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工程學院機電工程系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機電工程系現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另有數控技術、機械製造與自動化、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五個高職專業。機電工程系各專業現建有具有高職實踐教學特色的校內實訓室及基地12個,提供仿真或真實的職業環境供學生課內實訓。 校內現代技術製造中心(齊三工具機有限公司)廠房高16米,占地面積5600平方米,裝備了50噸天車,同時裝備有各種生產型數控設備30多台。在辦學過程中真正的實現了產、學、研一體化,以工程任務課程化的教學形式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有為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創業者。機電工程系依靠齊齊哈爾老工業基地優越的社會資源,先後與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齊二工具機集團有限公司齊齊哈爾北方機器有限責任公司、齊齊哈爾北方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等20多家規模以上的生產企業簽訂長期合作協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齊齊哈爾工程學院機電工程系
  • 外文名:Qiqiha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簡稱:齊工程機電系
  • 創辦時間:2001年
機電工程系是齊齊哈爾工程學院最具辦學特色的辦學部門之一。依託系辦產業齊三工具機有限公司在辦學過程中真正的實現了產、學、研一體化,實踐教學資源雄厚,以工程任務課程化的教學形式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有為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創業者,得到了社會和企業的廣泛認可。
機電工程系現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個本科專業,另有數控技術、機械製造與自動化、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4個專科專業,其中數控技術專業是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是我院極具行業特色的龍頭專業。多年來,機電工程系主動適應機電行業社會發展需要,以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為導向,緊緊圍繞“社會、家長滿意工程”,貫徹“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和“實踐第一”的辦學理念,向社會輸送了大批急需的裝備製造業專業人才。
機電工程系擁有一支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實踐水平、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和技術開發能力的朝氣蓬勃教師隊伍。現有師資70人,高級職稱2人,副高級職稱21人,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25人,具有行業背景的31人,具有工程背景的25人。
機電工程系自成立以來就非常注重教育管理,形成了科學的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並於2012年獲得第一屆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管理質量集體獎。
機電工程系本著以教學帶動科研 用科研促進教學的原則,對科研工作常抓不懈,多年來,在國內外學術、科技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完成了數十項科研任務和技術開發項目,出版各種學術專著及教材數十種。機電工程系注重學生的專利申報工作,2012年先後組織3次有關專利申報的專題講座,師生全年總計申報專利10項,其中教師4項,學生6項(其中5項為齊三工具機申報),專利的建設極大的調動了我系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當前,在我系以初步形成了人人想專利,人人出專利的良好局面。
機電工程系現建有具有高職實踐教學特色的校內實訓室及基地16個,提供仿真或真實的職業環境供學生課內實訓。 校內現代技術製造中心(齊三工具機有限公司)廠房高16米,占地面積5600平方米,共建設有三跨,分別裝備了50、30、16、5噸天車,同時裝備有各種生產型數控設備30多台,其設備性能、數量和實訓能力及實訓效果、場地面積、生產環境、生產能力在同類院校中處領先地位。
近5年,齊三工具機為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吉林化纖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北車集團瀋陽機車車輛有限責任公司、萬博數控股份有限公司、齊齊哈爾第一工具機廠專用設備廠、哈爾濱第一機械製造有限公司、齊齊哈爾北方機器有限責任公司、齊齊哈爾雙安工具機有限公司、鞍山鋼鐵集團集團有限公司、秦皇島冶金重工集團本溪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慶石油管理局總機械廠、北滿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唐山鋼鐵集團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太原重工集團、大慶採油三廠等多家工業企業的近100台套設備進行了大修和數控升級改造。依靠齊齊哈爾老工業基地優越的社會資源,我系從2003年起,在第三學期先後選擇了一批規模以上,生產和技術裝備比較先進,管理科學規範、員工整體素質較高的企業做為校外實習基地(如: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齊二工具機集團有限公司、齊齊哈爾北方機器有限責任公司、齊齊哈爾北方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等)供學生在6—8月實習用。當前,已簽長期合作協定的有30多家規模以上的生產企業。
機電工程系歷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均超過90%,就業去向因機電行業的適用性較強,就業單位涉及政府、企業、學校、研究機構等多個領域,多數畢業生就業去向主要以工業城市為主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創辦創業型大學目標的引領下,機電工程系將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進一步加政校企合作,做到產學研一體,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