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一批黨的和黨所影響的文化工作者陸續聚集到上海。他們衝破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高壓,在新開闢的思想文化陣地上,展開了英勇的鬥爭。1929年下半年,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之下成立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簡稱文委),由潘漢年負責,統一領導文化方面的工作。1930年3月2日,經過黨的建議和籌劃,有黨內外作家參加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在上海正式成立。隨後,中國社會科學家、戲劇家、美術家、教育家聯盟以及電影、音樂小組等左翼文化團體也相繼成立。10月,各左翼文化團體又共同組成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簡稱“文總”)。這支左翼文化新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積極從事馬克思主義宣傳和革命文藝活動,興起了一個很有聲勢和實力的左翼文化運動。左聯和其他左翼文化團體在全國各重要地區建立分部。先後創辦《萌芽月刊》《拓荒者》《文化月報》《北斗》《文學》等幾十種刊物,創作和發表了大量民眾歡迎的作品。巴金的《家》,茅盾的《子夜》,葉聖陶的《多收了三五斗》等,都是這個時期的優秀小說。魯迅的雜文,則是這一時期最有戰鬥力的銳利思想文化武器。左翼文化工作者還翻譯出版了大量馬克思主義著作,在文藝思想戰線上多次開展對錯誤觀點的批判,如反對“新月派”的鬥爭,以及同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鬥爭。特別是九一八事變以後,一大批號召人民奮起抗日救亡的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充滿高昂的愛國主義激情,對於推動民眾性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發揮了戰鬥號角的作用。在左翼文化運動中,一大批黨的和非黨的文化工作者衝鋒陷陣,勇往直前,許多人後來成為中國共產黨在思想理論界和文化界的領導骨幹。瞿秋白、張聞天等為這一運動建立了重要的功績。20世紀30年代前期的左翼文化運動,雖然曾受到“左”傾錯誤的影響,但總的說來,它對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發展進程所作出的歷史性功績,特別是在國民黨統治區人民中傳播進步思想、促進抗日救亡運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