚1.2丈,長420丈。同時建可射箭和瞭望的垛牆750個,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各建城樓1座。舊塞北門城樓稱“望江樓”。龍南城池的磚牆始於此時。
之後的百餘年裡,或因戰亂,或因水患,或因火災,城牆城樓多次坍塌、毀損,城壘經多次修葺,或葺治增築,或加高擴建,或環建鋪舍。到了明萬曆三年(1575),知縣王繼孝重加修治,城牆加長加高加厚,並起名東門為朝陽門,南門為來薰門,西門為鎮安門(舊名敵樓)。北為縣治所在。明崇禎九年(1636),都御史潘曾紘巡撫南贛,命署縣譚心學拓寬城池,擴城垣近千丈,垛牆由原來的750個增為989個,並建城門6座,東稱拱翠門,東北稱朝陽門,南稱昭華門,正南稱向明門,西稱上西門,西北稱鎮安門。望江樓因寬城拆毀。明崇禎十三年(1640),增高城垣,比舊城牆加高四分之一,6座城樓也同時加高。此後,雖增高城垣加高城樓,卻因屢遭戰火,6座城樓屢毀屢修,屢修屢毀。
清順治五年(1648),因戰事6座城樓俱毀;七年,知縣賈程誼修復6座城樓。此後,再未見有相關史志對保留完好的下南門(即向明門)城樓毀損修葺情況的文字記載。其它古城樓,現今無一倖存。這說明,目前世人面前的這座下南門城樓,系清順治七年(1650)復建,距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
清順治十八年(1661),在北城牆上建護龍台。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改上西門稱西成門,護龍台易名鎮龍台。清鹹豐六年(1856),署縣馬修良將城牆加高3尺,6座城門上添築炮台;九年,署縣蘇霈芬建內城牆1座(今濱江大道原中山街位置),從此內城牆之東稱外城,內城牆之西稱內城。外城呈半圓形,故有“月城”之稱,有門8座,其中較大的4座分別叫啟文門、震澤門、春華門、德潤門,小門4座未命名。
中華民國21年,粵軍第二軍軍長香翰屏拆城東內牆,闢為城基馬路(即後來的中山街),縣內豪紳改“啟文門”為“翰屏門”。後改“中山門”。
1958年開始,陸續拆除中山門至下西門一段城牆,僅留龍南師範學校後一小段。“文化大革命”期間,改中山門為紅衛門,不久拆除。到了1977年,桃江橋頭至原林墾局一段城牆辟成公路。1980年,桃江橋頭至西門城牆建為居民住宅。
2023年6月,龍南市人民政府啟動實施下荳行、下西門古城牆修復改造工程,同年10月,下荳行、下西門古城牆修復改造工程竣工。
2023年11月,下荳行、下西門古城牆作為世界客屬第32屆懇親大會的參觀點。
主要景點
下荳行牌樓
下荳行牌樓位於下荳行古城牆入口廣場,牌樓高9.84米,牌樓形式為四柱三間三樓柱不出頭牌樓,按清式設計,平面呈一字形,四根圓柱,中間兩根中柱,兩側兩根邊柱,每棵柱根部均有夾桿石圍護。
下荳行古城門
下荳行古城門,又名朝陽門,居渥江江畔,始建於明崇禎九年(1636年),由返鄉鄉賢許明佐、曾汝召倡辦、知縣譚心學主辦,其中保留的“朝陽門”即為現在的下荳行古城門,出城門左右兩邊為古城牆,均以青磚建成,留有炮眼及槍孔。該城門兼顧防洪功能,在門洞位置安置了鋼製閘門,閒時吊起,汛期落閘,設計同時考慮了密閉性,可達防汛要求,確保周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挽月樓
挽月樓位於渥江、桃江、濂江三江交匯處犁頭咀,為新建角樓,角樓命名來源龍南古八大景之一的“西山挽月”,就是說龍南城西山上的月亮之美;月落西山,城牆上可觀。挽月樓與
陽明心谷景區陽明閣遙呼相應、相得益彰,為休閒賞景好去處。
下西門古城門
下西門古城門,又名鎮安門,地處龍南老城區西北面,居桃江東岸,始建於明成化元年(1465年)。下西門古城門單孔門洞面闊2.7米,拱頂高3.2米,進深3.3米,門洞上部半圓形青磚拱券,中部截面設貫通式門槽,城門青磚上至今仍保存有銘文磚,磚上陰刻“嘉靖九年六月龍南縣城磚記”等文字。
下西門城門廣場
下西門城門廣場總計5081平方米,東西面寬約121米,進深約40米,以城門入口向北延伸連線防洪堤人行道,兩側對稱,對稱軸廣場中心6面見方區域鋪設了客家文化地雕,與古城牆的歷史文化風格統一協調。
觀德亭
觀德亭原位於龍南古文廟。當時王陽明先生已取得征三浰巢賊重大勝利,繼續留任龍南治理經營。為進一步教化百姓,陽明先生命龍南教諭繆銘改建境內破舊文廟,並更名觀德亭,建成後,陽明先生專門作《觀德亭記》以記,亦成為陽明先生為四方學子講學之所,後為弘揚陽明文化,重建觀德亭。
《觀德亭記》原文如下:君子之於射也,內志正,外體直,持弓矢審固,而後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觀德。德也者,得之於其心也,君子之學,求以得之於其心,故君子之於射以存其心也。是故躁於其心者其動妄,盪於其心者其視浮,歉於其心者其氣餒,忽於其心者其貌惰,傲於其心者其色矜,五者,心之不存也。不存也者,不學也。君子之學於射,以存其心也,是故心端則體正,心敬則容肅,心平則氣舒,心專則視審,心通故時而理,心純故讓而恪,心宏故勝而不張、負而不馳,七者備而君子之德成。君子無所不用其學也,於射見之矣。故曰:為人君者以為君鵠,為人臣者以為臣鵠,為人父者以為父鵠,為人子者以為子鵠。射也者,射己之鵠也,鵠也者,心也,各射己之心也,各得其心而已。故曰:可以觀德矣。作觀德亭記。
旅遊信息
地址
龍南古城牆,位於下荳行、下西門歷史文化街區,地處渥江西岸、桃江東岸。
交通指引
龍南東站(高鐵站)距離龍南古城牆約8.8公里,車程約19分鐘。
龍南站(火車站)距離龍南古城牆約10公里,車程約22分鐘。
龍南西收費站(G4521南龍高速出口)距離龍南古城牆約6.4公里,車程約13分鐘。
龍南南收費站(G45大廣高速出口)距離龍南古城牆約6公里,車程約12分鐘。
龍南東收費站(G245大廣高速出口)距離龍南古城牆約9.4公里,車程約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