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廢帝高殷(545年-561年),字正道,北齊文宣帝嫡長子,559年—560年在位,諡號濟南閔悼王。
基本介紹
- 本名:高殷
- 別稱:齊閔悼王
- 字號:正道
- 所處時代:北齊
- 出生時間:545
- 去世時間:561
簡介,人物事跡,評價,歷史記載,
簡介
高殷
天保元年(550年),立為皇太子,時年六歲。天保十年即位(559年),時年十六歲,楊愔、燕子獻、宋欽道等一同輔政。他即位後勵精圖治,對民生極為關心,曾分命使者巡省四方,求政得失,省察風俗,問人疾苦;整頓吏治,政治清明;武官年逾六旬皆放免,軍事上淘汰老弱,留下精壯,軍力大增;下詔減徭役,使由天保朝國勢的危急有舒緩,實為一代明君。文宣帝臨終前委託自己的六弟高演照顧他。乾明元年(560年),高演發動政變,高殷被廢為濟南王,高演即位為帝。皇建二年(561年),高演殺死高殷,時年十七歲。
先前文宣帝登金鳳台,曾召太子高殷親手殺死囚徒,太子很同情,面有難色,再三不斷其首。文宣帝發怒,親手以馬鞭抽打太子三下。以後高殷的精神偶爾會有昏亂。文宣帝常說太子得漢家性質,不似他,想廢掉他,改立太原王。高殷為太子時,被人認為“溫裕開朗,有人君之度,貫綜經業,省覽時政,甚有美名。
人物事跡
天保十年(559)十月,高洋駕崩,15歲的高殷按遺詔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市)登基為帝。
高殷祖父高歡、父親高洋都是完全鮮卑化的漢人,但是常常輕視漢人,侮謾儒經。高殷卻大相逕庭,是一個儒化很深的少年皇帝。還是孩童時,便由國子博士李寶鼎和邢峙輔導學習儒經。高殷天資聰慧,不幾年便對各種經義十分熟稔。天保七年(556)冬,高洋在宮廷舉行了一次儒經辯論會。12歲的高殷在眾多宿儒中間,一會兒口若懸河闡發微言大義,一會兒四出詰難,辯駁群儒,令人驚嘆。天保九年(558),高洋外出晉陽巡察,太子高殷監國。高殷不失時機,親自主持了一次《孝經》討論會。
高殷十分敦厚、善良。有一次,高洋命令他用劍去把一個囚犯的頭取下來作樂,但高殷遲遲不忍心下手,催逼再三,高殷手中的劍就是抬不起來。高洋氣得揚起馬鞭,狠狠抽打高殷,高殷被打得遍體鱗傷,從此常常精神錯亂,氣悸口吃。
為了防止篡位之事發生,高洋臨死前詔令尚書令、尚書左僕射等人輔佐幼主高殷。在高殷支持下,楊暗準備通過進行全面的改革來整頓政治秩序,加強皇權。為了以身效法、榜樣天下,楊暗首先奏請高殷免除他的開府封王爵賞,然後詔令全國70歲以上的軍人授予名譽職位,60歲以上的軍官以及重病不勝其職的,一律讓他們退休,並且大張旗鼓將那些無才無德、靠賄賂上台的人全部黜免。楊暗的整頓,朝野為之譁然,那些被黜免下來的佞幸之徒心懷怨恨,紛紛投靠到二王(高演、高湛)手下,當時朝內親王權力很重,常山王高演、長廣王高湛和太皇太后實際控制了北齊的軍政大權。高演一直在忙於培植勢力,一旦羽翼豐滿就準備奪取皇位。楊暗的改革,促使兩派矛盾白熱化。
乾明元年(560),楊暗和高殷密議委任二王為刺史,意在架空親王勢力,加強皇權。平秦王高歸彥最初也是高殷、楊暗同黨,後來權衡利害,覺得高殷年幼,勢孤力單,因而背叛高殷,將密謀全部泄露給了二王,二王勃然大怒,將計就計,利用去尚書省“拜職”赴任的機會,擁兵數千,在宴席上將楊暗等人當場拿下,拳杖交加,楊暗等人被打得血流滿面。砍掉了高殷的左右手後,二王披堅執銳,押著楊暗等人去見高殷。走到東閣門,都督成休寧拔出寶劍,厲聲阻止二王等人闖入,但周圍的衛士一見二王到來,知道幼主已經不可依靠,都紛紛扔下手中的兵器,成休寧一看孤掌難嗚,只好長嘆一聲作罷。二王等人進入大殿,向太皇太后條陳楊暗等人的“罪狀”,太皇太后氣得大罵高殷母親李皇后:“我們鮮卑人難道還要受你這個漢人老婦的擺布!”李皇后趕忙跪在太皇太后面前謝罪。高殷倉促不知所措,更兼兵臨城下,太皇太后站在二王一邊,結果被裹脅下詔,封高演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相府佐史晉位一等。一切軍政大事由大丞相高演決斷。這位即位才一年的少年天子就這樣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楊暗等人隨即被斬首。
乾明元年(560)八月,太皇太后將高殷貶為濟南王,移居別宮。皇建二年(561),孝昭帝高演密令高歸彥去將高殷殺害,時年17歲。
