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康熙年間(1654年~1722年),雨兒胡同11號、13號、15號為輔國公
葉布舒宅。
民國年間(1912年~1949年),雨兒胡同11、13、15號為北海公園董事會長董叔平的宅院,時稱“董家大院”,後分割出售。
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撥款購買雨兒胡同13號院,提供給齊白石居住。半年後,齊白石又遷回位於西城區跨車胡同15號的
齊白石故居中居住。後此院改為齊白石紀念館。
文化大革命期間,齊白石舊居紀念館被撤消,改為北京畫院使用。
2011年,北京畫院對齊白石舊居進行修復。
2012年5月13日,齊白石舊居修繕完畢,正式作為“齊白石舊居紀念館”面向社會開放。
建築格局
齊白石舊居紀念館坐北朝南,一進院落,院落東側南房明間開門道,作如意大門形式,前部為披水排山脊,筒瓦屋面,後部為過壟脊,合瓦屋面,紅色板門兩扇,門板上門鈸一對,梅花形門簪兩枚,圓形門墩一對,大門後檐柱間裝飾有步步錦欞心倒掛楣子及花牙子。大門東西各有南房一間,過壟脊,合瓦屋面,封后檐牆。院落迴廊南部東西兩側各有屏門一座,屏門兩側有冰裂紋欞心什錦窗。
院內正房三間,前後廊,披水排山脊,合瓦屋面,明間為隔扇風門,前出垂帶踏跺四級,次間為支摘窗。正房兩側耳房各有三間,過壟脊,合瓦屋面。東、西廂房各三間,前出廊,披水排山脊,合瓦屋面,明間為隔扇風門,前出垂帶踏跺三級,次間為支摘窗。南房三間,前出廊,披水排山脊,合瓦屋面,明間為隔扇風門,前出垂帶踏跺三級,次間為支摘窗。南房西側有耳房三間,過壟脊,合瓦屋面。各房戧檐處均有磚雕,各房廊部廊門筒子上有福壽造型磚雕。院內有遊廊相連各房,遊廊裝飾有倒掛楣子、花牙子及坐凳楣子。
展出內容
原狀陳列展室
齊白石舊居紀念館的北屋正屋已恢復為客廳、畫室、臥室,購置了舊式家具並配以齊白石生活照片,將齊白石生前居住的室內陳設舊貌進行還原。
生平與藝術展室
齊白石舊居紀念館的東西廂房改建為齊白石生平與藝術展室,陳列齊白石畫作高仿複製品、圖片文字展板以及多媒體播放等,用來展示齊白石的創作以及人生。
館藏文物
《墨蝦》齊白石 齊白石尤其擅長畫蝦,代表作為《墨蝦》。畫面上的蝦呈半透明狀,靈動而富有質感。蝦的眼睛由原來的小圓點變成橫點,看上去更加活靈活現。《墨蝦》圖上,蝦的數目雖多,卻穿插有致,毫無零亂之感。通過水墨濃淡的變化,營造出豐富的層次感,生動再現了每隻蝦的結構和姿態,精準而不繁瑣。此圖題字為“中東先生雅屬,壬午秋九月,白石作”。下鈐一朱文方印——齊大。 | |
齊白石親筆篆書聯語 正屋的牆上,有齊白石先生親筆寫的篆書聯語:“大福宜富貴,長壽亦無疆”。 | |
文物保護
1986年1月21日,齊白石舊居被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作用價值
齊白石舊居紀念館是在齊白石生前成立的,而非身後成立,齊白石晚年在此創作了許多重要的作品,步入了藝術的最後輝煌時期。
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齊白石舊居紀念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雨兒胡同13號院。
開放時間
周一閉館,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館)。
交通路線
北京市內乘坐3、4、13、42、60、118、612、觀光3線路公車,在南鑼鼓巷站下車前往。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距離齊白石舊居紀念館約2.8千米,駕車約1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