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舌草,屬蕁麻目、蕁麻科的一種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鼠舌草
- 別稱:肥豬草(湖北)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蕁麻目
- 科:蕁麻科
- 屬:冷水花屬
- 種:隆脈冷水花
- 分布區域:福建、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 採集時間:夏、秋季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苦,性寒。
歸經
歸胃、腸經。
功效
祛瘀止痛,解毒斂瘡。
主治
用於跌打損傷,燒傷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隆脈冷水花又名:急尖冷水花《湖北植物志》。多年生草本,無毛,具匍匍地下莖;莖稍肉質,乾時堅硬,高10-25厘米,粗1-2毫米,下部方形,帶紅色,乾時變棕褐色,分枝或不分枝。葉亞革質,同對的近等大,橢圓形、狹卵形或卵形,有時寬菱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4厘米,寬0.7-2.5厘米,下部的葉較小,不久脫落,先端銳尖或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圓齒狀鋸齒,齒有短尖頭,上面墨綠色,乾時灰綠色,下面淡綠或帶紫紅色,兩面極光滑無毛,鐘乳體僅在上面近邊緣和下面稍明顯,梭形,長約0.2毫米,基出脈3條,在上面顯著隆起,下面近壓平,其側出的二條稍弧曲,伸達上部,不整齊,僅上部的較明顯;葉柄長0.5-2.5厘米;托葉小,寬三角形,長1-2毫米。雌雄同株或異株;雄花序聚傘狀,長過葉,花序梗長2-5厘米,具少數短的分枝,有時雄花密集成近頭狀生於花序梗頂端;雌聚傘花序密集,具短梗,長0.5-1厘米。雄花幾無梗,在芽時長約1.5毫米;花被片4,卵狀長圓形,外面近先端有不明顯的短角;雄蕊4;退化雌蕊小,圓錐形。雌花無梗,花被片3,不等大,三角狀卵形,稍增厚,在果時中間的一枚長及果的約1/3,側生的二枚更短。瘦果長圓狀卵形,雙凸透鏡狀,頂端歪斜,鈍圓,長約0.8毫米,表面有不明顯的細疣點突起。花期4-9月,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1600m的林下陰濕處。分布於福建、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用於陰寒腹痛,燒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