評價
性敏慧,偏於柔懦。天保元年,立為皇太子,時年六歲。天保十年即位,時年十六歲。即後後勵精圖治,對民生極為關心,曾分命使者巡省四方,求政得失,省察風俗,問人疾苦;整頓吏治,政治清明;武官年逾六旬皆放免,軍事上淘汰老弱,留下精壯,軍力大增;下詔減徭役,使由天保朝國勢的危急有紓緩,實為一代明君。
歷史記載
廢帝殷,字正道,小名道人,文宣帝之長子也。母曰李皇后。天保元年,立為皇太子,時年六歲。性敏慧,初學反語,於跡字下注云「自反」。時侍者未達其故,太子曰:「跡字足傍亦為跡,豈非自反邪。」嘗宴北宮,獨令河間王勿入,左右問其故,太子曰:「世宗遇賊處,河間王復何宜在此。」文宣每言:「太子得漢家性質,不似我」,欲廢之,立太原王。初詔國子博士李寶鼎傅之。寶鼎卒,復詔國子博士邢峙侍講。太子雖富於春秋,而溫裕開朗,有人君之度。貫綜經業,省覽時政,甚有美名。七年冬,文宣召朝臣文學者及禮學官於宮宴會,令以經義相質,親自臨聽。太子手筆措問,在坐莫不嘆美。九年,文宣在晉陽,太子監國,集諸儒講《孝經》 。令楊愔傳旨謂國子助教許散愁曰:「先生在世,何以自資?」對曰:「散愁自少以來,不登孌童之床,不入季女之室,服膺簡策,不知老之將至。平生素懷,若斯而已。」太子曰:「顏子縮屋稱貞,柳下嫗而不亂,未若此翁白首不娶者也。」乃齎絹百疋。後文宣登金鳳台,召太子使手刃囚。太子惻然有難色,再三不斷其首。文宣怒,親以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氣悸語吃,精神時復昏擾。
十年十月,文宣崩,癸卯,太子即帝位於晉陽宣德殿,大赦。內外百官普加泛級,亡官失爵,聽復資品。庚戌,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皇后為皇太后。詔九州軍人七十已上,授以板職。武官年六十已上,及癃病不堪驅使者,並皆放免。土木營造金銅鐵諸雜作工,一切停罷。十一月乙卯,以右丞相、鹹陽王斛律金為左丞相。以錄尚書事、常山王演為太傅。以司徒、長廣王湛為太尉。以司空段韶為司徒,以平陽王淹為司空。高陽王湜為尚書左僕射,河間王孝琬為司州牧,侍中燕子獻為右僕射。戊午,分命使者,巡省四方,求政得失,省察風俗,問人疾苦。十二月戊戌,改封上黨王紹仁為漁陽王,廣陽王紹義為范陽王,長樂王紹廣為隴西王。是歲,周武成元年。
乾明元年春正月癸丑朔,改元。己未,詔寬徭賦。癸亥,高陽王湜薨。是月,車駕至自晉陽。己亥,以太傅、常山王演為太師、錄尚書事,以太尉、長廣王湛為大司馬、並省錄尚書事。以尚書左僕射、平秦王歸彥為司空,趙郡王睿為尚書左僕射。詔諸元良口配沒宮內及賜人者,並放免。甲辰,帝幸芳林園,親錄囚徒,死罪已下,降免各有差。乙巳,太師、常山王演矯詔誅尚書令楊愔、尚書右僕射燕子獻、領軍大將軍可朱渾天和、侍中宋欽道、散騎常侍鄭子默。戊申,以常山王演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以大司馬、長廣王湛為太傅、京畿大都督。以司徒段韶為大將軍。以前司空、平陽王淹為太尉。以司空、平秦王歸彥為司徒,彭城王浟為尚書令。又以高麗王世子湯為使持節、領東夷校尉、遼東郡公、高麗王。是月,王琳為陳所敗,蕭莊自拔至和州。三月甲寅,詔軍國事皆申晉陽,稟大丞相常山王規算。壬申,封文襄第二子孝珩為廣寧王,第三子長恭為蘭陵王。夏四月癸亥,詔河南定、冀、趙、瀛、滄、南膠、光、南青九州,往因螽水,頗傷時稼,遣使分塗贍恤。是月,周明帝崩。五月壬子,以開府儀同三司劉洪徽為尚書右僕射。秋八月壬午,太皇太后令廢帝為濟南王,全食一郡。以大丞相、常山王演入纂大統。是日,王居別宮。皇建二年九月,殂於晉陽,時年十七。
帝聰慧夙成,寬厚仁智,天保間,雅有令名。及承大位,楊愔、燕子獻、宋欽道等同輔。以常山王地親望重,內外畏服。加以文宣初崩之日,太后本欲立之,故愔等並懷猜忌。常山王憂悵,乃白太后,誅其黨。時平秦王歸彥亦預謀焉。皇建二年秋,天文告變,歸彥慮有後害,仍白孝昭,以王當咎,乃遣歸彥馳駟至晉陽害之。王薨後,孝昭不豫,見文宣為祟。孝昭深惡之,厭勝術備設而無益也。薨三旬而孝昭崩。大寧二年,葬於武寧之西北,謚閔悼王。初,文宣命邢邵制帝名殷字正道,從而尤之,「殷家弟及,'正'字一止,吾身後兒不得也。」邵懼,請改焉。文宣不許,曰:「天也。」因謂昭帝曰:「奪時但奪,慎勿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