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奢崇儉

黯奢崇儉是指中國古代崇尚節儉反對奢侈的經濟思想。在消費問題上,先秦思想家大多主張黜奢從儉。儒家孔子曾說: “禮,與其奢也, 寧儉。”(《論語·八佾》)道家老子亦說: “大道甚夷,民甚好嶰。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資財有餘,是謂盜夸。盜夸,非道也。”(《帛書老子》第五十二章)墨家墨子強調“去其無用之費”(《墨子·節用上》)。“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與此相聯繫,他們反對統治者厚賦斂,以滿足自身貪慾,主張薄賦 斂,藏富於民。

孔子說: “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丘亦足矣。若不度於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左傳》哀公十一年)老子說: “人之飢也,以其上取食稅之多也,是以飢。百姓之不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 (第七十五章)墨子說: “其使民勞,其籍斂厚。民財不足,凍餓死者,不可勝數也。”(《節用上》)在中國封建社會中,黜奢崇儉思想一直占主導地位。與此相反,《管子·侈靡》 曾提倡“莫善於侈靡”的觀點,但影響不大。近代思想家魏源曾對傳統的“黜奢崇儉”觀點提出異議。認為它“可以勵上,不可以律下; 可以訓貧,不可以規富”(《古微堂內集·治篇十四》)主張統治者與窮人應該節儉,而富人不在此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