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莖栗褐色,圓柱形,皮孔圓形,淡黃色,明顯;幼枝灰褐色,直立,有棱,密生棕褐色或銹色軟毛。羽狀複葉長達12厘米;葉柄長1-1.5厘米,葉軸圓柱,形上面微有槽,與葉柄均被與枝相同毛;托葉線形,長5-8毫米,密生軟毛,脫落;小葉4-7對,對生,橢圓形、闊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長2-3厘米,寬1-1.7厘米,先端圓或截平,稀急尖,有小尖頭,基部楔形或圓形,上面綠色,下麵粉綠色。兩面有灰褐色或白色半開展丁字毛,下面尤密,在葉緣和中脈上棕色毛較多,中脈上面凹入,下面隆起,側脈不顯;小葉柄長約1.5毫米,被棕色或灰褐色毛;小托葉鑽形,長約1毫米,有棕色毛。
總狀花序長達12厘米;總花梗長1-1.3厘米,花序軸有棱,與總花梗均被棕褐色軟毛;苞片線形,長約4毫米,有棕色毛;花萼杯狀,長5-5.5毫米,外面具棕褐色並間生白色絹絲狀粗毛,萼筒長約2毫米,萼齒披針狀鑽形,稍不等長,最下萼齒長3-3.5毫米;花冠白色,旗瓣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1-14毫米,寬約5毫米,先端圓鈍,有長約1毫米的小凸尖,基部圓形,外面有白色並間生棕色丁字毛,翼瓣長約13毫米,寬約2毫米,有緣毛,基部有耳狀附屬物,瓣柄極短,龍骨瓣長可達15毫米,先端被毛,基部有長約1毫米瓣柄;花葯卵形,藥隔上端具少量髯毛;子房除腹縫線外,餘部無毛,有胚珠13-15粒。莢果圓柱形,長約4.5厘米,被棕褐色毛,有種子14-15粒;果梗長約3毫米,上升或平展。花期4-8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00-2450米的山坡疏林或灌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廣西(隆林、南丹)、貴州、雲南。模式標本采自貴州望謨。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