鼟鑼,是100多萬侗族同胞中目前最為獨特、古老、保存最為完整的民族文化藝術之一。此俗盛行於境內黃道、下溪、敖寨侗族鄉,至今已有千年歷史,1994年黃道侗族鄉被貴州省文化廳授予“鼟鑼藝術之鄉”。鼟鑼以鑼、鼓為主,輔之其它樂器和用具。侗鄉人民在長期的風雨歲月中,共演練成鬧年鑼、喜慶鑼、敬神還願鑼、辭誦鑼、充鑼、喪鑼、“三錘鑼”、“九錘鑼”、“兩頭忙”、“三道齊”等60餘種不同形式和曲調。最具觀賞價值和表演形式的是新春佳節鼟鑼,村寨之間,少則數十人,多則上千人,黃毛孩童、古稀老人,青壯勞力、翩翩少女,載歌載舞,熱鬧非凡,委婉處柔媚萬千,激越時鑼鼓震天。現在,這一民族文化藝術已得到深入挖掘和開發,遊人也可一飽眼福,北京的鄧敏文研究員、楊進銓教授看後讚嘆:“不愧為一枝奇葩,比西北的威風鑼鼓還威風!”
基本介紹
歷史
音樂
詞曲:肖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